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之前,他研究大众文化的第一部专著《机器新娘》不仅受到冷遇,而且差一点胎死腹中,出版社举棋不定,整整给他拖了六年!他给世人留下的著作十余种,最著名的代表作有三部:《机器新娘》,讲工业人和广告;《谷登堡星汉》,讲印刷人;《理解媒介》,讲电子人。《机器新娘》给工业人敲响了警钟,它有点令人不解,但它的确是一场及时雨。......
2023-11-18
近年来,我译介了媒介环境学派十余种经典和名著,《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即为其中之一。
一、传播史
以马歇尔·麦克卢汉为首的媒介环境学派主张泛媒介论。在他们的笔下,媒介、技术、文化、环境几乎就是等值词,该学派专注的焦点之一是媒介这种人造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人类社会和人的心理的长效影响。
现以《软利器》(复旦,2011)、《印刷机》(北大,2010)和《字母表效应》(复旦,2012)为例,说明媒介环境学派的传播史/媒介史观。
要而言之,这三本书都论传播史、媒介史、文化史,但视角各有不同。
《软利器》是宏观扫描,纵览上万年,从远古穿透历代,直达未来。书名里的“信息革命”亦名传播革命。
《印刷机》横切欧洲15世纪的机器印刷,是断代史,书名里的“传播与文化变革”亦可名为“印刷媒介革命”。
《字母表效应》是专题著作,以小窥大,论述西方文明的“发明之母”,断言拼音字母表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字母表效应》研究西方“发明之母”的拼音字母表。作者论及典章化法律、一神教、抽象科学、逻辑和个人主义等仅见于西方文化的特征,断言这一切无不与“字母表效应”有极大的正相关性。他认为,拼音文字培育了西方人的分析能力、编码和解码能力、将语音转写为视觉符号的能力、演绎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分类能力和音序排列能力。又认为,语言乃“心灵之延伸”,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等构成一条人类的语言演化链。
《字母表效应》比较中西文化,从“字母表效应”的独特视角去回答李约瑟之问:为什么抽象的理论科学没有在中国兴起而是在西方壮大?为什么古代和中古时期科学技术先进的中国到近代落后了?
二、《字母表效应》的珠玑之论
洛根的《字母表效应》亮点众多。
兹将《字母表效应》的珠玑之论介绍如次。
(1)字母表乃发明之母。他认为字母表培育了以下的能力:①分析;②编码和解码;③将声觉符号即语音转换为视觉符号;④以演绎方式思维;⑤给信息分类;⑥在拼音化的过程中给语词排序。
(2)语言演化链。洛根拓展并超越近代语言学和当代语言学的狭义语言论,提出语言演化链的思想。他认为,语言乃“心灵之延伸”,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是人类语言演化链的六种语言。他创造性地构建了这六种语言的语义和句法,令人信服。他甚至猜想,谷歌是第七种语言,数据空间是第八种语言。
(3)口语文化的三分法。麦克卢汉的嫡传弟子沃尔特·翁创造性地提出“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将人类的口语文化一分为二:“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洛根前进一步,将人类的口语一分为二:原生口语、次生口语和数字口语。
(4)告别西方中心主义。洛根全方位比较东西方文化,“政治正确”,持论公允,兹引几段话予以说明——
“我们西方人要感谢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他们为科学革命作出了贡献;这一革命发生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我们还要感谢中国文化和其他东方文化,他们的许多发明传到西方,成为抽象科学发展的另一个要素。”
“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演化方向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不如欧洲文化;事实正好相反……中国文化创造了自己凯歌高奏的艺术、技术、哲学和宗教思想,任何其他文化都难以匹敌。”
“中国文化是今天尚存的最悠久的、绵延不绝的文化之一,在文化的一切方面它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包括治理、法律、科学、数学、医学、技术、宗教、哲学、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
“阿拉伯人对近代科学的总体发展作出了双重的贡献。首先,有些进步和发现完全是由他们独立完成的。其次,他们扮演了中介的角色,把古希腊、印度、波斯和中国的科学成就保存下来并传输给欧洲。”
“印度数学家2000多年前发明了‘0’的概念。这一发现使他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位置数、简易的算术运算、负数、符号代数以及无穷小、无穷大、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撰写本书的驱动力正是源于我的认识:没有许多非欧洲文化资源,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我的研究使我清楚地看到,文化多元性创生新思想,推动人类进步。”
