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寨子山寨位于东宝区子陵铺镇曾庙村4组的寨子山顶,其山海拔299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
寨子山寨建于清同治初年。其寨状南北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480米,寨墙高2.5米至3.5米不等,开设东、南两座寨门,寨内没有石屋建筑。整座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09年2月11日考察寨子山寨。由山的东南坡上山先得穿过育才学校的校园。此处原来是部队营房。营房的山路上,有一座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修桥。桥为拱桥形制,单孔平桥。桥长5.7米,宽6.4米,拱跨4米,孔高2米,桥拱壁上镌有阴文隶书“反修桥”3个大字,落款为“一九七0年八月建”。此桥建得十分牢固,样式很像一座古桥。
快出学校的西门时,见山壁下有一座古泉,有石刻大字“龙王泉”之名。泉水丰盈,清澈见底,并听得见水流之声。泉上建有一庙,人称龙王庙,庙内供奉龙王的塑像。据说此泉之水能灌溉曾庙村4组60多亩良田。我想,此山应该改称为龙泉山,寨子山之名过于俗气。
步出校门后,顺山的东南坡登山,穿越下踏平(山坡名),迈至上踏平,不一会就到了古寨的南门口。这段路竟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南门为拱门结构。如今,拱门城顶早已倒塌,若干块拱石杂乱倒卧在门道之中。通过丈量得知,此南门宽1.3米,高1.4米,门墙厚4米。拱门的块石之间有石灰砌粘的痕迹。南门两侧的南寨墙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2.5米,内侧高1.8米左右。
南门城顶上向东北环行,可至古寨的东门。这两门间的环形寨墙长130米。其中东寨墙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高2.5米左右。东门也为拱门形制,门宽1.4米,高1.6米,两侧门墙均厚4米。同样,拱门之城也已坍塌,拱门块石散落在门的内外侧地面,似有人为搬动过的迹象。其中一块凿磨了的拱石内圈弧长0.3米,外半圈弧长0.45米,厚0.35米。看来,拱门之石是经过精细加工了的。
在东门内侧不远处的山顶上,立有一个水利三角架,系湖北省水利厅所制的三角水准点桩号。(www.chuimin.cn)
东门城顶上向北环行,可至北寨墙的正北中点。其间的环形寨墙长120米。其中东墙北端的寨墙顶宽1.4米,外侧高3.5米,内侧高2.5米左右。这段寨墙构筑得十分坚固。
山寨东门遗址
从北墙的正北中点城顶上向西南环行,可回复至开头进寨的南门。其间的环形寨墙长230米。其中北寨墙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高2.5米左右。西寨墙顶宽0.8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高2米左右。西寨墙显得比较单薄。
关于此寨的修建背景,听说有几个版本。一是说清代同治年间,有本地农民江宗文、江宗武两兄弟不满地主恶霸的剥削和压迫,响应白莲教的起义,拉起一支人马占据了寨子山,为抵抗地主武装的围剿而组织乡民修建了这座寨城作为防御工事。二是说本地农民为了反抗官府强征税赋而联络了广大的乡民上山筑起了这座寨城。并说有块记事碑记载了此事。三是说清同治初年,白莲教起义军进军到了此地,官府号召和组织团练在山上修建了寨堡以避兵乱。几个老人还一本正经地告诉笔者说,有一块记载修寨情况的青石大碑,“文化大革命”前还立在南寨门墙上,后来不知去向。笔者是赞同第三个版本之说的。
寨子山的西坡半腰间有一个大溶洞,说是可容几百人。山南侧的垭口上,有一个南垭大洞,说是洞中之景和京山县的空山洞一样奇异。村中有几位热心人曾打算筹资请人将古寨和溶洞连起来进行开发,使之成为乡村游的一处景观。后来无果而终。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清光绪版《京山县志》载:“湖山寨,距城三十里,寨长耆民裴静山、文童董齐全。”寨中山顶有湖山寺建筑遗存,是一处先有寺庙,后建寨城的人文景观。笔者2012年4月15日和2015年1月9日、2月10日三次考察湖山寨。湖山寨青龙泉外寨东门由东门沿上半山腰的东寨墙内侧向北穿行,可见高大坚固的东寨墙蜿蜒向北延伸。从碑文可知,湖山寨始建于清嘉庆元年,系为防白莲教义军而构筑的。......
2023-11-18
香炉山之名,缘于其山之形状似一座神秘高大的香炉。于是,香炉山与仙居寺名播荆楚大地。香炉山寨之状东西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400米,寨墙高3米左右,开设东、西两座寨门,寨内没有石屋建筑。笔者2008年12月17日考察香炉山寨。香炉山寨东门遗存的杠眼石东门城顶上可向西南环行,回复到开头进寨的西门。据当地老人讲,明末和清嘉庆初年,附近村的乡民们上山进入香炉山寨内避乱。......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中山寨位于钟祥市张集镇黑湾寨村、泉水河村和虎峪村交界处的中山之顶,海拔415.4米,山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中山寨南北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320米,寨墙高2.5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北3座寨门,寨内遗存有祖师殿一座及大小石屋40余间,古寨现状保存较差。中山寨西门西门为方门结构,没有发现门顶石和门框石等构件,实际呈现为一条通道。......
2023-11-18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桃花山寨建于清嘉庆初年,其寨状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400米,寨墙高3米左右,开设东、南、北3座寨门,寨内有石屋五六间。笔者2009年2月21日考察桃花山寨。由于造山运动,地壳的变迁,桃花山及东西两侧的山脉表层,全系薄薄的白色片石结构组成。因此,修建桃花山寨的石料,不是那种条、块之石,而是就地取材的白色片石。这也成了桃花山寨城的一大特色。片石垒成的桃花山寨寨墙东寨墙长120米,顶宽1.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左右。......
2023-11-18
2012年9月20日,我们一行4人从鸡鸣寺林场场部出发,徒步北行去攀登鸡鸣寨。鸡鸣寺山远景东寨门已毁,而东寨墙保存得基本完好,全长30余米,高3米,厚1米左右,系用本山不规则的大块石垒叠而成。听老人讲,鸡鸣寺寨始建于明末,后来毁坏严重。当敌兵大摇大摆地走到鸡鸣寺山脚下时,我军将士飞速将寨城上的滚木礌石一齐推下,瞬间如炮弹倾泻,震天动地,鬼子们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