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赵湾村4组的猫岩山顶,其山海拔586米,山体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猫岩石之名,缘于其山的峰顶状如大猫之头。据当地老人讲,清嘉庆初年,白莲教义军兴起,乡民们为了避乱而创建了猫岩寨。猫岩寨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25米。笔者2008年12月26日和2009年8月8日2次考察猫岩寨。从瓮城外门进入瓮城内后,右拐至古寨的西城门。猫岩寨西门西门环形至东门的南侧寨墙全长55米。......
2023-11-18
云台观寨,位于钟祥市大口森林公园聊屈山主峰的云台山顶,海拔565.4米,为道教胜地。
外寨南门
云台观寨建于清咸丰年间。其结构特点是,内外两圈不规则的圆形寨墙相套,近似于两个同心圆。外圈寨墙周长480米,开设东、西、南3座寨门。内圈寨墙周长70米,仅开设1座南门。此寨围绕山尖平顶而建,居高临下,万夫莫开。东、北、西三面山势陡峭,不易攀行。唯南面缓坡山道,便于行走。这既是昔日信众上云台观求拜神灵的主要神道,也是今天人们上寨观景览胜的主要通道。
笔者2004年2月25日、2006年9月24日和2010年11月9日3次考察云台观寨。在坡陡弯多的山路上行驶90多分钟后,就到了云台寨外寨的南门。
外寨南门为方门结构,没有门顶石。门宽2.8米,高2.1米,门墙厚3米。全系大块石垒成,坚固无比。南墙顶宽2.5米,内高2米,外侧高3米。城墙内东侧有台阶直上寨墙顶,沿墙顶向东前行可至东墙,其东墙顶宽2米至2.5米不等,内侧高2.5米,外侧高3.5米。内外两侧均被杂树封林,穿行十分艰难。东墙北端,有一段城墙为雉堞式结构,垛宽1米,高0.5米,垛距1米,垛墙厚0.5米。
从南门前行90米后,就到了外寨墙的东门。东门也为方门结构,没有门顶石。门外宽1.5米,外高3米;内宽1.8米,内高2米。门深3.8米。东门墙外高3米至3.5米不等,至今完整无缺。东门外的山坡上有小路通往山下。据寨内碑文记载,“最险者同治六年四月十六日,贼摇旗呐喊,上攻我寨,已至云台观寨东门外一箭远之地,寨内四方男妇聚集万数,无不惊慌恐惧。(首领郑楚秀)不得已排队出寨,以计攻贼,毙贼多名,合寨得以保全。归里无不归功感德。”这是笔者考察的古寨中,唯一有碑文记载的一次惊险而具体的战斗情景。
外寨南墙
外寨东门
东门内侧附近,有一口水井,直径4米,井深5米。现已干枯,长满了野草。
再往前行可达北墙,北墙顶宽1米,外侧高2.5米至3米,内侧高1.5米至2米不等。北墙部分已有残毁。在北墙的西北角,有一条白石岩山脊逐步向下降层延伸,直到半山处。这段路程,怪石嶙峋,山壁陡峭,十分险峻。站在山脊上俯视,山下的田园、村庄尽收眼底。
从白石岩山脊回头向南攀行,就进入西寨墙段面。西墙顶宽1米至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墙体基本完整。西墙寨内杂木丛生,人只能低头矮身穿林而过。走出灌木丛,又见一水井,大小和东门处水井相同。有雨水积存在内,杂草滋生于井边。东西两井十分对衬。据碑文记载,这两口水井也是清同治年间“因水为池”而开挖的。
再往前行一段之后,高大的西寨门立在眼前。从东门至西门的寨墙全长270米。西门亦呈方门,同样没有门顶石。西门外宽1.2米,外高2.5米;内宽1.7米,内高2米。外门厚1.1米,内门厚1.9米,西门墙壁共深3米。两侧墙壁上均有杠眼。整个寨门保存完整。西门外,有一条山坡小路蜿蜒通往山下。此路修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系山下的新集一带地方的乡民们踊跃捐资,投入劳力,修好了这条陡坡神道。“于是每年朝贺,轿马能行,妇女可登,风雨不阻,石岩不惧,平坦道路,人皆欣然有喜色而道岸先登矣。”并在西门附近山壁处刻立了一块修路的《功果碑》,至今保存如故。可以想见,修建古寨时,西侧山坡之路是很难攀行的。
内寨山顶南门(www.chuimin.cn)
外寨西门至南门的寨墙全长120米,修建得高大坚固。从外寨的西侧山岩小路可攀行至内寨的南门处。内寨南门宽2米,高2米,门墙厚1.5米。南墙基本完整无损。内寨约呈椭圆形,东西宽15米,南北长20米,顶宽1米左右。内寨墙中除南墙保存完整外,其余三面寨墙倒毁严重,有的只能见到墙脚。内寨中的平台上,就是著名的云台观古迹建筑。现已损毁,满地残砖断瓦。平台的北端处,现有一座两层的哨楼,是大口森林公园为预防林区火灾,于1969年在山顶修建的装有通讯设备的护林瞭望楼。
