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寨,原名黑湾寨,后改名赫望寨,今名黑王寨。位于钟祥市张集镇黑王寨村1组的黑王寨山顶,温峡水库的西北面。黑王寨创建于明末,后重修多次,是清代官方兴办团练,建寨御匪的重点古寨。外寨中建有东、南、西北角3座炮台,展示了黑王寨坚固的防御工事。笔者2004年3月8日、2007年11月10日、2008年7月7日和2009年5月21日4次考察黑王寨。黑王寨东门宏大的东炮楼进城门左拐可上东门砲楼。......
2023-11-18
保万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上泉村1、2、4组覆船山(俗称扑船山)顶。其山海拔394米,面积0.7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
相传古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一艘满载乘客的大船驶经此地,一时狂风大作,巨浪掀天。正当船翻人将身葬大海之际,白龙洞的神龙飞来相救,使人们脱险保全了性命,而那艘翻了的大船瞬间变成了一座大山。因此,覆船山远近闻名。历来在汉江一带,船民们将此山奉为神山,每次出船之前,都会前来上山跪拜祭祀,或在船码头朝着覆船山的方位烧香叩头,以求一帆风顺。于是民间广泛流传着“朝拜覆船山,出门保平安”的歌谣。
2008年10月16日,我们一行人从覆船山的南头上山,徒步转到山的西南侧山坡后,再向上攀登行至古寨南城门进寨。这段行程大约花了一个小时。路上翻越了险峻的卡方山隘,领略了古梯田、古石碾的原始风貌,穿行了布满荆棘杂刺的荒蛮丛林。可谓苦乐相伴。
南门为大型石块垒砌而成的拱形城门。外拱门高2.5米,宽1.7米,厚1.7米,由22块板石拱顶而成。内拱门高3米,宽2.4米,门深2米,由18块板石拱顶而成。内门两侧壁角上下安有城门的转眼石和门斗石,中间设置了3个门杠眼。内外拱门交界处的下方嵌置一条石门槛,石长1.7米,宽0.2米,高0.2米。内城门两侧的八字墙各长2米,城门外两侧的城墙高达6米,城门顶上的平台宽4米。内侧门洞两边的寨墙上分别叠砌了几级台阶,以便人们踏步登城顶。城门的石块交接处,均用糯米粘合。整个南城门设计高超,砌工精细。既规整坚固,又巍峨挺拔。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和才能,堪称荆门古寨城门中之精品。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浸蚀,仍保存完好,更显得万分珍贵。
保万寨南门
从南门城顶向东前行观察,只见南寨墙呈弧形向东延伸,全长80余米,外侧墙高5米,顶宽1.8米。城顶内侧降层1.1米后,修筑成内宽1.1米的内走道。外侧顶墙为平顶,没有建成堞垛式的城垣。东、西、北三面的寨墙顶,均为这种结构,显得统一规范。这样,如果从内走道上行走,就可以顺利地绕寨城一周。
在修建南寨墙的南山头的山脚下,有一处十分险陡的悬崖,悬崖之下有一古洞,是为龙尾,名曰小龙门。传说此洞与北边号称龙头的大龙门的白龙洞相通。白龙洞如长龙弯弯曲曲长达十余里,要转99个弯,要过99个滩,一直延伸通到覆船山的这个古洞。从龙头到龙尾,要点77根蜡烛才能走到。这个故事,平添了此洞的神秘色彩。
南寨墙的内侧山地上,修建了30余间石屋,只存墙壁,没见屋顶。其中有两间石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其屋大门石框打磨得非常规整,上面的花鸟图案雕刻得灵活精美,门面两侧上方还用石柱做出了挑梁。这两间石屋,我们猜想当是张、戴二姓山主的宝室。还有一栋石屋更为显眼,其面宽6米,两侧山墙长12米,高5米,墙脚叠石三层,逐层内收。整个建筑高大坚实美观。估计当是寨中团练的指挥部吧!