(5)回答李约瑟之问。他分辨“非抽象的实用科学”和“抽象的理论科学”,讴歌中国的技术成就,同时指出中国理论科学和抽象科学之不足:“中国理论科学付之阙如,令人十分困惑,因为中国取得了高水平的技术进步。早在西方的科学技术进步以前,他们就取得重大的技术进步。这些成就不胜枚举……中国创造了世人所知的非抽象科学里最精湛的形式。但技术精湛本身不足以确保抽象理论科学的发展。其他一些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在西方一望而知,在东方却付之阙如。看来,这些因素必定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他从哲学上找出诸多原因:儒家和名家不关心自然,道家虽关心自然却有神秘色彩,中国哲人重感知的确定性而不重观念的确定性,重内省而不重外向的进取,追求天人和谐,不需要“征服”或“驾驭”自然。
自始至终,他反复论证拼音字母表是西方文明之源,乃“发明之母”,亦是中西科学技术志趣不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而近代理论科学落后的原因。为充分展示他为李约瑟之问作出的这个解答,有必要多引几段原话:
“拼音文字对巴比伦、希伯来和希腊社会产生影响,有助于营造抽象和理性思维的环境条件,为典章化法律、一神教、抽象科学和演绎逻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虽然中国人技术上占优势,但为什么科学发祥于西方而不是东方呢?因为字母表、典章化法律、一神教和逻辑都是西方特有文化要素,它们都是在西方形成的,它们为抽象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缺少促进分析、逻辑和分类的字母表文字,缺少促进自然规律信仰的典章化法律体系,缺少促进抽象性和普适性的一神教,所以他们不可能达成西方科学那样的成就……中国人不能创造自己的科学革命,纯粹是因为他们缺少完成科学革命的工具。”(www.chuimin.cn)
(6)字母表文化是个人主义膨胀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字母表文化促进分割化,致使人与社会分离,使个人与社会和家庭分离。他将许多哲人讴歌个人主义的思想归因于西方以拼音字母表为源头的书面文化。兹将他引证即几位希腊哲人语录转引如下。
赫拉克利特把自我当作力量的源泉:“人的个性就是他的精灵,他的命运。我寻求我自己。”
毕达哥拉斯名言:“人是万物之尺度,是生命存在的尺度,也是非生命存在的尺度。”
柏拉图:“除非哲人为王,除非世间的王公拥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否则城市就无法摆脱邪恶而得到安宁;城市就永无宁日,人类也永无宁日,我坚信是这样的。”
(7)借用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名言论证近代科学兴起的原因。以下三段文字讴歌字母表和印刷术,值得细读。
伽利略:“哲学写在宇宙这本伟大的书里,宇宙总是敞开让我们观察。但除非你首先学会理解其语言,学会阅读其书写,否则你就读不懂这本书。这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书,其字母是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没有这些手段,人连一个词也不可能理解。”
伽利略:“在一切惊人的发明中,将自已最私密的思想传递给时空相隔的其他人,那需要多么伟大的思想升华啊!有了那20余个字母在纸上的排列组合后,思想的传递其实并不那么难。让这样的印刷品为一切最叹为观止的发明保驾护航吧。”
开普勒:“凭借印刷术,我们今天不是重新发现了古代的作家吗?……通过他们,新的神学创建了,新的法学形成了;帕拉切尔苏斯的追随者创建了新医学,哥伦布的追随者创建了新天文学。以我而论,我相信,如今的世界至少是生机勃勃的,事实上,世界处在亢奋的状态。”
(8)机器印刷是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助产士。
“尾随印刷术而来的是科学的崛起,宗教改革、个人主义、民主制、民族主义和技术的系统开发和工业革命亦随之到来。总之,随之而来的是近代世界。”
其一,机器印刷推动宗教改革。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不到半个月就传遍德国,不到一个月就传遍欧洲。因为有了印刷机,路德对教会的‘圣战’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在整个思想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路德明确表示对印刷机的感激之情,将其描绘为‘上帝天大的恩赐,是推动福音事业的力量’。”
“发布‘论纲’以后不出三年,路德就印行了30本书,共30万册。路德在欧洲人的脑子里留下了准确、标准和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二,机器印刷与通俗语、民族语文、民族文化和民族主义的因果关系。
“通俗语翻译促成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可能对教会分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罗曼语国家与罗马天主教的相关性就大,非罗曼语国家和新教的关联度就高。”