在云台观山门的东西两侧和观的东西两壁墙边,立存不少古碑,这是考察云台观和古寨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有关于修建观庙的明代的《云台观香碑记》和《皇帝万岁》碑,清乾隆年间的《重修碑记》和《重修三官殿门楼记》,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重修云台观》等碑。有关于修建古寨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云台寨碑志》和《云台寨功德田亩实碑记》等。
从碑文和有关史料可知,云台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显陵神宫太监王国忠等又捐资重修。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修补雷祖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云台观,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三官殿门楼,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重修大殿,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后殿,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雷祖殿和祖师殿等。
同治年间,云台观无香火田,故无僧道住持,庙宇、佛像、寨垣无人照料,无费岁终。在乡绅郑楚秀等人的努力下,从弥陀寺分拨四十亩田归云台观。同时,又将久经失业的旧有香火田七亩收回。这样,就使云台观的香火田得到了落实。《云台寨功德田亩实碑记》记载了此事。
关于修寨的情况,《云台寨碑志》记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广西红巾倡乱,”大肆焚掠,四方骚动。咸丰初年蔓延楚疆。“数年来群丑蜂起,”侵扰频繁,老弱男女苦于奔逃。时值总督抚司道台及府县大小官员,奉上谕颁发“坚壁清野”条式,责令绅民预修寨堡,演习团练。有本地绅首曾任县丞的郑楚俊,不忍坐视流离,纠合本团有智者组成专班,总领修寨大事。郑楚秀、李玉臣、李辅臣作为分选,谢晴川、谢品一、朱鸣高、郑楚魁、李楚臣、杨天章经理账务,丁成修、史和堂、刘永决、谢元臣督率钱工,谢昌荣、李金三、孙昌雄、张德高、陈玉堂、谢茂山监修城垣,郑楚英、李焕章、李赞成、李贯臣监造大炮、大旗,还有郑楚元等10人兼办杂物,协力经营。征工数万余计,钱万余緍,凿石为城,因水为池,建寨其巅,以为长久之计。又重修观庙与诸圣像从而新之。至此,旌旗、刀矛、台枪、大炮、洋枪、火药诸大务都已齐备,仗列森严,寨粮充足,进可攻,退可守。寨城坚固难摧。到同治六年(1867年)夏初,“江西贼赖文光护众数万”,驰骋纵横,到处闻风鼎沸,风声鹤唳。而云台观寨民集于此,安堵无恐而保全。碑文中将建寨的经过记叙得如此详尽,在笔者考察的古寨中并不多见。
聊屈山,自古就为名山。民国版《钟祥县志》载,嶛屈山,一名聊屈,一名庐屈,来自京山之横岭。光绪版《京山县志》载,聊屈山,县西九十里。山势突起,绵亘数十里。一名庐屈,即古聊屈山。《水经注》云,臼水出聊屈山西南流入于汉水。臼水,即成臼河。《左传·定公五年》载,楚昭王奔随,将涉成臼。成臼,即指臼水。钟祥明代名士孙交《登聊屈山》诗云:“聊屈山高锁翠烟,名从左氏至今传。兵屯楚伯雄风远,运启兴藩王气先。倦鸟知还栖古木,神龙或跃在深渊。春游未尽登临兴,还拟中秋看月圆。”
又《富水郡志》载:“有鹿湖池,在聊屈山之麓,其池间深不可测。相传昔日有白鹿入水。岁或干旱,祷之辄应,遂封其神龙为善利公。乾道二年,郡守王世显以状上于朝,加封善利显祐公。”
相传聊屈山麓有乌龙洞,又名龟洞。仙道张天师遣书童乌龙居此,布云施雨,济福苍生,故得乌龙之名。洞呈“丫”字形,洞口面西,有清泉流出,顶壁岩石上有鳞状溶积物,形似蓝天白云,求雨灵验之事,当由此演绎而来。此洞洞中有洞,洞中涌泉,钟乳石柱、石笋、石幔形态各异,任人驰骋想象,自由类比。
还相传真武祖师爷,从北边的花山迁到聊屈山创建了云台观,使此山香火隆盛。后来,随着真武大帝的神功日增,觉得此山承受不了他的法力,于是他迈了一大步去了西边的三尖山,由于用力过猛,聊屈山上留下了一个几丈长的大脚印,三尖山边被蹬垮了半边峰。所以聊屈山又俗称为“撩脚山”。
