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伏隆寨的历史与旅游价值

荆门古寨:伏隆寨的历史与旅游价值

【摘要】:伏隆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裴山村5组的中斗山伏隆峰顶,其峰海拔475.7米,山势呈西南走向。笔者2004年12月16日、2005年10月6日、2008年12月16日和2009年6月13日4次考察伏隆寨。从而得知,伏隆寨的形状呈比较规则的圆形,创建于清嘉庆六年,周长176米,墙高6米左右,寨墙结构为仿长城样式的堞垛式建筑,精致坚固。如今,伏隆寨的城门和寨墙保存基本完好,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极具开发的旅游资源。

伏隆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裴山村5组的中斗山伏隆峰顶,其峰海拔475.7米,山势呈西南走向。

此峰之名,颇有来历。伏隆峰原名长龙峰,其峰由六座小山峰自高而低弯曲排列,势若长龙腾空。相传禹王治水之际,长龙峰被从附近香龙洞跑出来的一条巨龙所盘踞,累发山洪,淹没农舍和庄稼,乡民们十分痛恨,但又有苦无处诉。禹王知道此事后,施展神功,降伏了巨龙,将它捉进了香龙洞,并施法将它禁闭了起来。于是乡民们称呼长龙峰为伏龙峰了。清嘉庆年间,伏龙峰山主易为龙姓大户。时逢白莲教义军兴起,为了保全性命,龙姓山主于是在山顶建成了石寨城,在命名刻碑之时,就将“龙”字改为不伦不类的“隆”字了,于是这则故事一直传到了今天。

笔者2004年12月16日、2005年10月6日、2008年12月16日和2009年6月13日4次考察伏隆寨。从东南山麓向上攀登,大约经过50分钟的跋坡穿林的行程,才到达古寨的东寨门口。东寨门为瓮城结构,这在笔者所考察的古寨中并不多见,看后使人兴奋不已。东寨门瓮城外围略带弧形的城墙长7.5米,高6米多,墙厚1.8米。其外门为长方形,设置在瓮城南头。门高2.4米,宽1米,墙厚1.8米。由外门进入瓮城内,经丈量,知瓮城净空呈长方体形,长4.1米,宽2.1米,墙高6米。在瓮城内的东侧上部城墙上开设了三个有掩体的射击孔,每个掩体空间高1米,深0.8米,宽0.8米。墙中的射击孔为0.2米见方。

外东门

在瓮城内的西侧墙中部,开设了一座内城门,宽1米,高1.9米,墙厚3.6米。内门顶上有一块坚固的门顶石,长1.8米,宽0.55米,厚0.2米。门壁全部以山中的大块石按设计要求叠垒而成。在门顶石的上方,嵌有一块宽0.53米,高0.33米,厚0.2米的青石质的寨门额石,其上款竖行阴刻“中斗山”3字,中部横列阴刻大楷书“伏隆寨”3字,下款竖行阴刻“嘉庆六年修”5字。山名、寨名和修寨年代一目了然。

内东门

由东门内侧的台阶登上城顶,只见那环绕一圈的堞垛式寨墙巍然耸立在眼前,显得高大雄伟,令人震撼。从东门城顶向北环行,见外侧墙顶宽0.8米,外高6米多。内侧降层2米后,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6米左右。外侧寨墙的垛子大致长1.2米左右,两头降层0.6米,设置长0.8米左右的垛口。这样较有规则的环形排列向前延伸。有的垛子中间还设置了瞭望孔或是枪眼。

环行走过长86米的城墙段面后,就到了古寨的西门。西门不是瓮城结构,而是方门格局,略有残毁。门宽1.9米,高2.8米,门墙厚3.5米。门顶上部仅存一块长2米,宽0.9米,厚0.2米的大石铺盖。西门城楼上的堞垛式寨墙有的已残缺不全了,人为破坏颇为严重。(www.chuimin.cn)

由西门城顶上继续前行,经过环行长90米的南侧寨墙后,就回到了东城门内侧墙顶。从而得知,伏隆寨的形状呈比较规则的圆形,创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周长176米,墙高6米左右,寨墙结构为仿长城样式的堞垛式建筑,精致坚固。寨中开设东、西两门,东门为瓮城形制,西门为方门形制。寨内遗存大小石屋40余间,其布局以东西两门的垂直线上筑成正中街面,东西相通,南北两侧修建石屋。

伏隆寨额石拓片

东寨墙

西门

据当地老人讲,大革命时期,贺龙曾率红军,在荆门北山游击队的配合下,于此寨与国民党的军队激战过,我军不少战士在此壮烈牺牲。

如今,伏隆寨的城门和寨墙保存基本完好,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极具开发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