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放桥与天津科技馆的符号对比

解放桥与天津科技馆的符号对比

【摘要】:场馆外观源于解放桥的造型,寓意跨世纪的科技之桥。此设计方案受到青睐,应该说同解放桥代表天津城市的标志意义密不可分。自从解放桥建成之日,它钢筋铁骨的外形和双叶立转式的开启体系就被公认为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近百年的风霜雨雪过后,解放桥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铁桥,它更成为天津开启中国北方洋务之风,引领科技时代先河的符号。解放桥与天津科技馆的造型对比

天津文化中心东侧矗立着一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它就是天津科技馆。场馆外观源于解放桥的造型,寓意跨世纪的科技之桥。它将360度穹幕剧场设置在屋顶,取“旭日东升”的含义。该建筑于1993年初开工。在完成基础施工时,1993年3月8日的《今晚报》就迫不及待的以《天津科技馆跃出地面》为标题来报道工程进度,文章的副标题即为《主体建筑跨度大造型颇似解放桥》。由此可见,当年这个匠心独具的构思颇受大众瞩目。

说起“旭日东升”设计方案能最终脱颖而出,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1994年9月5日《今晚报》上刊登的《科技馆——津门跨世纪桥梁》一文为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早在1991年7月9日,天津市政府就决定建设一个既是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阵地,又是社会精神文明课堂的科普场馆,并将其作为天津市发展国民经济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当时政府财政投资1亿多元作为建设资金,这在津门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足见政府打造精品工程的决心。按照当时《今晚报》的记载:

1992年8月18日,在市政府召开的第五次科技馆设计方案审定会上,选中了22个方案中,由天津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唯一把球型宇宙剧场放到屋顶上面名为“旭日东升”的方案。无论从高空鸟瞰,还是从远处凭眺,科技馆的外型都酷似具有天津显著地方特征的解放桥。寓意是跨世纪的科技之桥。天津要发展,科技是桥梁。用科技进步推动天津的经济腾飞。屋顶上3200吨重的360°穹幕剧场,是由八颗钢筋混凝土圆柱直接顶到14.4米高空,堂堂正正的坐在“桥”中央,宛如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象征着天津科技事业后继有人。(www.chuimin.cn)

此设计方案受到青睐,应该说同解放桥代表天津城市的标志意义密不可分。自从解放桥建成之日,它钢筋铁骨的外形和双叶立转式的开启体系就被公认为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近百年的风霜雨雪过后,解放桥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铁桥,它更成为天津开启中国北方洋务之风,引领科技时代先河的符号。所以,它的造型逐渐在市民心中概念化,经过升华后再次运用到了90年代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这样的例子在天津绝无仅有。

解放桥与天津科技馆的造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