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帝陵建筑特点:高大恢弘,追求对称递进

中国帝陵建筑特点:高大恢弘,追求对称递进

【摘要】:中国古代帝陵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尚高据说春秋晚期,孔子重礼,为了便于祭祀,便在其父母的墓地上封土。因而,帝陵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宫殿建筑相仿,亦设中轴,求对称,讲递进,序高潮。历代帝王的陵寝建筑如此尚高、尚大、尚威,是“生者”对“死者”的“饰”,也是“事死如事生”之礼的外在表现。

中国古代帝陵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尚高

据说春秋晚期,孔子重礼,为了便于祭祀,便在其父母的墓地上封土。后来,这种封土为丘的做法,被渐渐地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即以坟的不同高度,象征死者的身份与地位。身份地位愈是显贵,其坟封土愈高。

后来,历代帝王的坟墓是独得其高的,因而被称为“陵”或“山陵”,意思是帝王坟墓如山陵一般崇高,这里已渗透着森严的等级观念。尚高的审美与崇拜意识,源于生存与发展的本质需要,因为高在获取阳光方面就占得先机,皇家天子的绝对权威不减于生前,死后仍要占尽风头。

唐太宗李世民反对劳民伤财地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建陵墓,首开“以山为陵”的制度,即把皇帝的墓室修建在山体内,这样既可借助山体的高大体现帝王的伟大,同时又减少了建陵的开支。所谓“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依其旨意修建的李世民昭陵,高居于长安的九嵕峰上,海拔近1200米,山势高峻伟岸,气度非凡,在这里凿山为“陵”,尚高的主题可谓响彻云霄。唐18座陵中有15座遵昭陵的修建制度。明清两代帝王继承了唐代这一制度,都选在山水形胜之处,以山为背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明清陵寝建筑群落。

2.尚大

帝王陵寝建筑,其实是皇室宫殿建筑的翻版,同样体现着封建王权求大求奢的建筑派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是秦始皇陵,它雄踞在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的原野之上,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7米。(www.chuimin.cn)

世界上陵区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帝王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在陕西礼泉县东北20公里处的九嵕山,陵区范围占地30万亩,周围60公里,陪葬墓180余座。其玄宫凿建十九嵕山南坡的山腰之间,掘进250米作为墓室,置石制墓门五道,墓门外奇峰绝崖,无路可通,故建300米绕山栈道通于墓门,可以想象当时修建此陵工程浩大,非同寻常。

中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帝王陵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修了53年,在陕西兴平市。汉武帝16岁登基,在位54年,是汉朝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其陵墓高度也属汉朝皇帝之最,现高为46.5米。

3.尚威

尚高与尚大,其实都是尚威的表现,高大方显威武、威严,为的是充分体现封建王权权倾天下的赫赫威仪。

古代帝王陵寝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的建造,重在观瞻。观者,审美;瞻者,崇拜也。这种建筑形象,蕴涵着封建帝王富贵荣华、穷奢极侈的人生理想与人生态度,在于尽可能地重现皇室宫殿建筑的基本美学原则与赫赫威风。因而,帝陵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宫殿建筑相仿,亦设中轴,求对称,讲递进,序高潮。比如明十三陵的规模可谓洋洋大观,占地40平方公里。

历代帝王的陵寝建筑如此尚高、尚大、尚威,是“生者”对“死者”的“饰”,也是“事死如事生”之礼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