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玉皇观寨:古建筑与古碑完整保存

玉皇观寨:古建筑与古碑完整保存

【摘要】:玉皇观寨就建于其巅。笔者2012年6月13日考察玉皇观寨。听当地老人介绍,玉皇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玉皇观寨南门由南门城顶上向东北环行70米后,就是古寨的东门。寨内中部山顶上有一座古观建筑,名为玉皇观,坐北朝南,面宽14米,进深16米,为三间三进的建筑格局,并且逐层上升。玉皇观内现存古碑12块,均比较完整。

钟祥市东桥镇墩岭村8组有一座天台山,海拔312米,山平面积0.8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玉皇观寨就建于其巅。

笔者2012年6月13日考察玉皇观寨。从山的南麓登山,其山脚路边东侧有一口古泉,泉之水面3米见方,泉水上涌,滚滚溢出泉之沿岩。传说此泉是真武祖师爷在玉皇观修炼时,用手指指向这山脚处,口中念道:“泉来也。”不一会儿,此地就出现了这口泉。因泉水解决了乡民们饮用和灌溉问题,所以乡民们感激地称这口泉叫祖师泉。

经过半小时的山路行程就登上了古寨。玉皇观寨东西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350米,寨墙高2米至3.5米不等,开设东、南、西、北4座寨门,寨内山顶有一座玉皇观宇。整个古寨现状保存一般。听当地老人介绍,玉皇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

从南门进入寨内。南门为方门结构,门外宽1.5米,内宽2.1米,高1.8米,门墙厚4.5米。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南门为4个寨门中保存较好的一座。南门两侧的南墙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3.5米至4米不等;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5米左右。

玉皇观寨南门

由南门城顶上向东北环行70米后,就是古寨的东门。东门也为方门结构,门内宽2.8米,外宽1.4米,高2.2米,门墙厚3.5米。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此门已有毁损。东门内侧北墙边建有一处上城顶的8级石板台阶,基本保存原样。东门两侧的寨墙顶宽0.8米至1米,外侧高4米左右;内侧降层1.5米后,设置宽1米左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5米左右。

东门城顶上可向西北环行至北门,两门之间的寨墙长100米。北门同样为方门形制,现状残坏严重。门残宽2米,残高1.5米。没有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北门两侧的北寨墙顶宽0.8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5米。

北门城顶上可向西南环行100米后即抵达古寨的西门。西门亦是方门结构,损坏也很严重。门残宽1.6米,残高1米,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西门两侧的西寨墙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www.chuimin.cn)

寨内中部山顶上有一座古观建筑,名为玉皇观,坐北朝南,面宽14米,进深16米,为三间三进的建筑格局,并且逐层上升。前殿山门的门槛石和门斗石依然如故。殿内神台上供奉着祖师塑像,后面墙壁上嵌有几块碑刻。中殿的建筑虽已毁失,但仍有几块古碑镶嵌于壁间。后殿的殿门似如初状,殿中东西两侧对衬地各立巨碑1块。最北的神台上香烟袅袅,现代祭祀者仍然络驿不绝。

玉皇观内现存古碑12块,均比较完整。经过制作拓片后,其内容一目了然,是研究玉皇观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碑刻时间最早的,是刻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1706年)的《重修天台山玉皇观祖师大殿碑记》,高0.68米,宽0.42米,厚0.13米,青石质。碑文云:“天台山玉皇观内供真武法像,一方春秋祈祷,远地四时朝谒,于兹攸赖尔求。历年久远,风雨摧残,以致殿宇倾圮。三五善士素抱重修之愿,而其事未举。时值游衲燃灯亦愿普化众姓,共襄盛事。于是从善交感,僧侣同心,不两月而厥功告成。”碑文中传递了重要的信息。一是此山名叫天台山。二是观内供奉的是祖师法像。三是从“游衲燃灯”、“僧侣同心”等文可知玉皇观乃道佛合一的场所。

玉皇观遗址

刻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玉皇观香火田碑志》云:“郢东有山曰天台,山上修玉皇观,内供真武祖师法像,四时祈祷,远近朝谒,无不响应,一方攸赖。惟田地甚少,不足以膳常住。有羽士陈义真募众捐田,一时神人交感,俱各捐囊。”可见此时观内住持为道士(羽士)陈义真。

有的记载玉皇观的创建年代及赞颂道士的功德。刻于清乾隆九年十二月(1745年)《重修玉皇观碑记》云:“兹观建于有明之代,多历年所,其间废兴不知凡几矣。近者又将倾圮,陈道独以继往开来为己任,而倡四方好义之士,相与鼎新,至于坚致牢实,堪比金瓯。”

有的记录修佛教普贤大士像之事。刻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功贯金石》碑文,是专门记载玉皇观修塑佛教普贤大士像所作的一篇记叙文。看来,一观之中,有道、佛两家的大师同住,他们是不是会相互交流道佛之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