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灵蓬寨,又名灵峰寺寨。因环灵峰寺旁而建寨,故曰“灵蓬”。位于钟祥市长寿镇刘畈村7组,北距长寿镇街2公里许,与西北相距约200米的团蓬寨成犄角之势。系荆门市范围内土垣寨中城垣和护城河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座古寨,对于研究土垣寨的规制特点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属钟祥市文物保护单位。
灵蓬寨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时又重修过。其形制基本呈正方形,南北长167米,东西长145.6米,总计四周寨墙周长625米。土寨墙高4米左右,顶宽3米至4.5米不等,墙脚宽10米。沿城墙外侧开挖一周的护城河,河宽20米,当是为筑城取土成河。至今基本保持原状。
据民国版《钟祥县志》记载:“灵蓬寨在城北六十里,有外壕,周二百六十有六丈,可容二万余人,旧有今重修。”又云:“灵峰寺,在长寿店南,清同治三年居民掘壕修寨,与团蓬寨成犄角之势。”可见此处是先有寺庙后来建寨的。
笔者2004年6月3日、2008年7月9日和2009年7月2日3次考察此寨遗址。远远望去,古城巍然耸立,护城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亮光。四周是大片的水田。沿田间小路可穿行至古寨的北门。此寨仅只开设这一北门,据当地群众介绍,北门护城河上原架设有一铁木结构的大型吊桥,有专门的岗哨把守。吊桥毁于土改时期。后来用土填塞了河道,成为今天能进出此寨的土路通道。
北寨门的砖质框架和寨门早已毁失,只是在东西的城墙头边下层,还遗存有大型城头砖砌成的城门墙脚。寨门残宽3米,门墙厚4.2米,东西两边的城墙脚厚13米。站在城门边的寨墙顶上,可以环视全寨,其形状好似北方地区人们所说的一个坚固的“土围子”,四周寨墙上长满了杂树荆棘。
灵蓬寨西寨外护城河
寨城北门口(www.chuimin.cn)
在北寨门附近的小路上,倒卧着一件大型石鼓,高1米,长0.8米,厚0.2米,青石质。鼓面和鼓座雕刻着不同形状的花纹,工艺精细。是寺庙山门石鼓,还是城门石鼓,不得而知。青石鼓应是一对,如今只残存一件了。
寨内的西侧原是灵峰寺址。三层大殿,雄伟壮观。惜毁于土改时期。寺址处遗存有两块清代残碑。一是“佛日增辉”碑,高1.3米,宽0.78米,厚0.12米,青石质。下半截残断。碑上存有“佛日增辉。传临济正宗第三十四世明林。东序、西序列职:门头如满、净头愧明、火头广宽、化主志澄、侍者德极、知事宝月、首座性庄、都监性洪、知客德鉴、营造实明、殿主性仁、水头德明……”等文字,当是灵峰寺僧侣成员碑。一是楚郢中铁钦文撰写的“和尚墓志铭”碑,高0.8米,宽0.7米,厚0.15米,青石质。碑上截残断,字迹漫漶严重。碑文中记载有清康熙初,“武昌太守刘淦霖捐金于郢北,建立丛席,不十月,殿宇、方丈、寮舍焕然壮丽,额曰‘灵峰’”。“师持钵不厌诲人,服食不厌其粗,戒律则严,宗风则振,慈悲接物,一生淡如也。师于康熙丁卯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示众云: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脱体圆明,不留尘迹。遂莫忘想,展然而逝,时山暗鸟鸣。春秋七十有四,夏腊(安居静坐修行)五十(年)。付法弟子二十六人,皆随方阐化,行解亦彰。剃度者甚众,皎皎者亦多。至于搢绅(官宧)之景仰,语录之播传,诚末世之师匠,宗门之砥柱也。然予不避大方之胡庐(笑话),而直以铭之。铭曰:向来大意,历冉柏树……石匠周百秀,楚郢中铁钦文”。此碑当刻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碑文中所言之师,当即大和尚明林。从此碑文可知灵峰寺始建于清康熙初年。
清嘉庆、同治年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盗贼蜂起,社会治安混乱,官方号召地方团练建寨自卫,山区建石城,平原修土垣。此寨当是其时之产物。
