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遗址是新疆的交河故城。至元末明初,由于政治中心外移,而且交通不便,居民纷纷迁徙,交河城遂成为一座故城。交河城位于小岛的南端,小岛周围都是悬崖峭壁,最高处距河底达30米。最大的一座大庙建筑面积5100多平方米,大道东部南侧及南面,房址、院落较高大,是衙署、官邸所在。由于吐鲁番地区干燥少雨,交河故城得以较完整地保留至今,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研究,凭吊和游览。......
2023-08-02
尖角山寨,俗名偏观寺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新华村5组的尖角山顶,海拔673米,系原荆门县内的最高峰。东北距罗集小街5.5公里,西南距西河3公里。
尖角山寨建于清嘉庆元年。其形状约呈弓形,寨之北面为悬崖峭壁,未筑寨墙,系以天险当垣,形如弓之弦,长约100余米。其山岩上有一白色的圆柱巨石立于峭壁之中,酷似龙口含珠。从寨西经南墙再至寨东山角的城墙呈弧形,似弓之背。寨设三道寨墙,全以块石垒成。外寨西墙以山岩为墙,长约20米;外寨南墙和东墙全长164米,是一道弧形寨墙。中寨墙距外寨墙15米;从中寨墙西门至东头顶端全长62米。内寨墙是尖角寺的内圈城垣,距中寨墙14米;其西墙长14米,南墙长25米,东边以山岩陡壁代墙,长12米,内寨墙全长51米。其寨规模虽小,但叠关重垣,结构严实,易守难攻。
笔者2005年12月13日、2007年12月19日和2009年10月6日3次考察尖角山寨。乘荆门至栗溪的班车约50分钟的行程,就到了尖角山的北麓。此地路西北处是一个煤场,从煤场对面的一条小土路上山,不一会就到了一农户的晒场上。站在场上,仰望尖角山顶,山峦东西向横立,北边是陡峭的白色绝壁,绝壁断面处众多嶙峋的怪石隐约可数,山顶有一小庙,清晰可见。眼前的尖角山显得雄奇而险峻。攀行一段陡坡路后,进入半山腰中的月亮弯式的林间小道,苍翠的松树,修长的竹子,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野树交织于山路两旁的山坡上。再沿着山壁斜坡向西逐级攀登约20多分钟的时间,即到了西段的山顶,继而向东顺山脊的崎岖小路,直达古寨的西门。
外寨墙西门,宽1米,残高2米,东侧石块墙厚1.5米,西侧墙已毁。从西门口爬上外寨南墙向东前行,南墙顶宽1.2米至1.5米不等,外侧高2.6米至3米不等,内高1.5米至2米不等。块石垒成,保存完好。在墙顶上前行50米后就到了外寨南门口,门宽1.1米,残高1.6米,墙厚3米,东侧门墙已毁坏。南门外还遗存有下山的小路痕迹。再向前走约40余米后,就到了外寨东门,门宽1.2米,残高2.2米,墙厚3.3米,门外亦也一条下山的斜坡小路遗迹。
外寨东门
至外寨墙东端山壁处,再转头向西穿树林前行,可达中寨墙的东墙处,此处没开设东门。中寨墙顶宽1米 至1.2米,外侧高3.5米,内侧高2米。向西行走40余米,中寨墙的南门立在眼前。门宽1.1米,东侧墙高2.5米,西侧墙残高0.6米。门口共有12级用块石码成的台阶通向寨内。沿墙顶再向西行就到了中寨墙的西门,门宽1.5米,门两侧均以自然山岩为框,两侧的岩石底部上各凿有一个方形的门框柱眼。由西门10余级的台阶直上内寨,右拐东行就到了内寨的西向大门处,大门已毁得不见痕迹,但内寨南墙保存如故,长12米,外侧高2.2米,砌垒整齐,外壁垂直。南墙周围,野树、荆棘丛生,很难穿行。
从内寨西门向北拾级而上,就到了山顶的尖角寺遗址处,寺址的北、西两面墙壁犹存,残高1米左右;南面的庙墙只剩基脚,寺庙山门的门槛石和门斗石尚完好地存于原处;东面墙基已残毁。寺址东西宽10米,南北深6米,原寺的建筑物早已不存,现在立于山顶的小庙,系当代人所筑。(www.chuimin.cn)
据清乾隆版《荆门州志》载,尖角山又叫鸡头山,寺称偏角寺。“唐灵济禅师登此卓锡,地忽涌泉,因建道场。”此地曾属钟祥县管辖,民国版《钟祥县志》称寺为偏官寺。
尖角山寺遗址处至今还存有古代残碑9块及一些残碑片石。其中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重修尖角山记》碑文,使我们知道此山不叫偏观山,而是名尖角山。山上的寺庙,始建于唐,先为佛寺后供奉和祭祀真武祖师爷。寺庙复建于清雍正年间,清乾隆四十八年又重修一次。后道光、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均有重修。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同结良缘》碑文可知,尖角山寨的内寨墙是清乾隆四十九年所修的寺观之围墙。从一块残碑片石中“……嘉庆元年,教匪猖狂……建寨”的记载可知,尖角山寨系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
中寨南门
寨顶寺庙
相传道教之神真武大帝起初修炼于钟祥的花山,接着迁至云台观,继而移至伏龙观,最后至尖角山落脚。传说他在山顶的丛林中和山腰的洞穴中修炼一段时间后,不满其址过于窄小,于是打算迁至东南面的圣境山。因他走时心切,用力过猛,一只脚将山顶的北岩踏偏。后来乡民们在踏偏山头的顶上建起了“偏观寺”,反而将尖角山之名忘记了。
尖角山呈东西走向,山平面积约3平方公里。山上遍布松树、栗树、山竹、灌木丛。山地特产有野山葡萄、桃子、杏子,特别是大量的野生芭王草,是造纸的优质原料。还有柴胡、玉竹、天冬、麦冬和何首乌等名贵药材等。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颇具旅游开发价值。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遗址是新疆的交河故城。至元末明初,由于政治中心外移,而且交通不便,居民纷纷迁徙,交河城遂成为一座故城。交河城位于小岛的南端,小岛周围都是悬崖峭壁,最高处距河底达30米。最大的一座大庙建筑面积5100多平方米,大道东部南侧及南面,房址、院落较高大,是衙署、官邸所在。由于吐鲁番地区干燥少雨,交河故城得以较完整地保留至今,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研究,凭吊和游览。......
