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五年,华亭府更名为松江府,从此,“松江”才正式更名为“吴淞江”。而在这之前,都是称此江为“松江”的,有时也称“吴江”“吴松江”等。而且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最后越国打败吴国的最关键的战役就是“笠泽之战”,这个“笠泽”解释为古代的吴淞江。在唐宋诗文中,有关吴淞江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称其为松江的。可见,古代文献史料中所谓的“松江鲈鱼”指的是吴淞江中的四鳃鲈鱼。......
2023-11-18
据《左传》记载,吴越争霸时的关键一仗是“笠泽之战”。这个“笠泽”不是指太湖,而是指松江(即古吴淞江)。汉赵晔所著《吴越春秋》中对此战役有记载:“吴悉兵屯于江北,越军于江南。……明日将战于江,乃以黄昏令于左军,衔枚溯江而上五里,以须吴兵。复令于右军,衔枚逾江十里,复须吴兵。于夜半,使左军涉江,鸣鼓,中水以待吴发。……越王阴使左右军与吴望战,以大鼓相闻。潜伏其私卒六千人,衔枚不鼓攻吴,吴师大败。越之左右军乃遂伐之,大败之于囿。”(韦昭曰:“囿,笠泽也。”《史记正义》《吴地记》皆曰:“笠泽,松江之别名。”)[2]
在读者的印象中,“笠泽”是指太湖的别称,在春秋末期怎么又成了松江的别称呢?这就涉及古代的吴淞江的样子,后来一些方志史料猜测古代太湖水入吴淞江处非常宽阔,与太湖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界线,所以笠泽既被称为太湖,又被称为松江了。
古代太湖水入吴淞江的口子有多宽呢?据明初卢熊所撰《苏州府志》中的“春秋吴国境图”所示,那时的口子呈喇叭形,南到现在的菀坪的位置,北到横山南(《吴郡志》称当时越兵开凿越来溪是在“松江北”[3]。)。那时的松陵只是松江中的一块陆地,对此,《吴越春秋》中有清晰的阐述:“又败之于郊,又败之于津。如是三战三北,径至吴,围吴于西城。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吴地记》:“在松江。松陌流溢至此,故名。”)[4]可见,在春秋末期,古吴淞江的上游太湖水入江的口子是非常宽的,宽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有关吴淞江文化研究的文章
至元十五年,华亭府更名为松江府,从此,“松江”才正式更名为“吴淞江”。而在这之前,都是称此江为“松江”的,有时也称“吴江”“吴松江”等。而且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最后越国打败吴国的最关键的战役就是“笠泽之战”,这个“笠泽”解释为古代的吴淞江。在唐宋诗文中,有关吴淞江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称其为松江的。可见,古代文献史料中所谓的“松江鲈鱼”指的是吴淞江中的四鳃鲈鱼。......
2023-11-18
主要还是该寺庙有它的独特之处,上文已经谈及崇福寺是和澹台书院建在一起的,也就是所谓的“释”“儒”同存,这是该寺的独特之处。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发生在该寺庙的故事也非常独特,言及此,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和尚,那就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永隆和尚。拿崇福寺来说,人们喜欢去那里烧香拜佛,不只是因为有圣僧永隆,也不只是因为有洪武皇帝的赞扬,更主要的是“灵验”。......
2023-11-18
起初笔者一直有困惑,直到查阅了宋代著名水利学家的大量著述后,才了解了“浜”的来龙去脉。在这些水利学家的著述中,郏亶在其水利奏折《六失六得》中对此叙述得最为清晰、详细,这样的“浜”源于古代吴淞江流域大圩里的农户对大圩的破坏。......
2023-11-18
[23]按其说法,“万三”不是真名,也不是字号,而是称号,是指“万户之三秀者”。“沈万三”的意思就是“最上等的沈姓富豪”。沈万三就是万户之三秀,那么这个“万户”是一个怎样的“万户”呢?通过对沈氏家族财富来源的途径分析,笔者认为沈万三之“万户”乃“纳粮万户”,就是交给朝廷皇粮最好的级别的那种。那么沈万三的真实名字是什么呢?[25]说得很明白,沈万三的真名叫“富”,字“仲荣”。......
2023-11-18
但是位于独墅湖东南边的“大仓”村这个地名的具体来历,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这些济农仓中,“在葑门外二十五都的南仓”就是现在“大仓”这个地名的出处,从明到清,这个地方行政编制一直属于二十五都,明时属于长洲县,清时属于元和县。而“杜”和“大”这两个词的读音在吴方言中是一样的。这自然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11-18
[附录四]《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之关系研究综述关于《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之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讨论的比较多,也有过一些争议。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红楼梦》与长白山是否存在相关性的问题,颇有争议。......
2023-11-27
为什么会称之为“扇”呢?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个“扇”是什么意思了。横扇街景那么,这个“扇”的规模有多大呢?而横扇这个地方很显然应该是有粮长的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所以地名中有“扇”。那么,为什么叫“横扇”呢?据《吴江县志》中的记载,横扇在明末清初还是一个村落,有一条横港穿村而过,沿横港划分为上、下两扇,所以此地被称为横扇。......
2023-11-18
明初,政府是“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百姓交的赋税都以粮为主。而到了明中后期,“乡民以种稻为薄,故为他种以图利”[42]。比如原是“天下粮仓”的苏松二府在明中后期,其口粮就主要依靠湖广(两湖)之米了,每到夏、秋两季粮食收获季节,外粮纷至沓来,从而在苏松地区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米市,比如枫桥米市等。......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