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象河三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象河水库东北侧的崇山峻岭中,象河村9组与马店村的交界处,由南寨、中寨和北寨组成之字形格局的连环寨群,具有联防互御的战略功能。
笔者2008年12月7日考察象河三寨。首先攀登南寨,其上山的坡路十分陡峭,几乎是60度的斜坡,且荆棘丛生,杂草密布,砾石遍坡,不见路形。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苦攀爬,好不容易到达南寨的南墙边。
南寨又称雨淋观寨,海拔417.2米。其状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320米,寨墙高3米至6米不等。北寨墙的西北角处开设一座北门,南寨墙的东南角处开设一座南门。寨内中部东西向开设宽1.4米的寨内中轴通道,全长132米。通道的南北两侧为石屋群,计有大小石屋30余间。北门内侧附近有遗存的雨淋观的建筑群。
南门为方门结构,没有门顶石。门宽1米,高2米,两侧城墙高4米多。由南门登上城墙顶,只见东侧城墙呈孤形环绕古寨的东端,顶宽1米,外侧墙高达6米多,且基本完整无损。在东寨墙外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口古井,原来井水长年不干,现已毁坏干涸。
南门至北门间的北侧寨墙全长16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5米多,墙外为悬崖峭壁,十分险峻。
从寨墙顶上可环行至北门城顶。北门亦为方门形制。门宽0.9米,高2.5米,外侧有石板台阶5级,门顶石倒卧在门口,石长2米,宽0.85米,厚0.12米。看来,这座北门上方顶端原来是安置有门顶石铺盖的。目前整个北门现状保存基本完整,显得坚固牢实。
北门至南门间的南侧寨墙全长16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达6米多,部分段面已倒毁不堪。
南寨北门
北门内侧附近的雨淋观遗迹,面宽4.5米,进深8米,坐西朝东,为两进结构,建有祖师大殿、观音观和钟鼓楼等殿宇。从观址上遗存的残砖看,每块砖长0.3米,宽0.19米,厚0.09米,为明代砖特征。据此可以推测,雨淋观当建于明代。相传在修建此观时,发生了山火,山上水源有限,眼看就要烧毁新观建筑。正当人们万分焦急之时,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很快浇灭了大火,保全了新建的道观。于是道长将此观取名为雨淋观。其实,雨淋之名寓含道法普降甘霖之意。
在道观遗址上,发现了一块《建醮碑记》青石残碑,高0.68米,宽0.58米,厚0.22米。碑额浮雕祥云仙鹤图。此碑风化严重,经制作拓片后,其残文显现出来:“建醮碑记……安陆府荆门州……康熙四年。”从碑文可知,清康熙四年(1665年),雨淋观曾举行过盛大的建醮活动,香火鼎盛。而今,道观建筑已不复存在,据说在解放初期,人们将道观中的石柱、木檩和砖瓦拆下山去,修建了象河小学。
从南寨北门出寨,经过长约300米的V字形山路,先下后上,就到了中寨的东门口。
中寨也叫牛寨,海拔433米。其状亦是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20米,寨墙高2米左右,顶宽0.8米左右。仅开设一座东门,门宽1.2米,残高2米,门墙厚3米。为方门形制,未置门顶石。寨内遗存小型石屋5间。中寨不仅面积小,而且寨墙矮。据当地村民介绍,中寨是上山躲乱的老百姓们关牛羊的场所。在农耕时代,耕牛既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又是农民主要的财产之一,农民上寨躲乱时,耕牛如何安置?聪明的农民们选择南北寨之间修建牛寨,既保证了耕牛的安全,又避免了人畜共处带来的麻烦,实为高明之举。(www.chuimin.cn)
从中寨到北寨也要经过长约350米距离的V字形山路,只是上北寨的坡路较陡难行。
北寨又名滴水岩寨,海拔441米。其状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360米,寨墙高4米至6米不等。寨中开设南、北、西3座寨门。寨内中轴线上开设宽1.5米的大通道,全长150米,东、西两侧建有大小石屋40余间,有的房屋墙壁用石灰粉刷,上有方洞,以放置油灯和小物件。
北寨街道石屋
从北寨的南门进寨。南门建在南墙正中部,为方门结构,门宽1.2米,高2.6米,城墙外高6米多。南门至北门间的东侧寨墙全长19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6米多。北门至南门间的西侧寨墙全长17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6米。西墙中段开设一座小西门。