南墙
由南寨墙拐弯行至全长460米的东寨墙顶,发现东寨墙比南寨墙损坏严重得多。在中段的内侧山顶上,十几株古树枝叶葱郁,高大参天。树林之中,耸立着一栋坐北向南的石屋,面宽8米,进深10米,山墙高5米。大门宽1.2米,高1.9米。屋前地面上,倒卧着一块高0.37米,宽0.97米,厚0.12米的灰色石额,上面横列阳刻大楷书“文昌阁”3字,落款为“咸丰三年立”。笔者据此分析,寨顶上的这座文昌阁,当是太平时期供周围的农家子弟读书修业的学校。听当地老人讲,文昌阁后来变成了庙宇,庙里原有一面大鼓,当众善信士烧香求佛击鼓时,其鼓声在永圣街上都听得十分清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鼓被拖到了永圣,其鼓腹木料被农民拆去做了秧马的滑板。(www.chuimin.cn)
从东寨墙顶北行可直达古寨的北门。北城门也是拱门的结构样式,其外拱门高2.3米,宽1.7米,厚1.4米,由11块板石拱顶而成。内拱门高2.9米,宽2.3米,深1.8米,由13块板石拱顶而成。其门的转眼石和门斗石齐全,两侧各开设了2个杠眼。北城门外墙高5米,内城门两边的八字墙各长3米。八字墙旁同样叠砌了几级台阶,以便登城顶踏步而上。北城门的规格约比南城门小一点,但同样保存得基本完好。
站在北城门顶上向北瞭望,见那上泉水库由山峦合围,碧波荡漾,诚是一处灵山秀水的宝地。那座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双剑古桥,似彩虹跨于清溪之上,不竟使人联想到那则生动的传奇故事:传说原来桥下河中常有一蛟作怪,使洪水泛滥,冲毁良田,阻碍交通。禹王知道后,用双剑将蛟斩杀,并将双剑点化成了一座桥梁,既除了水害,又方便了交通。现在桥两侧拱石上保存有当年所镌的一把悬空的利剑。
经过步行长80余米的弧形北寨墙顶后,就进入到了全长480米的西寨墙段面上。西寨墙保存较好,在内走道上行走如履平地。在西寨墙内侧北头的山地上,遗存有石屋30余间,也是寨中的一处生活区建筑。紧靠寨墙的东侧,有两口人工建造的蓄水池令人惊奇。水池直径约4米,沿周还砌有石质围岸,并码有一个石埠头。只是池中水早已干枯,堆积了许多树叶和杂草。看来,寨上的防卫、居住和生活等功能还是比较齐全的。若是有匪围困,乡民们在寨上是可以坚持抵抗一段时间的。
北门
实地考察表明,保万寨的形状似一座不规则南北向的椭圆形寨城。寨墙周长总计1100余米,城墙高5至6米,厚2米左右,开设南、北两座拱形城门。寨内余存大小石屋80余间。是祖先们留下来的重要文物,又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保万寨究竟建于何年?其修筑背景又有哪些故事?这些问题笔者是逐步弄清楚的。开始考察时,在南城门外发现了一块《寨名碑》。其高0.82米,宽0.6米。厚0.18米,灰色石质,已断破为三块,但字迹清楚。碑面竖刻阳文“大清嘉庆五年立,保万寨,十二年(寨)上重理,钟自修书”3行21字。从碑文只知寨名和重修之年,修寨经过和钟自修的身份等问题仍不能肯定。听当地村民讲,原来存有一块修寨碑,后来不知去向。笔者多次上山寻找,都是扫兴而归,一直悬挂在心。说来笔者与此碑确乎有缘。2013年农历腊月,农民朋友张敬堂电话告知说,修寨碑已经找到!笔者听后欣喜若狂,急忙于腊月二十六日再次去登山拓碑。此碑高0.95米,宽0.54米,厚0.23米,灰色石质。碑额横列阳刻“保万寨”3字。碑文云:“嘉庆元年丙辰,白莲教倡乱,丁巳由河东窜入河西,生民无所逃避。职员钟自修昆弟率众修理山寨,入寨活命者数万人。第城工浩大,数载未竣。庚申春,陈履坦昆弟劝众捐资,整修南北门户,自春阻冬,门工告成。是为记(后刻62位当地头面人物姓名及捐资金额从略)。石匠郑盛秀,山主张、戴二姓。大清嘉庆五年阳月吉旦立。”
从《寨名碑》和《修寨记碑》可知:清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义军兴起,第二年由襄河之东打到了襄河之西,百姓们没有地方逃乱躲避。时有地方某司之员工钟自修兄弟率领众人修建山寨,采取各户自出劳力,派人分段指挥的办法,就山取石叠堆寨墙。进寨藏身活命者达数万人。但因寨城工程浩大,数年没有竣工。嘉庆五年(1800年)春,乡绅陈履坦兄弟劝说众人捐资,请了石匠郑盛秀,重新整修南北二门,自春近冬,门工告成。并撰刻修寨碑记。直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钟自修又重修寨城,全寨工程才正式告竣。因“入寨活命者数万人”,故取名“保万寨”,并由钟自修亲自题书了《寨名碑》。白莲教,为元、明、清三代流行于民间的宗教组织。
