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①。荷花宕经岁无人迹,是日,士女以鞋靸不至为耻⑥。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又以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天启壬戌年六月二十四日,我偶然来到苏州,看见男女百姓们全都从城里涌出来,全部聚集到苏州葑门外的荷花宕。......
2023-10-09
虽然一些资料上把苏州“葑门”之名的由来罗列了好几种说法,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在很早以前,苏州古城的东部(就是现在的娄葑、斜塘、车坊、郭巷一带)是一片沼泽地,人们在开发这些沼泽地时,种植了大量的“菰草”,何超《晋书音义》卷下引《珠丛》:“菰草丛生,其根盘结,名曰葑。”[30]说得很清楚,“葑”就是指菰草丛生,盘根错节。这种广泛种植的“菰草”时间长了,会形成活动式的水田——“葑田”,南宋时蔡宽夫《诗话》中提到过这种活动式葑田,“吴中陂湖间,茭蒲所积,岁久,根为水所冲荡,不复与土相着,遂浮水面,动辄数十丈,厚亦数尺,遂可施种植耕凿,人据其上,如木筏然。可撑以往来。所谓葑田是也”[31]。
这样的葑田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的,就是所谓的“架田”;当地的百姓把“菰草”固定的淤泥铺在木板上,用这种木板搭成田架子,就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这就是吴淞江流域特有的“葑田”。
架田
古代描述这种葑田的诗文还是蛮多的,比如江南诗人周端臣的《早冬湖上》有:“晴湖水落葑田干,白鸟飞来立晚寒。杨柳不知秋已远,尚摇疏翠拂栏杆。”[32]叶绍翁的咏鹭诗中有:“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33]等等。这种鸟儿立在葑田上的场景,是当时吴淞江流域的一个独特景观。(www.chuimin.cn)
苏州东门外大片沼泽地被大量种植菰草,形成葑田,所以,专家认为:“苏州城东门外水面广阔,旧时曾是葑田盛行之处所,至今,城之东门为葑门,郊区名娄葑乡也。”[34]
很明显,苏州的“葑门”之名与“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有关吴淞江文化研究的文章
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①。荷花宕经岁无人迹,是日,士女以鞋靸不至为耻⑥。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又以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天启壬戌年六月二十四日,我偶然来到苏州,看见男女百姓们全都从城里涌出来,全部聚集到苏州葑门外的荷花宕。......
2023-10-09
(一)门襟变化服装的开襟是为穿脱方便而设在衣服上的某个部位,它具有较多的变化形式。除常规形式外,门襟还有直线襟、斜线襟和曲线襟等变化形式。(二)纽位变化门襟的变化决定了纽位的变化,纽位若选择合理,便能对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扣纽是指扣住服装开襟、衣袋等处的纽扣,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装饰纽是指在前胸、口袋、领角、袖子等适当部位缝钉几粒纯粹起装饰作用的纽扣,以烘托服装的整体造型效果。......
2023-06-20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答案:A,掌握11.[单选题]()是广东“四大园林”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A.正确B.错误“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融入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的所在,是独立于世界园林之林最大的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023-11-23
终于来到久闻其名的“和平绿洲”。“和平绿洲”的居民见过太多记者,不设防。“我在东耶路撒冷以及其他一些以色列城市也看到过犹太人、阿拉伯人共同生活的景象,为什么‘和平绿洲’这么特别呢?”“和平绿洲”的绝大部分女生,穿窄窄小小的T恤、牛仔,有些还烫了头发。......
2023-11-01
唐武德九年,李世民在长安宫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一兄一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父亲李渊封他为太子。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了挽回父皇的信任,与李元吉、后宫的妃嫔们,以及宰相封德彝等人开始行动,掩饰了整件事情的真相。玄武门之变唐高祖很想缓和两个儿子之间的紧张关系。至今,很多人从伦理道德、历史影响等角度对玄武门之变进行探讨,认为唐太宗射杀兄弟,是十分残暴之举。......
2024-01-23
一切道具和景物都是假设的。长枪短刀、桌椅板凳、高山湖海,表演时涉及的这些景物,全靠演员的手、眼、身、法、步来表现。只要你用心观察和体会,就会清楚,没有道具,一切景物都是虚的。表现人物的行动坐卧,点到而已。如山东快书大家高元钧先生,他上台精神百倍,一溜小跑走上台去。这是山东快书这种形式活泼、幽默决定的,上台格外精神。单弦演员上台则不同,要文雅一点。在台上时刻保持丁字步,要好好学看戏曲演员的各种步法。......
2023-09-01
物理中之光学则在《经下》之上部。以后将本此旨,一一论述;今试略言《墨经》之形式。又知《经说上》前半篇释《经上》之上截,后半篇则释其下截;于是《经》与《经说》之关系始渐明矣。......
2023-11-2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和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是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障碍,是限制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为使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
2024-0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