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水之旅:闽南风情与民俗(上)

山水之旅:闽南风情与民俗(上)

【摘要】:福州郊县闽侯有一村子叫壵沙,位于闽江南港边,是个水果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长期流传的十代同堂游和三十二房扛猪赛,可谓全省独特的习俗。相见会和庆祝会后接着举行十代同堂游。三十二房扛猪赛,是该村与生产有关的全民性的团结竞赛活动。该村自古留有一块公地,分成三十二份,由全村三十二房经营,每房一份,由各房按户轮流耕作,其收成作为每年一次扛猪赛及其他公益事情费用。扛猪比赛到此结束。

福州郊县闽侯有一村子叫壵沙,位于闽江南港边,是个水果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长期流传的十代同堂游和三十二房扛猪赛,可谓全省独特的习俗。

十代同堂游。壵沙村的始祖于唐代从河南开封迁移到闽,后代一直在这里生息、繁衍,如今全村一千多户,六千多人,清一色的全姓唐,可视为一个大家庭。因为村子大,人口多,共奉一个祠堂即唐氏祠堂,常出现十代同堂。这种十代同堂;多是在九代同堂期间最低辈分的年轻人成家生几时。每当这个时候,全村人便沉浸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十代同堂被认为是全村的大喜事,要举行一次大庆祝,人们在自己共有的祠堂中张灯结彩,比过年还隆重。人们从最长的一辈开始,每辈次最年长的为代表,共十人,其中最小的一辈多是出生不久的小孩。这十个人不用任命,也不经推选,以户口册为凭,自动排列,组成本村十代同堂队伍,选择一个农闲的日子,先在本村祠堂中举行十代同堂相见会和庆祝会。这时锣鼓喧天,鞭炮不停,全村几乎所有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工作,聚集在祠堂门口共庆十代同堂。相见会和庆祝会后接着举行十代同堂游。前面锣鼓、彩旗开路,十代人的代表身披红彩,最前的为最长一辈的代表,后面依次排列,最后一个乃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如还不能行走则由其父母抱着或背着,或用轿子抬着。十代同堂代表队是人们注目的中心。十代同堂代表后面跟着其他群众。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游到村尾,一路上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附近一百多村子的民众也一睹为快,赶来看热闹,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常。队伍游村一周,最后仍回到村祠堂。十代同堂游到此结束。

十代人都在,年年可举行一次十代同堂游。只是有时因最高辈分的老人(一般人数不多)先后去世,于是便剩下九代人。这样人们只好期待最新一代尽快成长。等最新一代成家生儿,又出现了十代同堂,那时便可再举行一次新的十代同堂游。但如果高辈分中有几代相继消失,那就得等待更长的时间才可能有十代同堂局面出现。

十代同堂游的意义在于表现出同村同姓人的团结和睦气氛,也表现出敬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因此,这种活动受到各方面的注目。(www.chuimin.cn)

三十二房扛猪赛,是该村与生产有关的全民性的团结竞赛活动。该村自古留有一块公地,分成三十二份,由全村三十二房经营,每房一份,由各房按户轮流耕作,其收成作为每年一次扛猪赛及其他公益事情费用。轮到耕作公地的户,要喂养一口猪,愈是肥大愈受赞扬。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各房轮到耕作的那一户要把所养的那口猪杀好洗净抬到本村大王庙中,摆放在天井中指定的方桌上。各猪贴各房的代号(每房一字计三十二字),由村委组织本村德高望重的人对所排列的猪进行一次评比,以最大最肥且健康者为忧胜,由村里予以表扬奖励。

第二天,各房组织人马参加扛猪比赛,共推举出二百二十四人参加,每房七人,其中一人抬桌子,一人提猪鼻子走在前头,一人扛猪背,其余四人各提一腿。司仪人员发炮三十二响,各房扛猪人员迅速把猪抬起来,抬桌者即抽出桌子向前冲去。谁第一个冲到大门并用桌子的四个脚把悬挂在梁上的纸鲤鱼钩下来,就是优胜者。这时群众欢声雷动,一片沸腾,群情激昂。接着优胜者开路,冲向本房祖厝,抬猪者跟着冲出人群,把猪抬到祖厝放到先前拿来的桌子上;而原来在大王庙的各房人群把已点燃的火把举起,燃放鞭炮,也冲向本房祖厝。扛猪比赛到此结束。

扛猪比赛始于何时无从查考,人们一直把它看成是本村一次隆重节日,作为习俗流传下来,每每受到附近村子群众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