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插旗三寨,建在插旗山顶,互联互防

荆门古寨-插旗三寨,建在插旗山顶,互联互防

【摘要】: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的插旗山顶上,建有南寨、中寨和北寨,组成了互联互防的插旗三寨。插旗山之名,源于一段传说故事。人们便将此山取名为插旗山了。插旗三寨南寨东门笔者2005年1月20日、2008年12月23日和2009年7月30日3次考察插旗三寨。南寨建于插旗山的南峰上,海拔486米。中寨建在插旗山的中峰上,海拔505.2米,为三寨中最高的山峰。

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的插旗山顶上,建有南寨、中寨和北寨,组成了互联互防的插旗三寨。

插旗山之名,源于一段传说故事。三国时期,蜀将关羽大军经过栗溪山区,见一座大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处很好的屯兵之所。于是命令将士把“关”字大旗插上了山顶,然后他跃马横刀立于山巅,看着那迎风飘扬的军旗,全身精神抖擞,威风凛凛。人们便将此山取名为插旗山了。

插旗三寨南寨东门

笔者2005年1月20日、2008年12月23日和2009年7月30日3次考察插旗三寨。从山南起步攀登南寨,穿刺林,爬陡坡,经40多分钟的山路行程,到达南寨的东门口。

南寨建于插旗山的南峰上,海拔486米。其寨状呈不规则的圆形,周长190米。开设东、南两门。寨内存有石屋大小10余间。整个寨城现状保存较好。东门外宽1米,高2米,墙厚1.5米;内宽1.4米,高2.2米,墙厚3.5米。门上部设置门顶石,长1.5米,宽0.6米,厚0.15米。顶石上部门墙高2米。东门内外墙体保存基本完好。东城墙顶宽1米,外侧墙高3.5米。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在东门附近的墙体中开设有一个高1米,宽1米,进深2米的掩体。内壁开设一个0.2米见方的射击孔。

东门至南门间的东南侧寨墙全长65米,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南寨墙体整体保存较好。南门亦为方门,门宽1.2米,高1.9米,墙厚1.9米,门上部没有安置门顶石。在南门外东侧,建有一堵城墙,长8米,高2米多。围墙东外侧挖有一条很长的壕沟,宽1米,深1米,弯弯曲曲通达中寨。

南门至东门间的西北侧寨墙全长125米,顶宽1.2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寨墙脚高2米左右。在北寨墙中段墙体上,开设了一个掩体,宽0.9米,高1.5米,进深2米。内壁开有一个0.2米见方的射击孔。

南寨至中寨的距离约250米。沿山脊的壕沟路线可通往中寨。中寨建在插旗山的中峰上,海拔505.2米,为三寨中最高的山峰。其寨状呈圆形,周长120米。寨墙高3.5米左右。开设南、北两门。寨内遗存石屋2间。整个寨城保存较好。

中寨南门

从南门进入中寨。南门外宽1.2米,高2.6米。内宽1.2米,高2.2米。门墙厚2米。3块门顶石铺盖门顶部,每块石长1.5米,宽0.6米,厚0.1米。门框上窄下宽,呈长梯形之状。整座城门突显高大雄壮,古朴拙劲的风格。触摸城墙,似乎使人触摸到了当年古寨的风雨岁月,乡民们所经历的战乱年代。

从南门城顶可环行至北门城顶,其两门间的东侧弧形寨墙全长60米,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

北门为方门结构,门宽1.5米,高2米,墙厚2米。上部没有安置门顶石。北门也保存完整。北门至南门间的西侧寨墙全长60米,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5米。(www.chuimin.cn)

改革开放后,通讯部门在中寨内架设了一座信号铁塔,据说是用马队驼载器材和建筑材料上山的。如今,铁塔高高耸入云霄,新添了一些现代化的气息,山下十几里远的地方也能看到这座信号塔。

中寨距北寨约150米,山脊上有小路可直通北寨。北寨建在插旗山的北峰,海拔492米。其寨状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230米。寨墙高4米至5米不等。开设南、北两座方门。寨内遗存大小石屋30余间。整个北寨现状保存较好。

从南门进入北寨。南门宽0.94米,高1.8米,门墙厚3.3米。门四周有门框石镶嵌。竖框石高1.8米,宽0.33米,厚0.11米。西侧的门框石已有断裂痕迹。横框石长0.94米。宽0.33米,厚0.11米。门口地面的门槛石长1.2米,宽0.28米,高0.32米,中部呈现断裂的痕迹。门内两侧各置门杠眼石上下两块,完好无损。

北寨南门

北寨北门

南门城墙呈弧形巍然屹立于古寨的南端,城墙顶宽1.2米,外侧高5米。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在南城墙东内侧中部墙壁,设置了一个掩体,高1.4米,宽1米,深1.8米。内壁开设一个0.3米见方的射击孔。整个南寨墙保存完整。

南门至北门间的东侧寨墙全长115米,顶宽0.8米,外侧高5米。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1.2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从内走道上可一直环行至北门。北门也为方门,宽0.78米,高1.62米,门墙厚3.3米。门四周也以门框石镶嵌。竖框石高1.6米,宽0.32米,厚0.11米。横框石长1米,高0.3米,厚0.11米。北门地上的门槛石长1米,高0.3米,宽0.34米,也有断裂痕迹。北门外部顶多置一块大石,长1.8米,宽0.5米,厚0.13米。当是北门的防雨门罩石。北门处的北墙顶宽0.8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1.2米后,设置宽1.2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

北门至南门间的西侧寨墙全长115米,顶宽1米,外侧高5米左右。内侧降层1.2米后,设置宽0.6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站在北寨的南城墙上,举目眺望,远处的缝旗山寨和仙人岩寨的高大寨墙似长城般地耸立山顶,势凌云天,使人产生思古之遥想。

在寨内四处搜寻,终于发现北墙内壁处嵌有一块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青石古碑,高1.06米,宽0.56米,厚0.11米。伍起英撰书碑文。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以志不朽”4字;碑文记叙了修寨的原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文云:“嘉庆二年仲冬月望八日大吉良旦。今之所建之安全寨者,即古之插旗山也。天道变易,人事流迁。今日之所有,昔日无之,不为不足;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有余。亏盈代谢,此理之恒,无足异也。今上御极(指嘉庆皇帝登基)之二年,小醜肆虐,逼近此地之西界仅二十余里耳,幸大兵云集,贼匪远窜,此地赖以无虞。厥后乡耆谓予曰:今贼匪虽遁而去,来之数未可逆料,盖不可不设御,御之法莫若建寨于山,以为长久之计。予曰:善哉!既而大兴工作不计日,而寨遂成焉。乡耆嘱予作文以志之,予不揣固陋,敬为撰文,以志不朽云。后学伍起英拜手书。”碑文还记载了此次修寨的总首领为李有和山主王应清、汪龙、张文虎、张文彩、李应华5人,以及捐资者150余人的姓名。同时,还记载了寨内的有关武器情况:胡应廷、胡启风、王思圣、杨开太等各捐大铳一杆,陈宏文捐元弹30斤,曾平川捐元弹20斤。

碑文清楚地表明,清嘉庆二年,当时面临白莲教义军入境,乡民们兴工修建了此寨,并取名曰安全寨。邻近的中寨和南寨当也系此时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