2023-08-02
保万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上泉村1、2、4组覆船山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浸蚀,仍保存完好,更显得万分珍贵。保万寨南门从南门城顶向东前行观察,只见南寨墙呈弧形向东延伸,全长80余米,外侧墙高5米,顶宽1.8米。北门实地考察表明,保万寨的形状似一座不规则南北向的椭圆形寨城。保万寨究竟建于何年?碑面竖刻阳文“大清嘉庆五年立,保万寨,十二年(寨)上重理,钟自修书”3行21字。碑额横列阳刻“保万寨”3字......
2023-11-18
腰盆寨,又称新寨子。虽然光阴流逝,世态变迁,但这两个寨名一直沿用至今。腰盆寨南北向呈腰盆形状,周长290米。规模之大,在荆门地区所存古寨中并不多见。腰盆寨是荆门市内目前所见的设计精巧,围墙坚实,保存很好的一座古寨。笔者2008年12月18日和2009年5月6日2次考察腰盆寨。腰盆寨东楼门由东门楼北侧墙壁的十几级台阶,可登上东寨墙顶,东寨墙全长123米,顶宽0.8米,外侧高5米。北墙顶环行可至西寨墙顶,经丈量,西寨墙全长123米。......
2023-11-18
唐代造像唐代麦积山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造像作品很少,目前仅保存有初唐时期塑作的牛儿堂5号窟左、右二龛内塑像,均为一佛二菩萨像。整躯造像端庄大方、饱满壮硕,具有典型初唐造像之风。头略偏向内侧,腰肢微扭,整个身躯呈“S”形站立,动感强烈,已初具盛唐菩萨造像风韵。......
2023-12-05
慈城是座千年古县城,当时有很多单位设在城区内,酒税务是其中的一处,它坐落在今光华路10号。根据姜湛园祠、柳山庙地址确定,宋代的酒税务应在今光华路一带。因此,我们在去年古城保护开发调查中,发现了这座保存相当完好的酒税务。慈城光华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它东抵保黎医院,西至大街,酒税务处于光华路中段偏东,它的南面曾经有汉代董孝子祠,现在与方家古建筑群隔街对应。......
2023-11-15
我们攀上去一看,哇,又一处保存得更加完好的岩壁洞屋!由外室北侧伸入岩壁,又有一内室,为岩壁洞,完全是人工在山体内挖成的。此岩壁洞屋距珠峰17公里,距我们大本营北侧的绒布寺八公里。据说他曾在珠峰下的岩壁洞修行过,终成正果。最奇的是山上的三大岩洞。......
2024-01-12
连氏之根襄垣县古韩镇的南丰沟村,有一座祠堂,叫连氏宗祠,迄今为止,它是我们上党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那么,这连氏宗祠为什么会出现在襄垣,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连氏祠堂,就是连姓人士寻根祭祖的地方。襄垣曾分别出土了四块碑文,有三块碑文是连氏祖茔的。......
2024-09-13
胜境山寨位于京山县新市镇熊滩村、圣境村和八字门村交界的胜境山上,其山海拔430米,山平面积2平方公里。据走访当地老人和参照周边古寨的修建背景,可以推断胜境山寨当建于清嘉庆元年,其原因系为避白莲教义军而修筑的。胜境山寨的形状,恰似一张弓。笔者2015年7月2日考察胜境山寨。胜境山寨东门进入东门后,如果顺山路向西北方向继续攀登,经过200级的石阶踏行后,可登上山顶古寺。可见,胜境山寺在天门等地也享有盛誉。......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