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观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7组和杨庙村3组交界处的五龙山顶,海拔518米。双峰观,旧称双凤观,又称五龙观。双峰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是先有观庙而后建寨城。内圈寨中的双峰观坐北面南,殿分三进,现已残损严重。笔者2009年5月8日考察双峰观寨。内寨的西墙和北墙所存无几,南墙系为双峰观的观门墙垣,保存较好。系记叙信善捐田予双峰观之事。......
2023-11-18
东宝区子陵铺镇兴庙村3组、7组和万家坪村11组交界处有一座著名的团山,海拔223米,山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团山寨立于山顶。
团山因山顶平地呈圆形之状,远远望去,团团圆圆,故名团山。团山周身山体形状恰似一只神龟,坐北面南,龟头、龟尾和四肢都十分显眼逼真,使得团山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满山树木苍翠,修竹成林;山麓溪水潺潺,风景宜人。南有老神泉,北有九龙潭,确为一处风水宝地。
团山寨建于清嘉庆初年。其寨状呈不规则的圆形,周长380米,寨墙高2米至3米不等,开设东、北2座寨门。寨内有一座团山寺上院的遗迹。整座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12年7月21日考察团山寨。经过40多分钟的攀行,才达古寨的北门。北门为方门结构,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1.2米,高1.5米,门墙厚2.4米。门道中全被块石橫七竖八地堵塞了,但两侧的门墙仍十分清晰。
从北门墙顶向东南环行150米后,可达古寨的东门。这两门间的环形寨墙长150米,平顶式结构。其中北墙顶宽1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1.8米左右。东墙顶宽0.8米至1米,外侧高2.2米;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左右。
东门也为方门结构,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0.9米,高1.6米,门墙厚1.8米。门道上也被一些块石填塞了一部分。
团山寨东门
东门至北门间的南、西、北3面环形寨墙计长230米。其中南寨墙顶宽0.8米,外侧高2.2米至3米不等;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1米左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至1.5米左右。西寨墙顶宽1米,外侧高2.6米;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1米至1.2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5米左右。(www.chuimin.cn)
寨内山顶上有团山寺上院的建筑遗迹,坐北朝南,三间二进结构。面宽10米,进深15米。如今已是破墙断瓦,一派败落景象。
寺中几块残碑,其文字已被风化得不可辨识。
经笔者查阅资料考证,团山寺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672—649年),相传为灵济禅师驻锡之处。宋、元、明、清均有重修,规模宏大。计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后殿,以及三皇殿和百子堂等大小建筑30余间。山顶建上院,南麓构下院。历代香火旺盛,为荆门州北名寺之一。
团山寺派属临济正宗。代有高僧住持。宋、元、明失不可考。清乾隆年间住持僧有心惇,嘉庆年间有昭全,道光年间有普明,咸丰年间有通慧,光绪年间有广道等,他们弘扬佛法,振兴寺庙,辉煌佛像,使团山寺成为荆北重要的佛教圣地。
时至民国,团山寺逐渐衰落。山顶上院渐渐荒芜,南麓下院改办成了学校,荆门、钟祥两县学生几百人就读于此。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将团山寺破坏殆尽,毁坏了山顶的寨城,拆毁了上院。对下院放火焚烧三天三夜,宏大的建筑毁于一旦,上下寺院沦为一片废墟。
笔者于2006年对团山上下及周围古迹进行考察,访得珍贵的碑刻6通,即刻于明代的《石础刻文》,刻于清乾隆五年(1704年)的《重修三皇殿碑文》,刻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重修正殿碑记》,刻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通慧老和尚墓碑文》,刻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的《唐兴以来旧有团山寺碑》以及刻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的《广道老和尚墓碑文》等,是研究团山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特别是《唐兴以来旧有团山寺碑》,史料价值尤为突出。其碑文云:“唐兴以来旧有团山寺焉,为主为创为建,碑志历历可考。创建时所留遗香火田三石六斗由来远矣。迄国朝而好善乐施者众,有熊与胡、杜之田以及通慧与广道禅师所置之田,共增五石,而规模渐起,庙貌为之一新焉。无如年远碣残,众姓价买孙之祥田之碑,前之住持失守,已经碎坏。生等彰善为怀,何甘汨没,爰举其碑而重镌之,且并三姓各施之数而合镌之备列于石,以志不朽云。”团山寺始建于唐代的历史从此碑文可以得到佐证。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双峰观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7组和杨庙村3组交界处的五龙山顶,海拔518米。双峰观,旧称双凤观,又称五龙观。双峰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是先有观庙而后建寨城。内圈寨中的双峰观坐北面南,殿分三进,现已残损严重。笔者2009年5月8日考察双峰观寨。内寨的西墙和北墙所存无几,南墙系为双峰观的观门墙垣,保存较好。系记叙信善捐田予双峰观之事。......
2023-11-18
桃花山寨建于清嘉庆初年,其寨状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400米,寨墙高3米左右,开设东、南、北3座寨门,寨内有石屋五六间。笔者2009年2月21日考察桃花山寨。由于造山运动,地壳的变迁,桃花山及东西两侧的山脉表层,全系薄薄的白色片石结构组成。因此,修建桃花山寨的石料,不是那种条、块之石,而是就地取材的白色片石。这也成了桃花山寨城的一大特色。片石垒成的桃花山寨寨墙东寨墙长120米,顶宽1.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左右。......
2023-11-18
清光绪版《京山县志》载:“湖山寨,距城三十里,寨长耆民裴静山、文童董齐全。”寨中山顶有湖山寺建筑遗存,是一处先有寺庙,后建寨城的人文景观。笔者2012年4月15日和2015年1月9日、2月10日三次考察湖山寨。湖山寨青龙泉外寨东门由东门沿上半山腰的东寨墙内侧向北穿行,可见高大坚固的东寨墙蜿蜒向北延伸。从碑文可知,湖山寨始建于清嘉庆元年,系为防白莲教义军而构筑的。......
2023-11-18
天仙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5组的天仙山顶,其山海拔662.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山民们万分感激天仙姑娘的恩德,就将此山改名为天仙山,将此寨取名为天仙寨了。笔者2009年5月19日考察天仙寨。当地村民介绍说,天仙寨创建于明末,重修于清代嘉庆年间。天仙寨南寨门南门宽0.8米,高1.9米,墙厚2.2米。在天仙寨的南方不远处有一座高高耸入云霄的山峰,俗称先念山。......
2023-11-18
中山寨位于钟祥市张集镇黑湾寨村、泉水河村和虎峪村交界处的中山之顶,海拔415.4米,山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中山寨南北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320米,寨墙高2.5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北3座寨门,寨内遗存有祖师殿一座及大小石屋40余间,古寨现状保存较差。中山寨西门西门为方门结构,没有发现门顶石和门框石等构件,实际呈现为一条通道。......
2023-11-18
据当地老人介绍,青岩寨建于清嘉庆初年,系为避白莲教起义军而修筑的防御工事。笔者2008年5月6日和2010年11月4日两次考察青岩寨。青岩寨南门雉堞结构的东寨墙顶古寨西北角至西门之间的寨墙长175米,顶宽0.8米至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0.8米至1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左右。对于研究青岩寨古寺的历史具有价值。......
2023-11-18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