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宽先生的译事虽说以传播学科为主体,但绝非时下花样翻新之末道小技耳!所以,先生之译事绝非为时尚所牵引,而只为了学术之培本固基也,这是其寄意所在。翻译实际上就是意义唤起的过程,好的翻译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唤起意义,并且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之中生成了新的意义。......
2023-11-18
一、《裸猿》第一版序
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是世界知名学者,《裸猿》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1967年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畅销书。美国戴尔出版有限公司在1969年3月到1970年1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重印了15次,其畅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一本讲生物人类学的学术著作,为何会得到广大读者强烈的喜爱、热烈的反响?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作为权威的动物学家和生物人类学家,作者占有最新颖、最权威的素材。
(2)清新、朴实的文字明白如话,精当、幽默的比喻引人入胜,强烈、鲜明的对比入木三分,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作品定名为《裸猿》是别具匠心的。对于这一点,作者在书末有一个很好的说明:对于人类的辉煌成就本来可以大唱赞歌,之所以未唱赞歌,是想给作品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攻击性、领地欲、战争威胁、人口爆炸等问题上,仍然暴露出人的生物学属性;在强调文化的生物学基础方面,作者故意说了一些过头的话,故意给人以当头棒喝,故意给人一些失之过简、失之过偏的印象: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冷静、严肃地思考当代(20世纪60年代)人类最紧迫的几个问题:人口爆炸、生态失衡、“核”云压顶。
为什么要引进这本书?它对中国读者有何价值?译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社会生物学、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迄今为止在国内几为空白,亟需予以介绍。关于社会生物学(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已有《新的综合》(收入“走向未来丛书”)引进。关于文化人类学,我们应尽快介绍美国人类学家霍尔的四部曲;所幸的是,三联书店已准备陆续将其介绍进来。关于生物人类学,莫利斯的著作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2)本书在物种水平上研究人类基本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新的综合》在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两本书构成互补关系,参照阅读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3)本书在纵横两根轴上进行博大精深的比较。在横轴上,作者以精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比较动物学的权威,对比了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尤其人类近亲灵长目的行为,追溯其渊源、展示其联系。在纵轴上,作者以高屋建瓴之势,博采和综合从达尔文以来各家的结论和假说,提出独到的人类起源和人类进化的理论,其标新立异、首创精神感人至深,其新颖观点、精湛学识令人瞠目。
(4)人类学在我国蛰伏几十年后,一般读者对人类学不甚了了,这种精彩的普及读物能引诱发人们对人类学的兴趣和关注。
本书确有惊世骇俗、令人震撼、说话过头之处。读者诸君如能记住本书问世(1967)的时代背景,自然就能和作者求得更多共同的语言。当时西方人(尤其知识界)最忧虑的三大问题(人口爆炸、生态失衡、“核”云密布)迫使作者以最冷峻的语言为人们敲响警钟。记得国际上最早、最权威的民间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的警钟曾被我们斥之为“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悲观派”,可是现在我们对这样的悲观派倒是抱着感激的心情。没有他们的警钟长鸣,也许不少人还在“高枕无忧”呢。
话又说回来,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传统和视角,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传统和视角,批评、争论、分歧是在所难免的。没有一位学者的意见是“圣经”,我们大可不必对任何个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1987年7月
二、《裸猿》第二版序
1.缘起
2009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章永宏先生来电询问,我是否可以翻译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猿”三部曲。我欣然应命,主客观的原因都有。
主观原因是,1987年出版《裸猿》中译本距今22年,确有必要出第二版予以更新。
客观原因就多了,要者有:①《裸猿》风靡全球,长盛不衰,发行量以千万计,自有其学术价值和启示作用;②国内出版界、学术界和读者一致看好这部名著,就我所知,《裸猿》至少已有5个中文版,台湾一种,大陆四种;有趣的是,1987年下半年到1988年初短短几个月之内,大陆三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出了三个版本;2003年,文汇出版社又推出了第五个译本,我现在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完成的修订本,将是《裸猿》的第六个中文版了;③网络一兴起,好事者就把我1987年的《裸猿》译本放到“新语丝”网站,供网民下载。既然网络和传统媒体如此青睐《裸猿》,且特别愿意“窃取”我的第一版《裸猿》,似有必要更新译本,借以堵住侵权行为的进一步泛滥。
