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吴大垭寨:地理特点、历史沿革及建筑风格简介

吴大垭寨:地理特点、历史沿革及建筑风格简介

【摘要】:吴大垭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毛坪村3组吴大垭山顶,其山海拔290.3米,山势呈东西走向。据村民介绍,吴大垭寨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古寨形状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35米。笔者2009年3月16日考察吴大垭寨。西门两侧的西寨墙顶宽1.3米,外侧高3.5米至5米不等。吴大垭寨西门东门从西门城顶可环行至东门,东门亦为方门,门高2.3米,门宽1米,门墙厚3米,门两侧的杠眼石均保存完好。吴大垭寨城墙中,只有北侧这段寨墙设置了内走道。

吴大垭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毛坪村3组吴大垭山顶,其山海拔290.3米,山势呈东西走向。

据村民介绍,吴大垭寨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古寨形状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35米。寨墙高3米至5米不等,开设东、西两门。总体上寨城现状保存一般。

笔者2009年3月16日考察吴大垭寨。从北坡上山,经历40多分钟,穿越一段崎岖的山路后,向西绕行至古寨的西门处。西门为方门结构,门高2.2米,宽1.2米,门墙厚3.3米。保存基本完整。门的上方由3块长1.5米,宽0.6米,厚0.15米的大块石盖顶,其中有一块已被人为地撬开散失了。

西门两侧的西寨墙顶宽1.3米,外侧高3.5米至5米不等。西门至东门间南侧的弧形寨墙计长65米,顶宽1.2米,外侧墙高4.5米左右,内侧墙高3.5米左右。

吴大垭寨西门(www.chuimin.cn)

东门

从西门城顶可环行至东门,东门亦为方门,门高2.3米,门宽1米,门墙厚3米,门两侧的杠眼石均保存完好。东门上方由3块长2.8米,宽0.8米,厚0.25米的大块石铺盖而成。

东门至西门间的北侧弧形寨墙计长70米,顶宽1米,外侧墙高5米。内侧降层0.6米后,设置宽0.5米的内走道。吴大垭寨城墙中,只有北侧这段寨墙设置了内走道。

从东门出寨,绕行至南坡下山,途中经过蛟洼处。传说此洼处曾有神龙潜底,将要腾飞而出。可是当地有歹徒胡乱炸山开洼,破坏了风水,结果只出了一条小蛟,神龙气愤地潜化而去,溪流干涸,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生长。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古歌谣:“没出神龙出小蛟,洼中无水浇禾苗。满山光秃树难长,山民做饭无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