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天元寨:关帝庙、独特形状,清同治八年建成

荆门古寨-天元寨:关帝庙、独特形状,清同治八年建成

【摘要】:笔者2008年5月6日和2010年11月4日两次考察天元寨。天元寨北门在古寨的中间山顶上,建有一座关帝庙,面宽17米,进深15米,两侧山墙高4米多。因是关帝援救了乡民,故百姓称呼此寨为天援寨,后来为了简便,就改称为天元寨了。综上所述,天元寨建成于清同治八年,其形状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250米,属袖珍之寨。

天元寨位于京山县杨集镇巴冲村3组的绿木岭和铜冲村4组的板凳岭交界的天元山顶,主峰海拔605米。此山峭峰陡起,悬崖险峻,古道盘山,森林蔽日,神秘莫测。

笔者2008年5月6日和2010年11月4日两次考察天元寨。从公路下车后徒步登山,先是急步踏行弯弯曲曲的小道,后是艰难翻越几道险陡的冈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古寨的南门口。南寨门已残毁不全,外宽1.6米,内宽1.4米,西侧门墙壁残高2米,东侧墙壁已毁。经丈量得知,南墙外侧高3.8米至4米不等,顶宽1.2米,保存基本完好。在南门内不远处,建有一间石屋,估计是一座哨所。

由南墙进入东墙地段,其墙顶宽1米左右,外侧墙高4米,内侧墙顶降层0.8米后,设置宽1.2米的内走道。从走道上步行,可直达北寨墙顶,北墙顶和内走道的规格与东寨墙的设计一样。在北墙的正中端,开设一座北寨门,为方门格局。门外侧宽1.4米,高2.5米,墙厚1.4米;门内侧宽1.5米,高2.4米,墙厚1.3米。整个北门保存基本完整,全系块石叠垒而成。从南门至东墙再至北门间的寨墙计长120米。

古寨的西墙也保存较好,顶宽0.8米,外侧高4米左右。顶墙内侧降层0.8米后,开设宽1米的内走道。从北门至西墙再至南门间的寨墙计长130米。

天元寨北门

在古寨的中间山顶上,建有一座关帝庙,面宽17米,进深15米,两侧山墙高4米多。其庙门宽1.2米,高1.8米,墙厚0.6米。关庙大殿东侧南墙的内壁上嵌有一块高0.53米,宽0.95米,厚0.12米的灰白色石碑,碑上所刻之文云:“夫以上古升平,斯地固无寨庙,无如甲子冬,贼兵临境,士民受游离之苦。纠首信士邓道明率同合寨人等修建石城一座,以备无虞。务使亲者勿失其为亲,故者勿失其为故。今当工竣之日,因将起造庙宇,复塑金身之众姓功德开列于后,永垂不朽云。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仲春月上旬之吉日同立。”甲子,指同治三年。贼兵临境,当指白莲教起义军。称为“贼兵”,为历史使然。从碑文可知,此地本来无寨无庙,不料同治三年(1864年)冬,白莲教起义军临境,乡绅邓道明率众修建寨城一座,以保安全。经过四年多时间的营造,于同治八年(1869年)农历二月竣工后,又起造关帝庙一座,以祈圣人庇护。碑文后刻了陈兆祥、黄金榜等112人的姓名及捐资金额。庙殿中另一块碑刻是刻于同治八年十月十三日白《周宏祯施田碑》,文中记载了信士周宏祯喜施水田一石一斗,大小十三坵给予天元寨关圣帝位永作香火之资的功德善举。(www.chuimin.cn)

听当地老者介绍,关庙中的关圣帝常为护卫百姓而显灵。传说有一次,义军围困山寨,寨内的乡民们都十分恐慌。当天夜里,关圣帝突然现身,瞬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空中飞砂走石,义军撤围退去。而寨中却无风无雨,安静如常,乡民们得以保全。因是关帝援救了乡民,故百姓称呼此寨为天援寨,后来为了简便,就改称为天元寨了。

此外,庙中还存有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修造东厢房》碑和《建修祖师圣像》碑,光绪五年十二月(1880年)的《建修灵官》碑等,都是考察研究天元寨和关帝庙的重要实物资料。

综上所述,天元寨建成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其形状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250米,属袖珍之寨。开设有南、北两个寨门,均为方形格局。是一处先建寨后立庙的古代寨庙建筑,其修寨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天元寨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