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京剧舞台造型简介

中国京剧舞台造型简介

【摘要】:(一)服装(行头)京剧的服装又称行头,俗称戏服。“褶子”为戏中一般平民所穿的便服。(二)脸谱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的基调色常用来表示角色的性格。脸谱的图案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戏曲的脸谱还有夸大、浪漫和荒诞的特点。

(一)服装(行头)

京剧的服装又称行头,俗称戏服。京剧的服装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艺术家们的美化和装饰,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的专用服装。

1.京剧服装穿戴规则

戏装主要随角色的身份、职业与性别而定,如:

帝王将相等贵族穿“蟒”。男蟒是长到脚面的袍子上面绣龙的图形;女蟒较短,袍长不过膝盖,上面绣龙或凤。

“官衣”为一般文官服装,前胸和后背各绣有一动物形状的方块图案。

“靠”又叫“甲”,是武将的戎装,背颈部插有四面三角形的小旗叫“靠旗”。

非正统的武将头冠上常插两根“雉尾”。

“褶子”为戏中一般平民所穿的便服。

“富贵衣”为黑色褶子上缀有很多杂色的补丁,为目前穷困,但以后富贵的角色所穿。

2.服装分类

(1)长袍类,也可叫袍服类,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斗篷、长背心、旗袍等。

(2)短衣类,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裤子、裙子等。

(3)铠甲类,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叫做靠,可分为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4)靴鞋类,戏装中的鞋,男性角色穿“靴子”,鞋底很厚,女性穿“彩鞋”,鞋面绣花,平底。

传统京剧中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明朝的装扮,并且不受剧情中季节、地区的限制。

(二)脸谱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有歌曲脸谱和电视剧脸谱。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很不一样:“生行”和“旦行”的面部化妆比较简单,都是略施粉黛,而“净行”和“丑行”的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故而也被称为“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是指“净”的面部绘画。

初看净的脸谱,会产生一种狰狞、恐怖和丑陋之感,孩子看了可能会吓一跳。如果看多了,习惯了之后,会发现脸谱不仅色彩鲜艳,图形对称,线条流畅,而且造型生动、内容奇特,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所以说脸谱具有美与丑的统一效果和性质。(www.chuimin.cn)

脸谱的基调色常用来表示角色的性格。

脸谱的谱色一般是:红脸多喻赤胆忠心,如关羽;粉红脸表示年老气衰者,如袁绍;紫脸体现刚毅果断,如廉颇;黑脸象征铁面无私或粗鲁刚猛,如包拯张飞;蓝脸和绿脸代表骁猛强悍和暴躁蛮横。前者如单雄信,后者如程咬金;而白脸分为水白脸和油白脸,前者如阴险奸诈,善于心计的曹操,后者如刚愎自用马谡;黄脸多是剽悍阴鸷的人物,如宇文成都;金银色脸多用于神怪和番邦将帅,如二郎神、金钱豹。

脸谱的图案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什么角色画什么样的图案已经规范化。例如楚霸王项羽的脸谱就相当固定,并为其专用,叫做“无双脸”。戏曲的脸谱还有夸大、浪漫和荒诞的特点。

脸谱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表示人物的性格之外,还可以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例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

脸谱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间离化”,即拉开观众与戏的心理距离。因为脸上的图画使得观众辨不清演员的本来面目,并且与生活中的各种真实人物的相貌又很不一样,演员像是戴着假面具。这样就使得观众不容易“入戏”,避免产生幻觉,从而专心于审美和欣赏。

(三)道具

京剧的道具十分写意,比如一只马鞭就代表了胯下坐骑,两面绣着车轮的旗子就可以代表一辆车,而坐车人实际是走着。

1.马鞭

代表一匹马。样式很简单,但当演员挥起马鞭,做出上马、下马、牵马、系马以及种种骑马、跃马的动作时,就使人产生一种人在马上的真实感。

2.扇子

有折扇、团扇、羽扇等,生、旦、净、丑都使用它,它不仅仅是作为纳凉之用,而是通过扇子来发挥多样舞蹈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3.兵器

在戏里凡古代作战用的刀、枪、剑、戟、弓箭、藤牌等都是按照真的式样仿做的,尺寸比真的小,质料不用金属钢铁而用木、藤、竹,涂上金银彩色,为的是使用时轻便美观,有利于舞蹈。

4.拂尘

古人用鹿尾系在木杆上,用来拂拭尘土,文人清谈时也常拿在手中。戏里是用马尾制的,凡隐士、和尚、尼姑、道士、神仙、妖怪出场往往都拿拂尘。

5.车旗

用两块四方黄布或黄缎,上画车轮,或绣车轮,代表一辆车子。

6.桌椅

代表室内许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