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吴淞江鲈鱼的变迁及其根本性变化

吴淞江鲈鱼的变迁及其根本性变化

【摘要】:范成大在《吴郡志》里说“江(吴淞江)鲈四鳃,湖(太湖)鲈三鳃”[11],他还说吴淞江里的四鳃鲈鱼“尤宜鲙。洁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12]。而在之前一直是集中在太湖和吴淞江的交汇处的,无论是垂虹桥下,还是吴江塘路的石坝的石缝里。这个变化很特别,也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变化。

范成大在《吴郡志》里说“江(吴淞江)鲈四鳃,湖(太湖)鲈三鳃”[11],他还说吴淞江里的四鳃鲈鱼“尤宜鲙。洁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12]。而三鳃鲈鱼的味道就不如四鳃鲈鱼。那么,就是说在宋朝时期,吴淞江里的鲈鱼都是四鳃鲈鱼,而太湖里的鲈鱼则是三鳃鲈鱼。

而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方志上有关吴淞江里的四鳃鲈鱼的记载又有了变化,“出吴江长桥者味美,肉紧,缕而为鲙,经日不便。出桥北者三鳃,味咸,肉慢”[13]。“吴江长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垂虹桥,也就是说在范成大的南宋,吴淞江里随处可见四鳃鲈鱼,而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四鳃鲈鱼只有在吴淞江的垂虹桥的南面才有了,而过了垂虹桥往北的吴淞江里则只有三鳃鲈鱼,这个变化很明显,但也很蹊跷——因为垂虹桥是南北走向跨在吴淞江上的,应该说桥东、桥西的区别,怎么会是桥南、桥北的区别呢?搞不懂,也许撰书者搞错了。

再看看清代,《同治苏州府志》中关于四鳃鲈鱼有这样的记载:“鲈鱼之名出吴江者最著,元·郭诗所谓:‘劝君听说吴江鲈,除却吴江天下无’,是也。……今四鳃鲈盛于松江府,……”[14]就是说在清朝,吴淞江里的四鳃鲈鱼主要是在上海市的松江县段了,于是历史上的吴淞江四鳃鲈鱼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松江鲈鱼”了。而在之前一直是集中在太湖和吴淞江的交汇处的,无论是垂虹桥下,还是吴江塘路的石坝的石缝里。这个变化很特别,也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变化。(www.chuimin.cn)

那么宋朝范成大所记载的松江鲈鱼和明朝王鏊所记载的松江鲈鱼及清朝方志所记载的松江鲈鱼是不是同一类四鳃鲈鱼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古代不同时期吴淞江四鳃鲈鱼的体型大小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