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张大元帅亲自出席!解放桥庐山真面惊现!

张大元帅亲自出席!解放桥庐山真面惊现!

【摘要】:虽无大总统之名,却早已手握实权。张大帅能赏光,可见万国桥影响之大。主礼者,张作霖之代表。故,事先宣传大元帅将莅止参与落成典礼一说,吾人早斥为无稽,惟是日观礼者万人空巷,万国桥旁,万头攒动,意者皆欲一瞻大元帅之颜色耶?张大帅平日公务缠身,对此当然兴趣不大。庆典当天,观者如云,多数是为了一睹“张大帅”的庐山真面才赶去的。

前文中曾把一项工程比作一位大家闺秀,将竣工典礼说成是婚宴喜酒。那在酒席之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证婚人。这一角色如能由叱咤风云的头面人物来担当,自然是锦上添花。

在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桥梁是市政建设中首当其冲的重点。在庆贺新桥落成时,往往有难得一见的达官显贵露面。1921年5月31日,位于北大关的金华桥告竣,当时的直隶省长曹锐前往祝贺;1925年1月18日,金钟桥移建完成,时任直隶省长的杨以德亲临现场发表演说。上述二人虽在津城是响当当的名头儿,但若和二十年前的一代枭雄袁世凯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1903年11月27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亲自验收了其衙门前的金钢桥工程。次日(1903年11月28日)的《大公报》上就有记载:

曹锐像

杨以德像

袁世凯像

获袁世凯亲自验收的老金钢桥

督署前铁桥工程告成。现由工程局禀请袁宫保,于昨日早十点钟出署,率同司道府县各官勘验收工。彼时燃放爆竹后,并验黄色嵌龙汽车二辆云。

此时的袁世凯已是清廷的中坚,但是就任民国大总统、复辟洪宪帝制还是日后的事。当时的他只算位极人臣,还远未达到一统江山的地步。然而,到1927年便传出有一位在九州华夏唯我独尊之人要莅临万国桥竣工仪式的消息,这个人就是奉系首领张作霖。1927年9月18日的《益世报》以《新万国桥通行典礼迎张作霖主席各国公使临场》为题抢先报道:“本埠特讯,新万国桥定于‘双十节’通行一节,已见各报。现闻海河工程局拟于是日举行大规模之典礼,将迎大元帅张作霖主席,各部总长、各国公使均在被邀之列。”

此时的张作霖不再是偏居东北一隅的绿林好汉。他已入主中原,在北京成立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虽无大总统之名,却早已手握实权。作为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国家元首级人物,他成了中国的实际主宰者。张大帅能赏光,可见万国桥影响之大。

谁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原定的典礼没有在“双十节”举行,并一拖再拖。没能如期庆典,是否与张作霖公务繁忙有关,这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猜想。

直到10月18日万国桥通车仪式当天,张大帅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报纸上,《益世报》刊登的《新万国桥开桥礼今日午后举行》一文中写道:

张作霖像

新万国桥工程落成后,订于今日举行开桥礼,并拟邀请大元帅张作霖主席各节,曾志本报。兹悉张氏因军事倥偬,已委内务部次长齐耀珹代表。(www.chuimin.cn)

这说明出席现场的并非张作霖本人,而换成了他的代表。缺席理由仅“军事倥偬”四字而已,不免让人觉得过于敷衍了事。

翌日(10月19日),各大报纸对前一天的情况均做了详细报道,且与上述内容完全一致,这也证实了此消息的准确性。

《大公报》上《新万国桥落成礼志盛》一文提到:

新万国桥于昨日举行落成典礼。中外关系方面及来宾到者,有‘奉张’代表齐耀珹、荷兰公使欧登科、法国公使高务、暨本埠各行政机关领袖各国领事等,一百三十余人。

《益世报》登载的《新万国桥开幕盛况》也有涉及:

(仪式)为西式最隆重之礼节。十二时二十分,荷兰公使欧登科与比国公使及张作霖代表齐耀珹、潘复代表吴毓麟、直隶政务厅长宋云同以次,均到。驻津英、日、意、法各国领事武官亦到。约有一百余人。”

甚至远在上海的《申报》也于10月20日以《天津万国桥落成》为题进行简要描述:

(万国桥)今日正式行落成礼。与礼者甚众,英、日、法、荷等国公使亦均莅止。主礼者,张作霖之代表。

竣工典礼剪彩仪式,中间者即为张作霖代表内务部次长齐耀珹

各大报纸的后续报道中对张作霖缺席一事均讳莫如深,唯独10月26日的《北洋画报》中一篇名为《万国桥落成礼琐记》的文章亮明了观点:

新万国桥落成,在本埠交通中,占甚重要之一页,而与天津工商业之前途所关亦巨,此固显然者也,然与国家军政大计,初无涉焉。故,事先宣传大元帅将莅止参与落成典礼一说,吾人早斥为无稽,惟是日观礼者万人空巷,万国桥旁,万头攒动,意者皆欲一瞻大元帅之颜色耶?

该说法虽多有记者揣测的成分,不过也颇有几分道理。万国桥对天津至关重要,但与军政大事毫无牵连。张大帅平日公务缠身,对此当然兴趣不大。似乎他亲临典礼一说原本就是无中生有。只是一些利益相关方为聚敛人气、扩大声势而凭空捏造出的假新闻罢了。庆典当天,观者如云,多数是为了一睹“张大帅”的庐山真面才赶去的。可见此宣传虽然手段不算高明,但效果还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