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狮子山寨的历史和地理特点

荆门古寨-狮子山寨的历史和地理特点

【摘要】:山顶遗存一座古寨,名为狮子山寨。狮子山寨建于清嘉庆初年,其寨状东西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400米,寨墙高2.8米至5米不等,开设东、西和西南3座寨门。笔者2008年12月3日考察狮子山寨。从双泉村村部出发,徒步行走约半小时的时间,就到了狮子山的东南麓。狮子山之名应来源于此。狮子山寨山形似狮头从山顶的东头向西攀行不多久,就抵达古寨的东门处。狮子山寨北侧的象鼻山下有两口泉眼,人称双泉。

东宝区仙居乡双泉村境内有一座狮子山,海拔400多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山顶遗存一座古寨,名为狮子山寨。

狮子山寨建于清嘉庆初年,其寨状东西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400米,寨墙高2.8米至5米不等,开设东、西和西南3座寨门。寨内遗存石屋1间。整座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08年12月3日考察狮子山寨。从双泉村村部出发,徒步行走约半小时的时间,就到了狮子山的东南麓。然后沿着陡峭的山岩攀登上山,经过10多分钟的攀跋,便见到了狮子岩的真容。这是由山崖伸出的一块巨大的综红色岩石,高约20多米,其狮头面朝东方,狮子的眼睛、鼻子等都长得惟妙惟肖,十分形象逼真。狮子山之名应来源于此。

艰难地爬上狮头岩,向西步行几米远后,发现山头上有一座被挖掘了的坟墓,墓前有一块青石墓碑,高0.56米,宽0.36米,厚0.12米。其碑文为:“清故曾祖刘公谦之茔墓。曾孙尚希、尚俭、尚雍,玄孙刘锟、刘钧、刘镇、刘馈、刘钰。五世孙世杰、世法、世贤、世显,六世孙刘希成。嘉庆十七年孟春月吉旦立。”可知此墓碑立于1812年。听当地乡民们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恶霸,经常欺压百姓,尤其最坏的是,他强迫当地所有姑娘出嫁前,都要先和他过一夜。他死后,人们便把他拖到狮子山上埋了,说是让狮仙去惩罚他。其实,这个传说并不可靠。一是因为坟墓选在狮子山头这块风水宝地上,不会用来埋葬坏人;二是刘氏子孙几代人给其立碑,若是恶人,其子孙会是无脸立碑的。

狮子山寨山形似狮头

从山顶的东头向西攀行不多久,就抵达古寨的东门处。东门为方门结构,但倒塌残毁严重,被块石盖住了门道,只能粗略见其样式。东墙顶宽0.8米,外侧高3米。从东门城顶向北后再向西环行,可至古寨的西门。这两门间的北侧环形寨墙长195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高2米左右。这段北寨墙保存较差,多处倒毁,致使墙中缺口很多。

西门为方门结构,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1.6米,高3米,门墙厚1.2米。其中,北侧门墙已有毁损,南侧门墙基本完整。西寨墙保存较好,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4.5米左右,内侧高2.5米左右。(www.chuimin.cn)

距离西门南10米处,即古寨的西南角的寨墙中,开设一座西南门,也为方门结构,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1.2米,高3米左右,门墙厚1.8米。

西南门至东门间的南侧环形寨墙长195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4米至5米不等,内侧高2.5米至3.8米不等。整个南寨墙依山而建,高大宏伟,是全寨中保存最好的寨墙,显得十分壮观。

寨内山顶上建有石屋一间,面宽6米,进深4米,屋墙厚0.6米。现已残破不堪,屋内屋外散落着许多小瓦片,从瓦片的规制判断,此屋当和寨城同时修建的。

寨南侧半山腰有一个溶洞,名叫狮子洞。洞宽5米,高6米多,深8米多。南壁有2个方形洞口,洞顶上裂开一个长形的缺口。其洞外表岩石呈综红之色。传说此洞是狮仙修炼的洞府。

狮子山寨北侧的象鼻山下有两口泉眼,人称双泉。双泉村之名由此而取。第一泉眼的面积为8平方米,状呈长形。第二泉眼之状呈方形,面积2平方米。泉旁山坡上建有一座山神庙,庙内供奉一尊凿于清代石雕神像,据说此神是专管此山的泉眼的。双泉之水,常年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供给了双泉村一千多人的饮用之水,灌溉了村中良田1600多亩。听村民介绍说,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时,双泉之水十分混浊,过了上十天才变得清澈,恢复了正常。

古寨以城安民,古泉以水利民。寨系民建,泉为民用。这也是人本思想观念的一种昭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