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双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岔河村2组的王子山上,由王子北寨和王子南寨组成。笔者2012年10月30日考察王子双寨。顺山路进入王家冲境地,其冲因王子的传说而闻名。王家冲东侧的王子寨,山势挺拔,森林茂密,鸟语花香。王子双寨北寨东门北寨北墙内侧东门外侧残宽0.9米,内侧宽2米,残高1.2米,墙厚1.8米。王子南寨建于海拔269米的南峰上,距北寨城约200米左右。......
2023-11-18
京山县宋河镇何梅畈村5组有一座太元山,海拔486米,山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
太元山,民间俗称王子山。传说汉代王莽专政时期,有一高士带着一名刘姓少年隐居此山,对外放言说这位少年是前代王子转世,将来必成大业,推翻王莽的统治。于是百姓们就把这转世王子修炼的太元山叫成王子山了。
王子寨始建于明末,以避兵乱而创。其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960米,寨墙高2米至3米不等,开设东、南、西、北4座寨门,寨内遗存一座关帝庙。整个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10年6月5日考察王子寨。经过40多分钟的艰苦攀登,到了离古寨南门不远处的山坡边,发现了一口古井,井水常年不干而平井面。听说此井是隐藏于此山的一头狮王专用的,所以人们称此井叫狮王井。由狮王井再向上攀行约5分钟的时间就抵达古寨的南门。
南门为方门结构,门宽1.6米,残高1米,门墙厚2.2米,没有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南门两侧的南墙顶宽0.8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左右。
由南门城顶上向东北环行,可至古寨的东门,这两门间的寨墙长247米,顶宽0.8米至1米不等,外侧高2.5米至3米不等,内侧高1.8米左右。东门亦为方门形制,门宽0.8米,高1.5米,门墙厚1.4米。同样没有门顶石和门槛石等构件。
王子寨东门
从东门城墙顶再向北环行248米后,即是古寨的北门。北门也为方门形制,但损坏严重。门宽1.4米,残高1米,门墙厚2米。北门内侧遗存一块门槛石,长1.8米,宽0.2米,厚0.14米。北墙顶宽0.8米,外侧高2米,内侧高1米左右。
北门至西门间的西侧环行寨墙长233米,顶宽1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1.2米左右。西门亦为方门结构,在4个寨门中,西门是较为高大的一座,门宽1.8米,高2.1米,门墙厚2米。显得古朴且有气势。(www.chuimin.cn)
西门至南门间的环行寨墙长232米,顶宽1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高2米左右。
从实地考察可知,古寨中的4个寨门间的寨墙长度距离几乎相等,这当是由山脊东西两侧的山形地势的相近因素所决定的,这种设计,较为少见。只因建寨时间较早,加上人为的因素,即日军侵华时进入寨内进行了大肆的破坏焚烧,故使这座古寨的寨门和城垣都很残损和破旧。
寨内的山顶上建有一座关帝庙,坐南朝北,面宽18米,进深20米,三间两进的格局,中间还开有天井。据传这座关帝庙创建于汉代,屡毁屡修,至今香火仍十分旺盛。
关帝庙遗址
在庙门外西侧墙壁下排列着10多块石碑,庙内后殿西侧室壁间亦嵌有几块碑刻。经过制作拓片后,获得了重要的文字依据。
刻于民国六年(1917年)的《其峰独耸碑》,残高0.45米,宽0.5米,厚0.1米,青石质。碑文开头描绘了太元山的形势:“其峰独耸,西南山势起叠蹲踞,状如伏狮,故名焉。后失其实,终不若旧称之确且著也”。作者是不同意后来称此山为天子山的,他主张应恢复原来的伏狮山之名。接着文章追述了山顶古寨的来历:“前明崇祯末,因是山四面陡绝,于其巅叠石为城,以避兵乱,于是离山之周围七八里均未因贼锋而受贼毒。”“嘉庆、道光间又重修。”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王子寨创建于明末,清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过重修。
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太元山重修关殿古刹碑》,高1.05米,宽0.65米,厚0.12米,青石质。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太元山重修关殿古刹碑”10字。碑文开篇就叙述修庙建寨的情况:“自汉古刹关圣宝殿,因年久倒坏。兹者教匪蜂起,众等于丁巳正月内庙貌重建修之,焕乎更新,二月初十日吉旦,关圣登殿,神武赫奕,教匪远离,四方朝庆,庶民妥处故室,稳于泰山矣。”“(今)总首等共修庙修城,俱有总工册籍为据。”这是记载清嘉庆二年,即丁巳年重修王子寨的情况。碑文后面大量篇幅刻出了各首士捐地、捐资、出工修庙修寨的具体内容。
关庙西侧附近山石上,遗存有一个舂米的臼窝,直径0.5米,深0.2米。当是庙中僧道和上寨避乱者舂米之用器吧。在庙北面的树林中还有一口古井,现在井中仍有井水,据说也是常年不干。这当是上寨之人和庙中僧道们的饮用之水吧。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王子双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岔河村2组的王子山上,由王子北寨和王子南寨组成。笔者2012年10月30日考察王子双寨。顺山路进入王家冲境地,其冲因王子的传说而闻名。王家冲东侧的王子寨,山势挺拔,森林茂密,鸟语花香。王子双寨北寨东门北寨北墙内侧东门外侧残宽0.9米,内侧宽2米,残高1.2米,墙厚1.8米。王子南寨建于海拔269米的南峰上,距北寨城约200米左右。......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天仙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5组的天仙山顶,其山海拔662.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山民们万分感激天仙姑娘的恩德,就将此山改名为天仙山,将此寨取名为天仙寨了。笔者2009年5月19日考察天仙寨。当地村民介绍说,天仙寨创建于明末,重修于清代嘉庆年间。天仙寨南寨门南门宽0.8米,高1.9米,墙厚2.2米。在天仙寨的南方不远处有一座高高耸入云霄的山峰,俗称先念山。......
2023-11-18
花山双寨位于钟祥市洋梓镇花山林场的花山顶上,分为东寨和西寨,两寨直线距离约500米。笔者2003年3月5日、2004年3月6日、2010年5月11日和19日4次考察花山双寨。东寨名叫花山寨,又称天堂寺寨,建在东南侧海拔457米高的山峰山。花山双寨东寨西门同样,从南墙内走道上可环行至东门。故花山寨呈现先创二寺,后建古寨的历史轨迹。西寨名为花山观寨,建于西北侧海拔500多米高的山峰上。花山观寨也是创建于明末。......
2023-11-18
鹰子岩海拔597.7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8年12月16日考察鹰子岩寨。鹰子岩寨南门站在南寨门顶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此山主峰的东、西两翼山峦如鹰翅分别向东北和西北方向展开,其状形象逼真,鹰头正处于主峰的正南端。在鹰子岩寨东南麓的山坡上,遗存一座建于清同治二年的张正全夫妇合葬墓及青石牌坊。......
2023-11-18
仙人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东11公里处的插旗村6组。仙人岩海拔476米,山平面积0.4平方公里,植被面积占80%,主要生长松、栎树和杂灌木。笔者从1995年至2009年先后7次考察仙人岩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仙人岩寨由炮台、寨门、寨垣、城堡、洞厅、石屋、粮城和关庙等组成。实为写实之作,即上有仙人岩高耸云天,下有长沟水长流不断。以上四篇碑文都是记述仙人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