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马洞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毛坪村西南2公里4组的捉马沟北之山腰处。原来赤兔马跑进此洞后,马头和前腿卡在小洞中不能动弹而被捉。大约1个小时,终于到了半山腰的捉马洞东洞口。捉马洞寨南门洞口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上尖下平,高10米,门宽4米,从洞口至内壁深8米。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推定捉马洞寨当也是建于清咸丰三年左右了,都是当时乡民为了防患兵匪祸乱而修建的栖身之所。......
2023-11-18
保安寨,俗称方家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象河村6组的方家山顶。主峰海拔410.4米,山体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
保安寨的形制特点呈南北向的椭圆形。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寨墙周长290米,墙顶的建筑模式为平顶式和堞垛式两种,以平顶式为主。寨墙高度为3.5米至4.6米不等,开设南、北2座寨门,南门为方门结构,北门为拱门结构。寨内遗存石屋30余间。整个寨城大部分保存较好。
笔者2008年12月10日和2009年7月17日2次考察保安寨。从象河街步行出发,攀越约一个小时的山路,到达古寨的南门口,只见南门面向山坡沟壑,地势险要。拾台阶三级而上,可进入南门。南门为方门形制,外窄内宽。外侧门宽1.2米,高2.5米,墙厚1.25米。内侧门宽1.6米,高2.1米,墙厚1.6米。内侧门内基本呈现1.6米见方的空间。其门两边的转眼保存无损。南门顶上由4块门顶石铺盖,每块长2米,宽0.6米,厚0.22米,其中,外侧的一块门顶石被人为地撬掉了。
由南门内侧的城墙台阶可登上城顶。城顶墙宽3米,站在城顶举目南望,可清楚地看到只有一峡谷之隔的胡家寨那白色寨垣蜿蜒于山巅。在胡家寨山的东麓,有一个军事洞口,洞内冬暖夏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挖此洞,曾驻军多年。洞中十分宽敞,修建了大小房屋十余间,还有放电影或开会的小礼堂。后来不知何故迁走。现在此洞已成为徒步探奇者的寻觅热点。
保安寨南门
南墙全长30余米,外侧高3.5米,寨墙为平顶式结构,顶宽0.8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0.6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由南墙环行至东墙顶,见东南角的墙顶结构改变为堞垛式的寨墙了,顶宽0.8米,垛长1米,两头降层0.5米,其凹底长1米。这样凹凸交叉排列延伸,约长50米的段面。其内侧降层1.2米后,仍置内走道宽0.6米。在东南角一处城垛的下方,构筑有一个高1米,宽1.2米,深1.2米的掩体。外侧壁中开有一个高0.2米见方的射击孔。东墙北头的墙顶又换成了平顶式结构,外侧墙高3.8米至4米不等。其中有长约8米的寨墙严重坍塌缺失。
走完东寨墙顶60米的距离后,就环行进入北墙顶。北寨墙全长30米,墙顶仍呈平顶式,顶宽0.8米,外高4.6米,是寨中最高的一面寨墙。内侧降层1.2米后,置设宽0.6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5米。北寨墙也有一段毁坏严重。在北寨墙的东北角开设拱门一座。外侧门宽1.46米,高2.1米,墙厚1.45米;内侧门宽1.53米,高1.9米,墙厚1.9米。其门拱顶由14块块石拱顶而成。整个北门保存较好。(www.chuimin.cn)
在北门外西侧的山坡树林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北寨门的额石,高0.36米,宽0.95米,厚0.12米,青石质。碑面横列阴刻大楷书“保安寨”3字,落款为“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旦”2行11字。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保安寨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保安者,可保护乡民平安也。
北门
保安寨额石拓片
返回登上北寨门城顶,只见北方呈现一片起伏连绵的群山。在北头的峰峦之下,就是碧波荡漾的象河水库。其库坝高38.5米,长280米,顶宽4米,为粘土心墙土石结构。总库容量153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汛、灌溉为主兼有其他功能的中型水库。“象河”之名,源自一位古人之名。相传古代,有一位将军赵象河,在此地屯军守卫,对当地百姓十分关爱,又兴修水利,致使农民年年丰收。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滔滔奔腾的河流称名为象河而沿用至今。又传说这条河的西侧一处的悬崖,其形状酷似一头大象,故称此河为象河。后来象岩被毁。
西寨墙呈弧形环绕山顶,全长120米,外侧高4米,顶宽0.8米,内侧降层0.6米后,设置宽0.6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西寨墙有几段已残缺不全。
寨内的30余间石屋中,一间面宽4米,进深5米,墙残高3米的石屋大门前,遗存一块长1.42米,宽0.43米,厚0.12米的灰色石板,打磨得平整光滑,经察视竟发现石面刻有文字,经过仔细地墨拓,文字全然显现,原来碑面横列阴刻大楷书“钟履泰”3字,落款竖行阴刻中楷书“道光廿二年仲春月吉旦”3行10字。笔者分析,石中所刻之名,当是象河街上当时的富户钟履泰的商号之名,避乱时,在寨中修建了藏身之所,于是镌刻这块石屋的门额。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捉马洞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毛坪村西南2公里4组的捉马沟北之山腰处。原来赤兔马跑进此洞后,马头和前腿卡在小洞中不能动弹而被捉。大约1个小时,终于到了半山腰的捉马洞东洞口。捉马洞寨南门洞口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上尖下平,高10米,门宽4米,从洞口至内壁深8米。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推定捉马洞寨当也是建于清咸丰三年左右了,都是当时乡民为了防患兵匪祸乱而修建的栖身之所。......
2023-11-18
蜜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1组的蜜蜂岩顶,其山海拔523米,山体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蜜蜂寨建于清咸丰二年。笔者2008年12月17日和2009年7月13日两次考察蜜蜂寨。蜜蜂寨西门在西门内侧右边寨墙中部设置一个掩体,高1.1米,宽0.8米,深1.1米,中间的射击孔为0.2米见方。乡绅赵正纲召集众议,商定在蜜蜂岩建寨,以保全乡民的生命财产。从实地考察可知,蜜蜂寨是先建寨城,后修关庙的一处古代胜迹。......
2023-11-18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仙人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东11公里处的插旗村6组。仙人岩海拔476米,山平面积0.4平方公里,植被面积占80%,主要生长松、栎树和杂灌木。笔者从1995年至2009年先后7次考察仙人岩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仙人岩寨由炮台、寨门、寨垣、城堡、洞厅、石屋、粮城和关庙等组成。实为写实之作,即上有仙人岩高耸云天,下有长沟水长流不断。以上四篇碑文都是记述仙人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
2023-11-18
伏隆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裴山村5组的中斗山伏隆峰顶,其峰海拔475.7米,山势呈西南走向。笔者2004年12月16日、2005年10月6日、2008年12月16日和2009年6月13日4次考察伏隆寨。从而得知,伏隆寨的形状呈比较规则的圆形,创建于清嘉庆六年,周长176米,墙高6米左右,寨墙结构为仿长城样式的堞垛式建筑,精致坚固。如今,伏隆寨的城门和寨墙保存基本完好,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极具开发的旅游资源。......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