2.“裸猿”三部曲述要
“裸猿”三部曲分别是《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裸猿》从比较动物学和生物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为模式,涉及的主题有人类进化、性行为、育儿、探索、领地、进食、安抚以及人与动物的比较。该书研究我们祖先的进化过程,对人类根深蒂固的生物学特性条分缕析,生动形象、妙笔生花、立论严谨、令人信服。读者从中顿悟: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远古的祖先息息相关,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是在树栖猿—地栖猿—狩猎猿的进化过程中确定的。
《人类动物园》讲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态度乐观积极,令人鼓舞。近代以后,人类社群不再是人人熟悉的小型部落,也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而是人口爆炸的超大型部落。莫利斯把现代人称为超级部落人,将其比作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这个比喻生动传神,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尤其现代都市人的困境:人口过剩、过分拥挤的生存空间与人的生物学特性严重相悖,造成过分的压力、过多的“都市病”。
《亲密行为》收缩范围,专讲现代人的亲密行为,包括自我亲密、两性亲密和社会亲密。以作者动物学家和人类生物学的身份,他当然不满足于各种亲密行为模式的白描,而是要追溯其生物学根源:悠久的进化源头、母亲的亲密源头以及亲密行为缺失的替代机制和补偿机制。
3.《裸猿》各章提要
《裸猿》出版于1967年,至2009年没有出第二版。到1994年增写的序文,作者认为,唯一可以的修订是把书中提到的世界人口从30亿改为40亿。在1967年到2009年的25年里,世界巨变,人口激增,作者却认为,该书却不用修订。可见其自信和该书经久不衰的价值。
从作者增写序文的1994年到2009年,又过去了15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时世几乎面目全非,而《裸猿》却不变。何故?作者的回答是:“过了25年,我送给你的讯息依然如故——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1994年序)
“绪论”开宗明义,以千余字的篇幅讲三个重点:①比较动物学的方法论,借以说明为何将人类命名为“裸猿”;②三个材料来源: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的信息;比较个体生态学/行为学的信息;当代成功文化里成功者的行为模式;③《裸猿》与早期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差别:《裸猿》的研究对象是成功者的行为模式,早期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对象是“失败者”或不典型、不健全的个体。
第一章“起源”以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的信息为基础,详细描绘人类树栖猿一地栖猿一狩猎猿的进化过程,画龙点睛的一笔是:“于是,我们面前就出现了这种直立行走、猎杀动物、武器精良、守卫领地、幼态持续、大脑发达、赤身露体的裸猿,他的祖先是灵长目动物,他在进化中变成了食肉动物,他终于站立起来准备征服世界了。然而他还是一个新生的、试验性的物种,新的行为方式需要不断完善。他的主要麻烦是由文化发展和遗传变化的不平衡引起的。他的文化进步突飞猛进,总是走在任何新的遗传基因变异的前头。而他的基因则较为稳定,老是掉在后面。他常常体会到:尽管他在改造环境中取得巨大无比的成就,可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只地地道道的裸猿。”(www.chuimin.cn)
本章的亮点之一是人类的幼态持续机制(neoteny),人的成熟所需岁月远远超过其他动物,胚胎的特征保存下来进入婴幼期、童年期甚至成年期,这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使人类在智力上取胜。
第二章“性行为”是最“色情”的一章,也是我1987年译本第一版有意识省略最多的一章,这个第二版全部补齐。莫利斯以动物学家的眼光纯客观地描绘现代人性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和功能。这是他将要在《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里浓墨重彩描绘并阐述的主题之一。
第三章“育儿”讲述人类哺育婴儿、呵护儿童、爱护未成年孩子的沉重负担,重点有:母亲和婴儿的交流、人类独特的笑尤其是微笑、游戏和幼态持续特征。游戏和幼态持续特别重要,所以人类这两个特征跨越了《裸猿》的几个章节。
第四章“探索与游戏”比较人与动物、观察人的行为,研究了人类的语言、文化、艺术、运动、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六条游戏规则。它们是:①研究不熟悉的东西使之变为熟悉的东西;②将熟悉的东西做有规律的重复;③在重复的过程中尽可能作些变异;④选择最令人满意的变异进行发挥,对其他变异则弃之不顾;⑤将令人满意的变异进行反反复复的组合;⑥以上各条均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本身就是目的。
我不禁要把《裸猿》的游戏观与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游戏观做一点比较:粗线条地说,莫利斯偏重游戏的生物学基础,赫伊津哈偏重游戏的文化本质。
