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吴淞江文化研究:笠泽与松江的关系揭秘

吴淞江文化研究:笠泽与松江的关系揭秘

【摘要】:据《左传》记载,吴越争霸时的关键一仗是“笠泽之战”。这个“笠泽”不是指太湖,而是指松江。《史记正义》《吴地记》皆曰:“笠泽,松江之别名。”)[2]在读者的印象中,“笠泽”是指太湖的别称,在春秋末期怎么又成了松江的别称呢?这就涉及古代的吴淞江的样子,后来一些方志史料猜测古代太湖水入吴淞江处非常宽阔,与太湖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界线,所以笠泽既被称为太湖,又被称为松江了。

据《左传》记载,吴越争霸时的关键一仗是“笠泽之战”。这个“笠泽”不是指太湖,而是指松江(即古吴淞江)。汉赵晔所著《吴越春秋》中对此战役有记载:“吴悉兵屯于江北,越军于江南。……明日将战于江,乃以黄昏令于左军,衔枚溯江而上五里,以须吴兵。复令于右军,衔枚逾江十里,复须吴兵。于夜半,使左军涉江,鸣鼓,中水以待吴发。……越王阴使左右军与吴望战,以大鼓相闻。潜伏其私卒六千人,衔枚不鼓攻吴,吴师大败。越之左右军乃遂伐之,大败之于囿。”(韦昭曰:“囿,笠泽也。”《史记正义》《吴地记》皆曰:“笠泽,松江之别名。”)[2]

在读者的印象中,“笠泽”是指太湖的别称,在春秋末期怎么又成了松江的别称呢?这就涉及古代的吴淞江的样子,后来一些方志史料猜测古代太湖水入吴淞江处非常宽阔,与太湖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界线,所以笠泽既被称为太湖,又被称为松江了。

吴越笠泽之战手绘示意图(www.chuimin.cn)

古代太湖水入吴淞江的口子有多宽呢?据明初卢熊所撰《苏州府志》中的“春秋吴国境图”所示,那时的口子呈喇叭形,南到现在的菀坪的位置,北到横山南(《吴郡志》称当时越兵开凿越来溪是在“松江北”[3]。)。那时的松陵只是松江中的一块陆地,对此,《吴越春秋》中有清晰的阐述:“又败之于郊,又败之于津。如是三战三北,径至吴,围吴于西城。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吴地记》:“在松江。松陌流溢至此,故名。”)[4]可见,在春秋末期,古吴淞江的上游太湖水入江的口子是非常宽的,宽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