近几年来,因采石挖山,不听文物部门的劝阻,致使昔日植被葱郁的覆船圣山,如今已变成了山体灭顶瘦身、白石祼露、粉尘污染的癞子山了。而祖先传承给我们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珍贵文物保万寨,已遭厄运被毁尽灭绝而在世间消失了。人们不禁要问,在当今提倡科学发展,关爱地球,保护文物,维护生态的时代潮流中,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相悖之行?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黑王寨,原名黑湾寨,后改名赫望寨,今名黑王寨。位于钟祥市张集镇黑王寨村1组的黑王寨山顶,温峡水库的西北面。黑王寨创建于明末,后重修多次,是清代官方兴办团练,建寨御匪的重点古寨。外寨中建有东、南、西北角3座炮台,展示了黑王寨坚固的防御工事。笔者2004年3月8日、2007年11月10日、2008年7月7日和2009年5月21日4次考察黑王寨。黑王寨东门宏大的东炮楼进城门左拐可上东门砲楼。......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公安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殷墩岭村公安山上。公安寨建在其山巅,形制近似于一张不规则的“弓”。公安寨东寨墙外侧笔者2009年9月23日考察公安寨。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卷》载,公安寨所建“时间不详”。公安寨遗址处,没有发现具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古代在这里发生的战乱状况无从查考。陶铸立即召集应城抗日游击队挺进大队长蔡云松和京(山)应(城)独立游击队长黄定陆等到丁家冲赵家祠堂开会,商定在公安寨打一场伏击战。......
2023-11-18
东宝区子陵铺镇团堡村2组境内有一座洞包山,海拔309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洞包寨立于山顶。洞包寨建于清嘉庆初年。西包位于西寨墙外50米处。笔者2009年2月12日和4月29日两次考察洞包寨。西寨墙全长77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左右。在洞包寨北侧附近的马仰山下,有一个著名的黑龙洞,与上泉水库边的白龙洞齐名。......
2023-11-18
成子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境内黄仙洞北侧的九仙山顶,其山海拔628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故百姓们称呼此山叫成子山了。笔者2009年11月4日考察成子寨。从山南麓登山,经过艰苦的攀行,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抵达成子寨西墙边。听当地老人介绍,成子寨建于明末,其寨之状呈不规则的圆形,周长约500多米。这就是杨氏迁居成子寨,仁和其徒景道造修白云观的历史。......
2023-11-18
天仙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5组的天仙山顶,其山海拔662.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山民们万分感激天仙姑娘的恩德,就将此山改名为天仙山,将此寨取名为天仙寨了。笔者2009年5月19日考察天仙寨。当地村民介绍说,天仙寨创建于明末,重修于清代嘉庆年间。天仙寨南寨门南门宽0.8米,高1.9米,墙厚2.2米。在天仙寨的南方不远处有一座高高耸入云霄的山峰,俗称先念山。......
2023-11-18
鹰子岩海拔597.7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8年12月16日考察鹰子岩寨。鹰子岩寨南门站在南寨门顶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此山主峰的东、西两翼山峦如鹰翅分别向东北和西北方向展开,其状形象逼真,鹰头正处于主峰的正南端。在鹰子岩寨东南麓的山坡上,遗存一座建于清同治二年的张正全夫妇合葬墓及青石牌坊。......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