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清咸丰年间的鹰落观寨

荆门古寨:清咸丰年间的鹰落观寨

【摘要】:鹰落观寨相传建于清咸丰年间。在寨中北端筑有一圆形的内寨墙垣,周长60米,垣内系鹰落观建筑。笔者2009年3月10日考察鹰落观寨。站在外寨墙顶向西仰望,鹰落观寨那由白色石头垒砌成的中寨城墙,横卧山顶的坡上,犹如一条白龙缠绕。乡民们习惯称鹰落观寨为大寨子,城墙湾寨为小寨子。鹰落观寨中寨东门中寨西墙由西墙顶上继续前行约90米的距离,就到了古寨的北门。

鹰落观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永圣村4组,上泉水库大坝北1公里的鹰落山顶,海拔439米,山平面积1.6平方公里,山呈东西走向,森林覆盖面积60%,有少数松、柏树,多系灌木。

鹰落观寨相传建于清咸丰年间。此寨的结构特点是中寨东侧的一座小山头上修建有第一道寨墙,称为外寨墙,长60余米,为第一道防线哨口。中寨南北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350米,开设有东、西、北3座寨门。在寨中北端筑有一圆形的内寨墙垣,周长60米,垣内系鹰落观建筑。这样就形成了既有内、中两圈寨墙,又有外寨墙护防线的格局。

笔者2009年3月10日考察鹰落观寨。从鹰落山的东麓上山,山坡上虽然树木不大,但杂草丛生,很难行走。经过攀爬崎岖的山路,不一会就到了外寨墙处。其墙南北向呈弧形,全长60余米,墙顶残宽0.8米,残高1米左右,底宽2米多。外寨墙中部开设一方门,门宽1.2米,残高1.2米,门墙厚1.6米。全用大块石垒成。站在外寨墙顶向西仰望,鹰落观寨那由白色石头垒砌成的中寨城墙,横卧山顶的坡上,犹如一条白龙缠绕。

再向西经过一番攀行后就进入中寨的东门。门呈方形,没有门顶石,宽1.1米,残高2米,底厚3米。也系用大块石垒成。东墙顶宽1米,外侧高4米,内侧高2米至2.6米不等。东城墙中部,有一段建在陡壁上的长34米的寨墙被水冲垮,寨墙石块散落于山坡直到山的低谷处。

东门至西门的南侧弧形寨墙全长83米。南墙保存基本完整,顶宽0.8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西墙顶宽0.8米,外侧高3.5米,内侧高2.5米。在墙顶上行走一段后就到了西寨门。此门北侧的门墙石保存较好,而南侧的门墙石残毁严重。西门外侧有10余级台阶可通行到西南方的城墙湾寨。乡民们习惯称鹰落观寨为大寨子,城墙湾寨为小寨子。

鹰落观寨中寨东门

中寨西墙(www.chuimin.cn)

由西墙顶上继续前行约90米的距离,就到了古寨的北门。北门宽1.2米,高2米,门墙厚2.5米。北门的西侧门墙是由几块巨大的自然山石堆叠而成,十分坚实牢固。北门寨墙顶宽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1.8米。北寨墙最为宽大。北门至东门的寨墙全长159米,大部分都保存完整。

由北门进入寨内,可见一圈比较完好的内寨墙围成一团,顶宽2米,高2米,周长60余米。从内寨的南门而入,鹰落观建筑遗迹就呈现眼前,观庙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南北深14米,东西宽9米,殿高4米多。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仍有香火供奉。在观庙西侧墙外附近,还遗存有一口1.5米见方,深1米的水井,这当是观内僧道及信徒们的饮水之源。

殿内碑刻遗存较多。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重修正殿》碑,记叙了鹰落观的修建情况:荆钟道途,遥望鹰落寨,山高耸,云雾腾腾,霞光闪闪,真乃中武当仙境耳。壬辰岁(光绪十八年)春,有劝善人戴于凤、戴于玺等捐资修理右旁偏屋一间,又值癸巳岁(光绪十九年)十月朔日大排筵宴,敬接十方绅耆士庶人等各发善心,依然重修正殿,大小五间,新塑满堂神像,今已告竣,但祈人文蔚起,科甲联绵。

光绪三十二年(1926年)的《代先生功果序》碑,赞颂了施主代全泽的功德:先生天下之善士也,立百代之功获终身之果,巍巍乎无穷,浩浩乎难量矣。何以谓之功也?事事散财救难,时时捐资济急,造修桥梁道路,补塑庙宇仙圣,拜佛斗而诵经卷,施茶水而点夜灯,印造歌文,讲劝街乡男女,施钱百串祀奉此山圣神。是以谓之功也,不亦巍巍昊并呼!何以谓之果也?赐其福兮如冈如陵,被其禄兮百亿百囷,益其寿兮日升月恒,增其嗣兮振振绳绳。是以谓之果也。不又浩浩长流乎!余虽不材,舌耕山下,幽赏未已,又述歌以诵之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功果,山高水长。此序篇幅不长,但写得颇富文采。

鹰落山,相传因一只特大的雄鹰长久地栖居此山而得名。同时它又称莺落山或阴龙山。很久以来就尊为中武当。传说真武大帝去武当山之前,就落脚此山,修炼了很长一段时间,使此山成为了道教胜地。

虽然现在山上的道教法事活动远不如以前那样热闹,但这高耸险峻的山势,虎踞龙盘的古寨,云雾笼罩的神秘,仍然使人感到这是一座风水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