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五峰寨:漳河库区中的著名景观

荆门古寨五峰寨:漳河库区中的著名景观

【摘要】:山顶遗存有一座古寨,名叫五峰寨,为漳河库区中一处著名的景观。五峰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800米,寨墙高3米至5米不等,开设东北门、西门和东南门3座。笔者2005年3月2日、2006年4月7日、2008年7月12日和2009年8月25日四次考察五峰寨。五峰寨东北门东北门内两侧寨墙壁,置有几级台阶可踏步登上东北门城顶。如今,当人们乘坐游艇,登上五峰寨领略古寨风光时,往往会赞叹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和付出的艰辛劳动。

在漳河水库观音寺大坝上游小漳河入口处的西岸,有一座三面环水,峭峰耸立的五峰山,海拔243.2米。山顶遗存有一座古寨,名叫五峰寨,为漳河库区中一处著名的景观。

五峰山原有5座小峰,清同治二年(1863年),当地乡民们修寨时,将五峰削平,取其石为材,用石块砌成了一座寨城,作为躲防白莲教义军的栖身之所。

五峰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800米,寨墙高3米至5米不等,开设东北门、西门和东南门3座。寨内东西空间距离50米,城垣和寨门全系丹霞块石垒砌而成,色呈粉红。

笔者2005年3月2日、2006年4月7日、2008年7月12日和2009年8月25日四次考察五峰寨。乘船在五峰寨东坡上岸,顺着480级石板台阶逐步攀升,不一会就到了古寨的东墙边。听说,这上山的石梯是漳河管理局为开发旅游而重修的。

东寨墙外围的通道,宽1.5米左右,长60多米,上铺石块,方便行走。由南向北可通至古寨的东北门。东北门位于古寨的东北头,系方门结构。门外侧宽1.83米,内侧宽1.76米,门高1.74米。门南北两侧的门框石高1.45米,宽0.32米,厚0.24米。门框石之间门宽1.15米。上方的天坎石和两侧的搁石均很牢实,最上方的3块门顶石宽大、完整、坚固。各长2.05米,宽0.5米,厚0.29米。下方的地槛石长1.15米,高0.28米,厚0.16米。两侧门墙厚3.6米,其中门框石外厚1米,门框石内厚2.6米。两侧墙壁中的杠眼石完好无损。门外下方设置了3级的石板台阶。整个东北门的石板构件,都是经过精细凿磨过的,平实规整,丹霞石上所凿的纹路都十分清晰。这种方门结构,设计精巧,构筑严谨,为笔者所见古寨方门中之精品。在东北门外的山坡树林中,笔者发现倒卧着一块寨门额石,高0.34米,宽2.2米,厚0.32米,丹霞石质。已断为三截,上款竖刻楷书阴文“伍峰寨”3字,下款竖刻楷书阴文“同治二年建”5字,中部横列阳刻大楷书“安澜门”3字。东侧山下为漳河流域,所取“安澜”,既系境语贴切,又有治乱而安之意。笔者已对门额文字制作了拓片。

五峰寨东北门

东北门内两侧寨墙壁,置有几级台阶可踏步登上东北门城顶。举目眺望,一幅美丽的漳河库景图展现眼前,原来这标志性漳河之照是在这五峰寨东北门寨城上所取之景啊!

东北门额石拓片

从东北门城顶上向西环行一段后,再向南环行可至古寨的西门。两门之间的这段寨墙长220米,其中北墙顶宽2.2米至2.4米不等,外侧高4米,内侧高1.6米。西墙顶宽2.2米,外侧高3.5米至4米不等,内侧高1.5米左右。

西门也为方门结构,形制与东北门相仿。门外宽1.35米,外高2.1米;内宽1.68米,内高2.5米。两侧的门框石各高2.1米,宽0.32米,厚0.23米。两侧的门墙厚3.6米,其中外厚0.8米,内厚2.8米。下方的门槛石长1.35米,宽0.35米,高0.25米。两侧门壁中的杠眼石完好如故。上方的门顶石共7块,每块约长2米,宽0.35米,厚0.2米,较好地铺盖在石门顶上。门外下方同样置石板台阶3级。门外1米处的台基上,横倒着西门额石一块,高0.34米,宽2.15米,厚0.3米,已断为三截。上款竖刻楷书阴文“伍峰寨”3字,下款竖刻楷书阴文“同治二年建”5字,中部横列阳刻大楷书“天保门”3字。示祈上天保佑百姓们的安全之意。

西门(www.chuimin.cn)

西门城顶向南环行至东南墙交界处的南炮台止,其间寨墙计长240米。其中,西墙顶宽2.4米左右,外侧高3.5米,内侧高1.5米。南墙顶宽2.4米,外侧高4.5米,内侧高1.5米左右。东南角的炮台,外呈半圆形,外墙高5米。炮台壁中开设宽0.3米,高0.2米的射击孔3个。炮台墙壁保存较好。

西门额石

西门内侧门杠眼石

额石拓片

南墙炮台

由南炮台顶上向北环行100米后,即至东南门。东南门也是方门形制,门宽1.25米,高2.2米,门墙厚3.2米。两侧的杠眼石保存完整。上方的门顶石只遗存2块。一块长2米,宽0.5米,厚0.25米;一块长2米,宽0.5米,厚0.15米。中间的一块已毁失。下方的门槛石长1.25米,高0.2米,厚0.15米。门外下方同样铺置石板台阶3级。此门也应当有额石,但笔者在门外山坡地寻找多遍,仍未发现其额石。想必是被人为地推下山崖去了,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

由东南门墙顶向北环行可至东北门。两门之间的东寨墙长240米,顶宽2.4米,外侧高4米左右,内侧高1.5米左右,保存较好。

寨内北头有一个大水池,长15米,宽10米。现池内仍水草丰满,还植有荷花。南头有一个小水池,长8米,宽5米,现水已干枯。看来,当年乡民们上寨避乱时,是无饮水之忧的。此外,寨内还遗存石屋3间和水井2口。

如今,当人们乘坐游艇,登上五峰寨领略古寨风光时,往往会赞叹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和付出的艰辛劳动。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原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同志的决定,才保住了这座古寨没被拆毁。

那是1960年初,当漳河水库主体工程—观音寺大坝截流成功时,急需开采大量的石头来对大坝进行加固和护坡。此时正逢张体学同志来视察工程,在他询问石料来源时,水库工程负责人说,附近有一个古寨全是用条石和块石垒砌而成的,如果拆下来修建防浪墙好得很,且通过水路运输非常便利。一向关心文物古迹保护的张省长听了汇报后,决定去现场看一看。当他风尘仆仆、气喘吁吁地爬上陡峭险峻的五峰寨时,看到不少民工已在动手拆墙。张省长一看到这座建筑宏伟的古寨,心情特别激动,立即要求停止拆墙。他对随行的同志们说:“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文物古迹,这里不仅有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汗水,而且是他们的智慧和艺术的创造。这样的古寨不仅不能拆除,而且还要好好保护。等以后我们生活过好了,把它开发成旅游区,该使多少人得到艺术享受和教育啊!”今天,五峰寨已开辟成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可谓是实现了张省长当年的愿望。这段佳话,将和五峰寨名胜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