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能源发展变迁:从2400万吨到世界能源大国

中国能源发展变迁:从2400万吨到世界能源大国

【摘要】: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一次能源的生产总量只有2400万吨标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源工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进入了世界能源大国的行列。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能源工业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大约为:煤炭75%,石油17%,天然气2%,一次电力6%。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在中国很久以前就开始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能源,但是能源的社会化和大规模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出现至今虽已有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工业化的进程非常缓慢,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商品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也很低。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一次能源的生产总量只有2400万吨标煤。到1953年,经过建国初的经济恢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经达到5200万吨标煤,一次能源消费也达到了5400万吨标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展开,中国的能源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80年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分别达到了6.37亿吨和6.03亿吨标煤,同1953年相比,平均年增长9.7%和9.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源工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进入了世界能源大国的行列。1996年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分别达到了13.1亿吨和13.9亿吨标煤,跃居世界第二位。(www.chuimin.cn)

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能源工业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大约为:煤炭75%,石油17%,天然气2%,一次电力(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6%。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在许多领域已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中国的资源情况进行客观详实的分析。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精查可采储量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3%;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风能资源量约为1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因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我国1997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3.34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吨标准煤,人均电量为893kWh,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居世界第89位。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0吨标准煤,欧洲及独联体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吨标准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到205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这也是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