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林之建筑

中国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林之建筑

【摘要】:(一)建筑——园林的眼睛中国古典园林多采用古典式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是必要的。但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二)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其一,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其三,因地域文化差异,园林建筑风格也有很大区别。

(一)建筑——园林的眼睛

中国古典园林多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是必要的。但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更应顺其自然、追求人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融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

亭:它不仅造型丰富多彩,而且在园林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的半亭。

廊:它在园林中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www.chuimin.cn)

桥: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二)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因子

其一,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是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即是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而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种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

其二,传统封建礼教在古典园林建筑平面布局上也有相当明显的体现。古代园林建筑平面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每一处庄园几乎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的一个个庭院组成的。一般来说,多数庭院是前后串联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这种布局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其三,因地域文化差异,园林建筑风格也有很大区别。北方园林建筑大气宏伟,南方园林建筑则婉约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