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租界中街:天津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租界中街:天津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摘要】:在法租界内的一段,它被叫做大法国路;在英租界内的一段,它名为维多利亚路;在德租界内的一段,它取名威廉街。不过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街”。毫不夸张地说,租界时期,全世界知名洋行、各大金融机构均汇聚于此,因此这里也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可以说,中街的历史就是一部天津租界史,中街道路两旁的建筑就是天津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当初来乍到的朋友们一下抵津火车,走出天津站时,很多人立刻迷失在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中,变得南北莫辨。当漫无目的地走过解放桥时,扑满而来的是道路两旁造型各异的西洋建筑,它们如此恢宏大气,让人顿生渺小之感。这就是解放路。

解放路,又分为解放北路和解放南路,历史上曾是贯穿法、英、德三大租界的主干线。在法租界内的一段,它被叫做大法国路;在英租界内的一段,它名为维多利亚路;在德租界内的一段,它取名威廉街。不过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街”。毫不夸张地说,租界时期,全世界知名洋行、各大金融机构均汇聚于此,因此这里也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可以说,中街的历史就是一部天津租界史,中街道路两旁的建筑就是天津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早在1888年11月3日,《中国时报》就曾记载:

一则由于随着河坝开始打桩加固,从老海关到利顺德饭店东面,铺筑了平坦的马路,一则由于长长而笔直的中街,路面平坦,两旁有双排的榆树,也由于一些外观漂亮的房屋的出现,租界开始呈现出稳定和令人瞩目的形态。

站在万国桥上看解放北路

此外,它还是天津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在由英国人雷穆森撰写、1924年由天津印字馆出版、天津法文图书馆发行的《天津的成长》一书中就记述道:

早在1917年时,他们(法租界工部局)就把大法国路铺上了一层柏油,这条漂亮的平坦大道恰好显示了用柏油铺筑的路面的潜力。虽然如今已经使用了七年之久,大法国路却毫无损坏的迹象,几乎不用维修。”1926年,由南开大学政治学会所著《天津租界及特区》也证实了上述说法:“(法租界)该界除中街为地沥青路外,余皆碎石路。(www.chuimin.cn)

进入20世纪20年代,英租界开始对中街进行拓宽与整修。在《天津的成长》中介绍:

(英租界)工部局颇具远见的对老租界主要街道的加宽与调整。过去三年里,中街已经从与小巷没什么区别的窄街变成一条现代的街道,这样,才能与街道两旁的许多银行大楼那富丽堂皇的外表相称。

从以上资料中不难发现,租界早期各国当局还是根据自身需要治理和整修道路的。直到20年代后,随着交通日益繁忙、经济渐趋繁荣,中街开始由以前被租界当局各自为政的区域道路,向沟通各租界大动脉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贯穿英、法租界及特一区(一战中天津收回德租界,改称天津特别行政区一区,简称特一区)的主干道路。

然而,多年以来,海河成为禁锢中街进一步延伸的障碍。虽然附近就有老万国桥(1904—1928)沟通两岸,但建桥之初,更多的考虑是连通火车站跨河的通道,对法租界一侧缺乏考虑。再加上蓝牌电车的多年运营,形成了从中街转滨江道,再转松江路,过海河至火车站的路线。路程中的两个拐弯给交通带来诸多不便。

1927年新万国桥的建成,在便利火车站旅客疏散的同时,更多的是将中街元素考虑其中,因此,将建桥地点选在了中街北头儿。这样,既使海河在中街面前天堑变通途,又使中街通往火车站的路途成为一条直线,免去拐弯抹角之苦。由此,中街也在其末端寻找到了新的拓展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