西北角寨墙内侧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三挺进纵队司令曾宪成,利用灵蓬寨和团蓬寨有利地势,将军火库设在灵蓬寨,司令部临时设在团蓬寨。灵蓬寨南半里处的一座庙设为军械所。军火库中存放有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军火库附近有一个支队驻扎把守,支队长叫傅学平。1947年11月17日,新四军江汉独立一团解放了长寿镇,活捉了保卫军火库的支队长傅学平。随后由江汉独立旅某部黄连长带领部队和民兵,责令傅学平打开军火库,获步枪300支,重机枪4挺,大炮2门,手枪数10箱,以及大量的子弹、手榴弹、枪榴弹、炮弹、地雷、炸药、布匹等。1948年2月,黄连长组织长寿的民兵108人,大马105匹,挑的挑,驮的驮,浩浩荡荡将这批军火物资运往大洪山的新阳店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蓬寨曾改建为粮食仓库,后来又改为钟祥县麻疯病院病人住房。2004年笔者考察时,见北门内西侧还残存有一排房屋。现在寨内的房屋已全被拆除,寨地开辟成了粮田,修筑了灌排水沟,包给了农户。只留存了高高的一围寨墙和那完好的护城河,让人们猜想那战乱的往事。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齐心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2组的骆驼岩顶,其山状似骆驼,故以骆驼名之。齐心寨建于清咸丰七年,寨城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140米,寨墙高3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两门,为瓮城式结构。笔者2009年7月13日和8月7日两次考察齐心寨。齐心寨东门西门西寨门也是小型的瓮城结构。因乡民人心颇齐,重修寨城速度很快,故取寨名为“齐心”。碑文清楚地表明,齐心寨始建于咸丰七年,重修于光绪十一年。......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保安寨,俗称方家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象河村6组的方家山顶。保安寨的形制特点呈南北向的椭圆形。保安寨南门南墙全长30余米,外侧高3.5米,寨墙为平顶式结构,顶宽0.8米。碑面横列阴刻大楷书“保安寨”3字,落款为“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旦”2行11字。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保安寨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保安者,可保护乡民平安也。北门保安寨额石拓片返回登上北寨门城顶,只见北方呈现一片起伏连绵的群山。......
2023-11-18
中山寨位于钟祥市张集镇黑湾寨村、泉水河村和虎峪村交界处的中山之顶,海拔415.4米,山平面积1.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中山寨南北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320米,寨墙高2.5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北3座寨门,寨内遗存有祖师殿一座及大小石屋40余间,古寨现状保存较差。中山寨西门西门为方门结构,没有发现门顶石和门框石等构件,实际呈现为一条通道。......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蜜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1组的蜜蜂岩顶,其山海拔523米,山体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蜜蜂寨建于清咸丰二年。笔者2008年12月17日和2009年7月13日两次考察蜜蜂寨。蜜蜂寨西门在西门内侧右边寨墙中部设置一个掩体,高1.1米,宽0.8米,深1.1米,中间的射击孔为0.2米见方。乡绅赵正纲召集众议,商定在蜜蜂岩建寨,以保全乡民的生命财产。从实地考察可知,蜜蜂寨是先建寨城,后修关庙的一处古代胜迹。......
2023-11-18
据当地老人介绍,青岩寨建于清嘉庆初年,系为避白莲教起义军而修筑的防御工事。笔者2008年5月6日和2010年11月4日两次考察青岩寨。青岩寨南门雉堞结构的东寨墙顶古寨西北角至西门之间的寨墙长175米,顶宽0.8米至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0.8米至1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1米左右。对于研究青岩寨古寺的历史具有价值。......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