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王子寨:太元山的转世王子修炼之地

荆门王子寨:太元山的转世王子修炼之地

【摘要】:太元山,民间俗称王子山。于是百姓们就把这转世王子修炼的太元山叫成王子山了。王子寨始建于明末,以避兵乱而创。笔者2010年6月5日考察王子寨。由狮王井再向上攀行约5分钟的时间就抵达古寨的南门。王子寨东门从东门城墙顶再向北环行248米后,即是古寨的北门。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王子寨创建于明末,清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过重修。这是记载清嘉庆二年,即丁巳年重修王子寨的情况。

京山县宋河镇何梅畈村5组有一座太元山,海拔486米,山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

太元山,民间俗称王子山。传说汉代王莽专政时期,有一高士带着一名刘姓少年隐居此山,对外放言说这位少年是前代王子转世,将来必成大业,推翻王莽的统治。于是百姓们就把这转世王子修炼的太元山叫成王子山了。

王子寨始建于明末,以避兵乱而创。其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960米,寨墙高2米至3米不等,开设东、南、西、北4座寨门,寨内遗存一座关帝庙。整个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10年6月5日考察王子寨。经过40多分钟的艰苦攀登,到了离古寨南门不远处的山坡边,发现了一口古井,井水常年不干而平井面。听说此井是隐藏于此山的一头狮王专用的,所以人们称此井叫狮王井。由狮王井再向上攀行约5分钟的时间就抵达古寨的南门。

南门为方门结构,门宽1.6米,残高1米,门墙厚2.2米,没有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南门两侧的南墙顶宽0.8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左右。

由南门城顶上向东北环行,可至古寨的东门,这两门间的寨墙长247米,顶宽0.8米至1米不等,外侧高2.5米至3米不等,内侧高1.8米左右。东门亦为方门形制,门宽0.8米,高1.5米,门墙厚1.4米。同样没有门顶石和门槛石等构件。

王子寨东门

从东门城墙顶再向北环行248米后,即是古寨的北门。北门也为方门形制,但损坏严重。门宽1.4米,残高1米,门墙厚2米。北门内侧遗存一块门槛石,长1.8米,宽0.2米,厚0.14米。北墙顶宽0.8米,外侧高2米,内侧高1米左右。

北门至西门间的西侧环行寨墙长233米,顶宽1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1.2米左右。西门亦为方门结构,在4个寨门中,西门是较为高大的一座,门宽1.8米,高2.1米,门墙厚2米。显得古朴且有气势。(www.chuimin.cn)

西门至南门间的环行寨墙长232米,顶宽1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高2米左右。

从实地考察可知,古寨中的4个寨门间的寨墙长度距离几乎相等,这当是由山脊东西两侧的山形地势的相近因素所决定的,这种设计,较为少见。只因建寨时间较早,加上人为的因素,即日军侵华时进入寨内进行了大肆的破坏焚烧,故使这座古寨的寨门和城垣都很残损和破旧。

寨内的山顶上建有一座关帝庙,坐南朝北,面宽18米,进深20米,三间两进的格局,中间还开有天井。据传这座关帝庙创建于汉代,屡毁屡修,至今香火仍十分旺盛。

关帝庙遗址

在庙门外西侧墙壁下排列着10多块石碑,庙内后殿西侧室壁间亦嵌有几块碑刻。经过制作拓片后,获得了重要的文字依据。

刻于民国六年(1917年)的《其峰独耸碑》,残高0.45米,宽0.5米,厚0.1米,青石质。碑文开头描绘了太元山的形势:“其峰独耸,西南山势起叠蹲踞,状如伏狮,故名焉。后失其实,终不若旧称之确且著也”。作者是不同意后来称此山为天子山的,他主张应恢复原来的伏狮山之名。接着文章追述了山顶古寨的来历:“前明崇祯末,因是山四面陡绝,于其巅叠石为城,以避兵乱,于是离山之周围七八里均未因贼锋而受贼毒。”“嘉庆道光间又重修。”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王子寨创建于明末,清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过重修。

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太元山重修关殿古刹碑》,高1.05米,宽0.65米,厚0.12米,青石质。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太元山重修关殿古刹碑”10字。碑文开篇就叙述修庙建寨的情况:“自汉古刹关圣宝殿,因年久倒坏。兹者教匪蜂起,众等于丁巳正月内庙貌重建修之,焕乎更新,二月初十日吉旦,关圣登殿,神武赫奕,教匪远离,四方朝庆,庶民妥处故室,稳于泰山矣。”“(今)总首等共修庙修城,俱有总工册籍为据。”这是记载清嘉庆二年,即丁巳年重修王子寨的情况。碑文后面大量篇幅刻出了各首士捐地、捐资、出工修庙修寨的具体内容。

关庙西侧附近山石上,遗存有一个舂米的臼窝,直径0.5米,深0.2米。当是庙中僧道和上寨避乱者舂米之用器吧。在庙北面的树林中还有一口古井,现在井中仍有井水,据说也是常年不干。这当是上寨之人和庙中僧道们的饮用之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