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畲族人的歌俗、婚俗和节俗

畲族人的歌俗、婚俗和节俗

【摘要】:我国畲族人口约35万人,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和广东,而福建的畲族达22万多人,占一半以上集中于福建沿海一带,大多在宁德地区,与汉族人长期杂居在一起。畲族人在歌俗婚俗和节俗方面别具一格。每当这节日,畲族人一般都要举行三天三夜的歌会。畲族青年男女向来婚姻比较自由,多是恋爱成婚。畲族婚俗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服务婚,即婚后新郎要为妻家无偿劳动三年左右,期满才携妻回家。后来畲族人以三月初三为乌饭节,以示纪念。

我国畲族人口约35万人,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和广东,而福建的畲族达22万多人,占一半以上集中于福建沿海一带,大多在宁德地区,与汉族人长期杂居在一起。

畲族古称“蛮獠”、“峒蛮”,自称“山哈”。哈乃客人之意,即认为是外地迁来的。人们称他们为“畲”乃火种之意,即他们在衣耕方面曾有过刀耕火种的年代。由于生产落后,他们长期过着艰难的生活,“山洞作住房,绳索结衣裳,火炉当棉被,野菜充食粮”是他们昔日生活的写照。直到近几十年才有一定的改善。

畲民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语文字,有自己的语言,不过多会讲当地的汉语方言。衣饰方面,男人与汉族人无多大差别,而女人则保持明显的本民族特点,衣裳和围裙多是黑色的,刺绣上各种颜色的花鸟和几何纹样。成年妇女头上多梳结高髻并饰有各种料珠,称“凤凰冠”,也称大凤凰打扮。未成年和未婚妇女是小凤凰打扮,头发用红头绳扎一圈盘在头上,梳成“凤凰髻”或“碗匣”式。老年妇女则有老凤凰的打扮,头髻低小。人们劳动时多半头戴斗笠。斗笠形状优美,花纹细巧,不但供遮日、遮雨和挡风用,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品,供人欣赏。

畲族人在歌俗婚俗和节俗方面别具一格。

歌俗。畲人爱唱歌,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们多是即景而作歌,歌声优美动人。小孩七八岁便开始学唱歌,十来岁便会即景作歌,唱出心声。通常每当村里青年男女新婚之夜,或有远方来客和各种传统的盛大节日(如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节、五月廿三、六月六、九月九等)时,全村青年男女或集中溪边或集中大厅里,通宵达旦地对歌。那可说是对歌比赛,看谁唱得多,看谁唱得好。这种对歌,也叫盘歌,通常称山歌,多是触景生情随口编唱起来。歌的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歌唱本族古老的历史传说和祖宗业绩;二是有关戏剧小说的歌;三是杂歌,包括情歌、儿歌、谜歌等。节日对歌中以二月二最为热闹。每当这节日,畲族人一般都要举行三天三夜的歌会。这歌会不仅是盘歌功力的剧烈较量,而且也是畲族唱歌队伍的一次会师,一次大检阅、大学习、大交流活动。通过歌会,常常会冒出一批令人瞩目的畲族歌星。即使平时在劳动过程中,他们也常以歌当话,一唱一答;青年男女交往特别是谈情说爱时更是离不开山歌。唱歌形式除了对歌,还有独唱、齐唱、重唱等。重唱又称双音,一般是在对歌最热闹时改唱双音。

歌俗中值得一提的是丧葬礼中的以歌代哭,那不但父母死时子女以歌代哭,夫妻丧事亦多以歌代哭。夫妻哭唱哀歌,多叙生前夫妻同甘共苦,共同持家创业的恩爱之情,哭诉亡者死后家事艰难等等。情感细腻,音调悲切,一字一泪,令人泪下。

婚俗。畲族青年男女向来婚姻比较自由,多是恋爱成婚。结婚那天,新郎亲自到岳父母家迎接新娘。这时岳父母要以酒饭接待新婿并要新郎唱歌。唱歌时新郎唱新娘答,或别的人答,一唱一和,气氛热烈。有些地方畲族人的迎亲仪式甚有特色。迎亲当天,新郎在前带路,新娘裹着红帕,撑着雨伞,紧跟在后。走到夫家,厅堂中空无一人。新娘大声嚷道:“你家的人都死光了?”话刚说完,只见夫家人都出来了,说道“就等你来接种啊!”显得活泼有趣。

有的地方,在新婚大喜日子有故意戏弄“亲家伯”的习俗。迎新娘前一天,男方请一青年歌手扮作“亲家伯”,全权代表新郎,挑着礼物到新娘家,女方约些女友千方百计戏弄亲家伯,无非要他唱歌,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亲家伯不但要巧于应付,且要谦恭有度,不可粗鲁,否则会引起姑娘们的嘲哄。在对歌时,更不可马虎,如果唱不出新歌,要吃尽苦头,甚至会被涂成“大老黑”,狼狈而归。只有亲家伯力战群英凯旋而归,才会给新郎赢荣誉。送礼过后一天,新郎把新娘迎到家,女方家长多有陪嫁物,一般多与农业生产有关,如送耕牛、斗笠、蓑衣、锄头或树苗等,以示祝愿女儿女婿劳动致富。新娘和亲友到来之后是长夜对歌。对歌在大厅进行。大厅灯火通明,男女宾客分坐两边,一般总是姑娘们首先向小伙子进攻,用歌挑战,小伙子用歌作答,直至鸡叫三遍才歇。充满欢乐气氛。(www.chuimin.cn)

有的地方在婚俗上还有“当表姐”习俗。出嫁的女子应母舅邀请,与母亲一道到舅舅家做客,由舅舅村中的男青年与之对歌。这可说是出嫁前的一次对歌考试,为了使她在婚礼上对歌时能应付自如。

畲族婚俗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服务婚,即婚后新郎要为妻家无偿劳动三年左右,期满才携妻回家。其所以这么做,或说以劳动来抵聘金;或说以此弥补岳父母家因嫁女而缺少劳动力。

节俗。畲族的节日庆典有些与汉族相同,也有属于他们独有的传统节日,其中有两个节日颇为独特,一是三月初三的“乌饭节”,一是五月二十四日的“封龙节”。

乌饭节是畲族人全族性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这一天,人们都要上山采摘乌稔叶熬汁后用以蒸煮乌米饭,或说吃了乌米饭,上山不怕蚂蚁咬,全家共食,称“乌饭节”,世代相传。

乌饭节的来由在于纪念畲族英雄雷万兴。传说唐代高宗年间,雷万兴率闽南畲族人民举行反抗斗争,被朝廷派军队围困山上,粮草断绝,他们靠一种乌稔果来充饥,第二年三月初三冲出包围,取得胜利。后来畲族人以三月初三为乌饭节,以示纪念。

曾有一个时候,畲族人在吃乌饭时,也吃白米饭,是谓忆苦思甜,而如今人们多在乌饭节时举行歌会,进行山歌民谣比赛,另有一番新意。封龙节也称分龙节。一般定于农历五月什四日。据说这一天玉皇大帝给舍山分龙,象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是日村中贴出告示或呜锣通知,人们要准备祭土地神,男人不得挑粪、烧粪堆,女人不得在阳光下洗晒衣服,人们不可动铁器以免伤害龙体,否则龙不来行雨,田园就要受旱。这一天不干活,人们多集中山坡上对歌。十天后叫定龙,取消各种禁忌,人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活动。

畲族的节日还有农历正月十四日的迎祖节,二月初一日的土地节,二月初二日的歌节,三月十六日的林松节,四月初八的牛节,九月十一日的请神节等,多有自己独特的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