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民间印染的工艺与特点

中国民间印染的工艺与特点

【摘要】:印染工艺在唐代就已经十分发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蜡缬、绞缬和夹缬,形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作为中国古老的纺染工艺,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且风格多样。东晋时,扎染工艺已在民间流传。

印染工艺在唐代就已经十分发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蜡缬、绞缬和夹缬,形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1.蜡染

蜡染,用加热熔化的白蜡或黄蜡在布、帛上画出图案,蜡干后形成的各种蜡裂纹(大理石纹、碎石纹、纲状纹、模型纹)可增加图案肌理韵味和装饰感。通过染煮上色,由于涂蜡部位有排染作用,高温染煮后被蜡涂抹过的花纹便会显现出来。蜡染作为中国古老的纺染工艺,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且风格多样。

2.扎染(www.chuimin.cn)

扎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采用扎结染色的民间印染工艺。秦汉时期已经流行。扎染是将织物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这样在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染效果。东晋时,扎染工艺已在民间流传。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古代最早的扎染实物是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晋代扎染绢,上面的针眼和褶皱仍依稀可见。

3.夹染

夹染,是我国传统的纺染印花技术,其制作工艺是用两块镂刻有相同空心花纹的薄木板,将所染布、帛对折后夹住并加以紧固,以使织物固定,用绳捆好后进行染煮。由于染料只能注入板中的空心花纹,而由花板凸起部分紧夹着的布,则因燃料不能进去而形成花纹,待干后去掉夹板,布、帛就显出左右对称的花纹。夹染在秦汉时已有了应用,但到隋唐以后才盛行,唐以前夹染主要用于丝绸印花,宋以后随着棉织品的发展,民间夹染主要用于制作蓝印花布,蓝印花布用于衣服、床帐、被面、包袱、头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