“在民族主义兴起的过程中,印刷机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起初,它释放的力量生成了民族主义,继后,它为民族主义的扎根提供了媒介……印刷术推进了通俗语的使用,进而导致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兴起;民族语言和文化表现民族主义的渴望,民族意识在民族语言和文化中兴起。”
(9)计算机和互联网推动学习革命的九大功能。
①它们抗衡电视的消极影响,在争夺成人和青少年注意力上略胜一筹;
②它们是互动式传媒,拥有促进探索和发现的潜力;
③它们推进教育活动尤其继续教育,因而能解放师生未开发的潜力;
④它们促进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的工作效率;
⑤它们有助于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
⑦它们能直达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草根层,不再限于中高层;
⑧它们是整合课程设置和工作流程的理想媒介;
⑨它们是改革的动因,挑战等级森严的控制-指令结构观念。
2012年3月10日
(有大量删节,《字母表效应》,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有关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Selected Works of He Daokuan的文章
半个世纪之前,他研究大众文化的第一部专著《机器新娘》不仅受到冷遇,而且差一点胎死腹中,出版社举棋不定,整整给他拖了六年!他给世人留下的著作十余种,最著名的代表作有三部:《机器新娘》,讲工业人和广告;《谷登堡星汉》,讲印刷人;《理解媒介》,讲电子人。《机器新娘》给工业人敲响了警钟,它有点令人不解,但它的确是一场及时雨。......
2023-11-18
1957年,他以《无声的语言》精心研究“超乎知觉”的非语言文化,包括“时间语言”和“空间语言”,开辟了跨文化研究的全新领域。1957年《无声的语言》第四章题名“Culture is communication”,可见“communication”重要,但它却不承载传播学里常见......
2023-11-18
《传播的偏向》理论最厚重,我想将其作为我翻译他这个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借撰写中译本第二版译者序的机会再次梳理他的传播理论和媒介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他奠定基础。这些文稿有几篇是序文:《〈帝国与传播〉第一版译者序》、《〈帝国与传播〉第二版译者序》、《〈传播的偏向〉第一版译者序》、《〈变化中的时间观念〉译者序》、《〈媒介环境学〉译者序》、《〈技术垄断〉译者序》。......
2023-11-18
道宽先生的译事虽说以传播学科为主体,但绝非时下花样翻新之末道小技耳!所以,先生之译事绝非为时尚所牵引,而只为了学术之培本固基也,这是其寄意所在。翻译实际上就是意义唤起的过程,好的翻译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唤起意义,并且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之中生成了新的意义。......
2023-11-18
批评的依据是波斯曼的《技术垄断》和笔者几年前写的文章《和而不同息纷争》。其思想和波斯曼《技术垄断》的思想是决然对立的。③什么是技术垄断?⑥今天怎么读《技术垄断》?《技术垄断》是媒介环境学的经典之作,是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中译本已在两年前问世。《技术垄断》出版之后,这个三部曲完成了中国之旅,我们研究波斯曼和媒介环境学就有更加坚实的基础了。......
2023-11-18
20世纪40年代,他从经济史转向文明史,从经济学转向传播学,给世人留下了永垂青史的传播学经典:《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和《变化中的时间观念》。......
2023-11-18
中国的文化研究以哲学界为主力军,缺乏一支多学科的队伍;理应成为文化研究主力军的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界没有标新立异的领头人物和创新论著。中国的大门敞开之后,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迟迟未动,已经给国际交往、国内建设造成损失。上述各点用霍尔的话说,叫做延伸迁移综合征,这是我们在摆脱文化钳制、超越文化局限中必须翻越的障碍之一。霍尔在他的著述中,反复对西方思维模式和时间语言提出批评。......
2023-11-18
翻译一本书时,他视之如同己出;他始终将译事视为自己的生活。说何道宽是翻译家实在难以充分表现他的全部成就。早在1962年,麦克卢汉就指出,我们生活在地球村里。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应该是人人能分享一切信息的圣地。道宽先生完成了一系列最重要的媒介理论家的著作翻译出版工作,他的译作正在为21世纪名副其实的人类才智的地球村铺路。无疑,他们中有些人很快会撰写自己的著作了。我知道,何道宽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敬重。......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