第五章“争斗”讲两个重点:“地位”是人在群体里的纵向争夺地位的竞争,“领地欲”是人在横向上捍卫领地的斗争。作者首先对人类的争斗和动物的争斗做了比较:“动物之所以争斗有两条非常正当的理由:或是为了建立自己在社会等级系统中的支配地位,或是为了建立自已在一块地方的领地权。有些物种只要求建立等级系统,却没有固定的领地。有些物种只有领地要求,却没有等级的问题。还有一些物种两者皆有,它们在领地内建立等级系统,必然要以两种攻击形式进行激烈的竞争。我们属于最后一群物种:两种形式的进攻性我们都有。”
《人类动物园》的第二章“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和第四章“内群体与外群体”将要进一步对争斗展开论述。
第六章“觅食与进食”研究现代人和原始人的觅食与进食,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两者的行为模式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开篇就说:“乍一看,裸猿的进食行为是一种最为多变、随机性最强、最易受文化影响的活动。其实在这里,某些基本的生物学原则也在起作用。我们已经仔细考察了裸猿的祖先是如何从采摘果实逐渐转变为合作捕猎的。我们知道,这一演变引起了裸猿进食行为的一系列根本变化:觅食变得日益复杂,成为精心组织的活动;捕杀猎物的冲动或多或少与进食冲动相分离;食物被带回到固定的居所来享用;食物要进行更多的加工;每餐食量增多,间隔时间延长;肉食比例增加;贮备和分享食物成为惯例;食物由家庭中的男性提供;排泄活动逐渐改变并受到控制。”
《人类动物园》的第一章“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进一步用这个框架研究现代都市人的“狩猎”和进食行为。
第七章“整饰与安抚”研究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互动行为。和其他各章的结构一样,论述以人类祖先的行为开始。灵长目的行为是互相清理皮毛和咂嘴,借以表示友好或安抚。这种社会性整饰是合作性的、非攻击性的行为……其功能是让对方息怒或消除疑虑。人类的类似行为有微笑、交谈、医疗卫生保健、饱暖、调节体温的排汗机制等。最有启迪意义的是作者把语言功能分为四种:信息性交谈(information talking)、情绪性交谈(mood talking)、探索性交谈(exploratory talking)和整饰性交谈(grooming talking),本书最关心的是第四种功能,他所谓的整饰性功能就是语言学里常说的寒暄语交流(phatic communinion)。这种谈话没有表意、表情或审美的功能,只有亲和的功能,他说:“这种谈话与重要的思想或信息交流无关,它不表现谈话人的情绪,也没有美的愉悦感。其作用是加强见面时微笑的效果,维持社会亲和力。我们把这种谈话当作社交整饰的替代物。它能使我们进行无攻击性的交际,较长时间地相处,因此能促进和加强群体内十分宝贵的联系和友谊。”例子有:“今天天气真好!”“近来看过什么好书吗?”
第八章“人与动物”谈人与动物的关系,即动物物种的种际行为。一般高级动物的种际关系有五种:猎物、共生者、竞争者、寄生者或猎杀者。人看待动物的这五种方式可以统称为“经济的”观点。除此之外,人还可以从科学的、审美的和象征的角度来看待动物。
4.摆脱困境
在本书第一版的译者序里我谈到,在《裸猿》问世的20世纪60年代,困扰西方学者的有三大问题:人口爆炸、生态失衡、“核”云密布。在这篇第二版序里,我只集中介绍莫利斯博士在这本书里对人口问题的论述。
笔者做了一点检索,地球人口的爆炸触目惊心,真像马尔萨斯担心的以几何级数增长:17世纪末只有5亿,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约18亿,1967年飙升到30亿,1987年就到了50亿,1999年达到60亿,2010年将超过70亿—1—0间就增加10亿!按莫利斯1976年的数字,世界人口每天增长15万,“如果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在260年的时间内地球表面将会塞满4000亿人。”然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地球能养活的人口极限不到200亿。怎么办?人类会自取灭亡吗?如果不想灭绝,出路何在呢?
莫利斯的结论是:自觉的、无情的计划生育。必须要控制人口!
在本书的结尾,他以极其清醒、“超脱”、“无情”的调子解剖人类,警钟长鸣;他的言论惊世骇俗、震撼人心,但字字珠玑、切中要害,迫使我们不得不俯首沉思。
他说:“我在这本书里始终强调,尽管技术在飞跃发展,人类仍然是相当简单的生物现象。尽管人类有着恢宏的思想、高高在上的自负,我们仍然是卑微的动物,受制于动物行为的一切基本规律……我们容易沾沾自喜,认为这一切绝不可能发生,认为我们与众不同,可以不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其实不然。许许多多不可一世的动物种已经灭绝,我们人类也不可能例外……我们必须长期而又严肃地把自己看做一种生物,以此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这就是我写本书的原因;我自称为裸猿而不是人,故意侮辱自已,其原因就在这里。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分寸且知道天高地厚,保持头脑清醒……我本来可以大唱赞歌,可以描绘人类许许多多的辉煌成就。省掉这些辉煌成就难免有些片面。我们人类是无与伦比的物种,我无意否认这一事实,也不想贬低自己。但这些事实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硬币掷起落地时,它似乎总是正面向上;我觉得早该把硬币翻过来看看反面了……我们像暴发户一样爬到进化的顶端,像一切新贵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背景非常敏感,但我们随时都可能露出马脚。”
他最后警告说,不控制人口就是自取灭亡:“我们必须提高人口素质,而不仅是增加人口数量。这样做,我们才能继续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在振奋和激动的时刻不否定自己的进化遗产。否则,受到压抑的生物冲动会积蓄起来,最终冲决大坝,精致的生命世界就会被生物冲动的洪水一扫而光。”
5.学科发展
我在《裸猿》中译者第一版序里提到四门学科:比较动物学、社会生物学、文化人类学和生物人类学。
《裸猿》就是比较动物学的杰出代表,以莫利斯本人的论述予以说明:“不考虑人类技术和语言的细节,只集中研究人类生活中与其他物种有明显可比基础的那些方面,诸如摄食、整饰、睡眠、争斗、交媾、育儿等活动。面对这些基本的问题,裸猿的反应是什么?他的反应与猴类和猿类的反应有何异同之处?他在哪方面有独特之处?他的奇特之处与他的进化过程有何关系?”