从寨中的大通道可直达古寨的北门,北门设在寨的西北角,为瓮城结构,内门宽1.3米,高3米,墙厚1.5米。内门外侧的城墙呈半圆形围成瓮城形制,墙高5米,厚1米,外门宽1.5米,高4米,为方门样式。整个北门瓮城建筑,十分雄奇壮观。
从北门瓮城出寨,见北方不远处的山崖上修建有两座大型哨卡工事建筑,每座面宽5米,进深4米,高3.5米,设有掩体、瞭望哨口和射击孔。北门距第二个工事有20多米远,第二个工事距第一个工事有10多米远。这两座工事都建在险峻的崖口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见寨城防卫设计十分周到。
北寨的山体,上半部周围一整圈都是由高2米多的巨大岩石块带状裸露围绕,且长年有水渗滴出来。这大概就是滴水岩山名的由来吧!
象河三寨始建于何年?没有查到史料记载,也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从象河水库西南侧建于道光年间的方家寨的形制和保存状况参照分析,笔者推测,象河三寨当建于清代嘉庆初年,其原由当是为了防避白莲教义军。
在下山的途中,发现滴水岩寨东侧有一座山岩十分奇怪,其状酷似一只狗头,惟妙惟俏,人们都称此山叫狗头山。这不禁使人联想,象河三寨的建筑工程,凝聚了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而这座狗头山的形成,则是得力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北寨北城墙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保安寨,俗称方家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象河村6组的方家山顶。保安寨的形制特点呈南北向的椭圆形。保安寨南门南墙全长30余米,外侧高3.5米,寨墙为平顶式结构,顶宽0.8米。碑面横列阴刻大楷书“保安寨”3字,落款为“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旦”2行11字。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保安寨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保安者,可保护乡民平安也。北门保安寨额石拓片返回登上北寨门城顶,只见北方呈现一片起伏连绵的群山。......
2023-11-18
捉马洞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毛坪村西南2公里4组的捉马沟北之山腰处。原来赤兔马跑进此洞后,马头和前腿卡在小洞中不能动弹而被捉。大约1个小时,终于到了半山腰的捉马洞东洞口。捉马洞寨南门洞口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上尖下平,高10米,门宽4米,从洞口至内壁深8米。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推定捉马洞寨当也是建于清咸丰三年左右了,都是当时乡民为了防患兵匪祸乱而修建的栖身之所。......
2023-11-18
仙人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东11公里处的插旗村6组。仙人岩海拔476米,山平面积0.4平方公里,植被面积占80%,主要生长松、栎树和杂灌木。笔者从1995年至2009年先后7次考察仙人岩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仙人岩寨由炮台、寨门、寨垣、城堡、洞厅、石屋、粮城和关庙等组成。实为写实之作,即上有仙人岩高耸云天,下有长沟水长流不断。以上四篇碑文都是记述仙人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
2023-11-18
伏隆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裴山村5组的中斗山伏隆峰顶,其峰海拔475.7米,山势呈西南走向。笔者2004年12月16日、2005年10月6日、2008年12月16日和2009年6月13日4次考察伏隆寨。从而得知,伏隆寨的形状呈比较规则的圆形,创建于清嘉庆六年,周长176米,墙高6米左右,寨墙结构为仿长城样式的堞垛式建筑,精致坚固。如今,伏隆寨的城门和寨墙保存基本完好,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极具开发的旅游资源。......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