明代钟邑名人刘洪吟云台观诗云:“策杖登临聊屈巅,云台新观聚飞仙。三生有幸蒙多福,元化无方镇万年。白鹿池中腾瑞雾,金龟洞里涌甘泉。不知山路高多少,耽阁身犹在半天。”此诗中的“新观”之句可证云台观为重修之观。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猫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赵湾村4组的猫岩山顶,其山海拔586米,山体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猫岩石之名,缘于其山的峰顶状如大猫之头。据当地老人讲,清嘉庆初年,白莲教义军兴起,乡民们为了避乱而创建了猫岩寨。猫岩寨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25米。笔者2008年12月26日和2009年8月8日2次考察猫岩寨。从瓮城外门进入瓮城内后,右拐至古寨的西城门。猫岩寨西门西门环形至东门的南侧寨墙全长55米。......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柘树包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裴山村5组的柘树包兴元岩顶,其山海拔569.5米,山平面积0.3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据寨中碑文记载,柘树包寨建于清宣统三年十月。因此山长满了柘树,故人们俗称此寨叫柘树包寨。柘树包寨关庙石碑此次所修建的这座柘树包寨,状如圆形,周长160米。从山之南麓上山,逐步顺山路向东攀行,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后,到达柘树包寨的东门处。......
2023-11-18
齐心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2组的骆驼岩顶,其山状似骆驼,故以骆驼名之。齐心寨建于清咸丰七年,寨城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140米,寨墙高3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两门,为瓮城式结构。笔者2009年7月13日和8月7日两次考察齐心寨。齐心寨东门西门西寨门也是小型的瓮城结构。因乡民人心颇齐,重修寨城速度很快,故取寨名为“齐心”。碑文清楚地表明,齐心寨始建于咸丰七年,重修于光绪十一年。......
2023-11-18
三合寨位于钟祥市张集镇建国村4组的三合山顶,其山海拔420米,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4年6月1日和2009年6月5日两次考察三合寨。三合寨北门东门庙内有一块古碑特别引人注目,碑高1.4米,宽0.82米,厚0.11米,青石质。碑额横列阳刻大楷书“三合寨”3字。此处当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而修成此寨,故名三合寨。三合寨东北侧不远处,有一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钟随寺冲古道,是钟祥、随州两地山民们互相来往通行的必经之路。......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双峰观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7组和杨庙村3组交界处的五龙山顶,海拔518米。双峰观,旧称双凤观,又称五龙观。双峰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是先有观庙而后建寨城。内圈寨中的双峰观坐北面南,殿分三进,现已残损严重。笔者2009年5月8日考察双峰观寨。内寨的西墙和北墙所存无几,南墙系为双峰观的观门墙垣,保存较好。系记叙信善捐田予双峰观之事。......
2023-11-18
鹰落观寨相传建于清咸丰年间。在寨中北端筑有一圆形的内寨墙垣,周长60米,垣内系鹰落观建筑。笔者2009年3月10日考察鹰落观寨。站在外寨墙顶向西仰望,鹰落观寨那由白色石头垒砌成的中寨城墙,横卧山顶的坡上,犹如一条白龙缠绕。乡民们习惯称鹰落观寨为大寨子,城墙湾寨为小寨子。鹰落观寨中寨东门中寨西墙由西墙顶上继续前行约90米的距离,就到了古寨的北门。......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