社会生物学的例子有《新的综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可惜这本书未曾再版。
关于文化人类学,我于1987年预告,三联书店即将出版E·T·霍尔的四部曲,可惜相关人士未能履约。所幸的是,20余年后的今天,北京大学出版社将于2010年推出该四部曲中的《无声的语言》和《超越文化》。
生物人类学的发展势头很好。生物人类学即体质人类学,在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中,该学科起初名为体质人类学,近年逐渐越来越多的学者称之为生物人类学。近年值得一提的著作有三种:吉林大学朱泓教授的《体质人类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云南大学张实教授的《体质人类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和中山大学博士李法军的《生物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009年9月20日
(《裸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有关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Selected Works of He Daokuan的文章
道宽先生的译事虽说以传播学科为主体,但绝非时下花样翻新之末道小技耳!所以,先生之译事绝非为时尚所牵引,而只为了学术之培本固基也,这是其寄意所在。翻译实际上就是意义唤起的过程,好的翻译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唤起意义,并且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之中生成了新的意义。......
2023-11-18
我们这一本《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视角》将是他在中国的第二种译著。《与社会学同游》初版于1963年,伯格时年34岁。他主张社会学开放,向其他学科开放,向不同的研究方法开放。单以他这本《与社会学同游》为例,你就可以在网络中检索到评论、提要、批注、注疏、解释、语录,甚至有词汇表。......
2023-11-18
“夙兴”约为寅时,正值乡间鸡叫头遍。自此不再“夜寐”,专求“夙兴”。自此的十余年里,我早睡早起,晚9点睡,凌晨3点起床;工作实行“4-3-3”制:早餐前工作4小时、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晚上休息,每天能“码字”三千以上。工作时间减少,但出活并不减少。我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本书第七至十篇倾注了我研究中国文化的心血。其中的第三版“增订评注本”是麦克卢汉研究第三次高潮的标志之一。......
2023-11-18
中国的文化研究以哲学界为主力军,缺乏一支多学科的队伍;理应成为文化研究主力军的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界没有标新立异的领头人物和创新论著。中国的大门敞开之后,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迟迟未动,已经给国际交往、国内建设造成损失。上述各点用霍尔的话说,叫做延伸迁移综合征,这是我们在摆脱文化钳制、超越文化局限中必须翻越的障碍之一。霍尔在他的著述中,反复对西方思维模式和时间语言提出批评。......
2023-11-18
《帝国与传播》问世,已经50余年,20来万字,却奉为传播学之圭臬。他为后世留下两部传播学经典著作:《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欲了解人类传播纵横数千年、数万里的历史,这两本书构成最佳的互补参照。《帝国与传播》是一部讲稿,共六章,成书出版时,补写了一篇绪论。......
2023-11-18
吴予敏今年是年轻的深圳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也是我最尊敬的学长何道宽教授学长七十一寿辰,还是何老师从事高等教育五十周年。这是因为,我深深感到,在深圳大学这所年轻的特区大学里面出现的让全国学术界都瞩目的“何道宽现象”是有着某种深意和特殊价值的。我想说的“何道宽现象”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办理退休手续以后的这些年。而传播学界因为有了何道宽这样诚实的学者和忠实的译者,又是不幸之幸了。......
2023-11-18
道宽先生就是应招而来的十大教授之一。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最后由我来忝位院长一职,道宽先生担任副院长。其中,道宽先生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由此,道宽先生成了麦克卢汉的专家,成了麦克卢汉的中国代言人。作为一名学者兼翻译家,道宽先生得益于深厚的国学底蕴。近日,因写《〈中国学院开光诗册〉考释》一文,请道宽先生译英文诗《殿堂颂》。不过,道宽先生绝非名利之辈,他还有更大的抱负。......
2023-11-18
保罗·莱文森是世界级的媒介哲学家、著名的社会批评家、科幻小说家。和麦克卢汉不同的是,他更加多才多艺。他不愧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在全球性的麦克卢汉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他是一位大明星。1999年,《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使他成为公认的“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新千年的明星学者。......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