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杨家寨,又称唐家寨,位于钟祥市冷水镇田岗村与官坡村交界处的杨家山顶,其山海拔351米,山平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
杨家山,本属当地杨姓人家,历史上曾被太虚观住持道越占过,发生多次讼争,均由县衙断为杨姓之山。
杨家寨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定名天保寨。其寨状呈不规则的圆形,周长640米;东北侧外又构筑了弧形子寨墙长约380米。主寨墙高2.5米至4米不等,寨墙中开设东、南、北3座寨门。东北侧外子寨墙中开设东、北2座外寨门。寨内遗存古庙1座和古碑一通。整座寨城现状保存一般。
笔者2009年4月26日考察杨家寨。从荆钟公路旁的田岗村村部附近向北徒步攀行,翻越一段较陡的山岭,行程耗时一个小时,抵达古寨的东外寨墙边。东外寨墙顶宽1.2米,外侧高2.5米,内侧高1.8米。其中段部位开设外东门一座,为方门结构,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1.8米,高2.2米,门墙厚2.2米。
进入外寨墙东门后,顺着山的东坡逐步向上攀登,经过20多分钟的行程到达主寨的东寨墙边。整座主寨的东寨墙长16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3米左右。有相当长的段面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左右。没有设置内走道的段面中,内侧墙壁约每隔5米就构筑一供人步行登上寨墙的斜坡登道。
从东寨墙顶上可环行至北寨墙顶。北寨墙长16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3米多,内侧高2米左右。在北寨墙中段部位上开设了北门一座,也为方门结构,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北门已有毁损,门的残迹宽3米,残高1.5米,门墙厚2.5米。在北寨墙中,也有一段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主寨北寨墙外的弧形北外寨墙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2.5米左右,内侧高1.5米左右。在北外寨墙的中段上同样也开设了一座外北门,形制为方门,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1.2米,高2米,门墙厚2米左右。
杨家寨主寨东墙(www.chuimin.cn)
由主寨北墙顶上可环行至西寨墙顶上。西寨墙长160米,顶宽1.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左右。西寨墙外侧山势十分险峻,人们很难攀行。西寨墙段面上没有发现开设西门的一点痕迹。
主寨的南寨墙保存最好,长160米,顶宽1.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左右。也有很长的一段寨墙,内侧降层0.8米后,设置宽0.8米的内走道,内侧寨墙脚高1.5米左右。在南寨墙正中段开设一座南门,同样为方门形制,保存基本完整,无门顶石和门槛石构件。门宽2.2米,高2.5米,门墙底厚竟达6米,是全寨中底脚最宽的了。在南寨墙东头内侧,有一株三皮罐茶叶树,长得青枝绿叶,非常茂盛,如一把撑开的特大太阳伞呢!
古寨内的中部山顶上,有一座古庙建筑,面宽4米,进深4米,庙墙厚0.6米。但已坍塌,砖石残块散落一地。庙北边还专门筑了一道坚固的挡风墙,现已倒毁。庙门前的空地上,立有一块石碑,青石质。碑高1.2米,宽0.75米,厚0.15米。刻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碑文开篇论述界址分明的重要性:“从来界址贵于分明,第历年久远,不无变化,况荒山蔓野,荆棘纵横,尤易混淆乎。”接着点明其山“历系杨氏祖遗公山”之事实:“如兹天保古寨,历系杨氏祖遗公山,北连太虚观地界。”进而叙述此山权属的讼争情况:“乾隆三十八年,观之住持道屈一海越占,远祖杨公兆偕合族控阻,一海潜逃寝事。嘉庆六年,一海之徒孙王来云复强越占,曾祖启龙、启桂、宪章等公叩县辕,来云畏罪还俗。其道韩来青胆敢接讼,沐县主蔡公勘断,命祖按界开种,祖等遵断,将所开猴子洞、金家垭、么姑井、筲箕嫳、杨叉窊、红土沟、长岗岭、鹰子崖、横岭山、稻场嫳、火脑田一带山地本庙每年稞钱以作岁修之资。惟火脑田以上仍众姓修筑城墙,更名天保寨,以为避乱之区。”县主蔡公,即时任钟祥知县的日照进士蔡振中。从以上记叙可知,几经讼争,县主勘断此山仍属杨姓。同时,杨家寨建于清嘉庆六年,更名天保寨。下文进而记述同治三年重修古寨的经过:“迨至同治年间,因有郡优增生雷炳如,协同四乡人等重修古寨,更外筑越墙。”最后,文章讲到刻碑之原由:“第恐代远年淹,界址毗连之处复有顽棍之徒,藉隙越界强佔,特同众将山前后所有名号勒石,以为永垂不朽云。”后面刻有首士杨惠、杨本培等杨姓11人姓名。落款纪时为“同治年岁甲子季春月中浣吉旦立”。碑文史料明确告诉我们,清嘉庆六年修建了天保寨后,至同治三年又进行了重修,并外筑越墙一道。
主寨南门
出外寨墙北门,经过半边山和官坡水库后,即抵达太虚观遗址。其观上保存有刻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玄天默佑》碑、雍正八年十二月(1731年)的《重修万古》碑、道光八年(1828年)的《重修太虚观小引》碑、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众善同归》碑等,是研究太虚观历史的实物资料。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闫家寨,位于钟祥市长寿镇廖湾村3组。闫家寨相传建于明末。其寨址原系当地远近闻名的闫家庙。闫家寨古寨南门口笔者2009年7月2日中午乘“摩的”从云山寺寨出发,向西北方向前行考察闫家寨。当闫进士回家举行庆贺之礼,并酬待乡亲们之际,时逢长寿地区社会动荡,时有乱兵骚扰当地百姓。又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想用吊炮炸毁闫家寨,但炮弹不是忽前忽后,就是忽左忽右,始终没有击中古寨。......
2023-11-18
蜜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1组的蜜蜂岩顶,其山海拔523米,山体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蜜蜂寨建于清咸丰二年。笔者2008年12月17日和2009年7月13日两次考察蜜蜂寨。蜜蜂寨西门在西门内侧右边寨墙中部设置一个掩体,高1.1米,宽0.8米,深1.1米,中间的射击孔为0.2米见方。乡绅赵正纲召集众议,商定在蜜蜂岩建寨,以保全乡民的生命财产。从实地考察可知,蜜蜂寨是先建寨城,后修关庙的一处古代胜迹。......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朝天观寨位于钟祥市东桥镇马岭村8组的龙凤山上,其山海拔398米,山平面积3平方公里。听当地老人周志明介绍,朝天观寨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其寨之形状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寨中山顶处为朝天观建筑遗存。笔者2015年6月11日和19日两次考察朝天观寨。古寨月台墙壁古老的朝天观系建在一座高大的月台之上。清光绪十四年的《万古千秋》碑文,较系统地记载了朝天观于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的重修情况,且叙事赋有文采。......
2023-11-18
傅家寨,又名寨子山,海拔120米。傅家寨建于明末崇祯年间。2009年7月3日笔者考察傅家寨。从整个寨子的遗存现状分析,傅家寨可能是只开设了一个南大门作为进出的通道吧。团林东部地区,一个武艺高强的傅姓农民拉起几百人马造反,占据了寨子山为王,人们称呼他叫“傅响马”。接着傅响马又以武力拉夫拉丁,动用劳力,在山上建起了土寨,专门和官兵作对,称霸一方。这段传奇故事,一下子使傅家寨的由来有了着落。......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