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定名为《裸猿》是别具匠心的。主观原因是,1987年出版《裸猿》中译本距今22年,确有必要出第二版予以更新。既然网络和传统媒体如此青睐《裸猿》,且特别愿意“窃取”我的第一版《裸猿》,似有必要更新译本,借以堵住侵权行为的进一步泛滥。......
2023-11-18
吾从教50年,著述30年,问世文字逾1 500万。“不逾矩”之年后出一集子,借以反映我一个方面的功夫,取名《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
“夙兴”是我十余年来的生活写照:闻鸡起舞。“夙兴”约为寅时,正值乡间鸡叫头遍。“起舞”则是在电脑键盘上“码字”。
年轻气盛、献身教学时,不但“夙兴”,而且“夜寐”,蜡烛两头烧,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拼命读书,准备“写字”。
1999年,撰写《中华文明撷要》即将杀青,又单枪匹马准备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第三届双年会暨国际讨论会。有半年时间,极度紧张,恐有疏漏,常夜半噩梦,再难入睡,不如起床“码字”。 自此不再“夜寐”,专求“夙兴”。“夙兴”可一举多得:凌晨头脑清醒、“出活快”;“众人皆睡我独醒”,得意洋洋;上午坐班前写点东西“垫底”后,心里不慌。
自此的十余年里,我早睡早起,晚9点睡,凌晨3点起床;工作实行“4-3-3”制:早餐前工作4小时、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晚上休息,每天能“码字”三千以上。
古稀之后,在家人、友朋和医生警告下,将每天10小时工作减为9小时,实行“3-3-3”制,尽量不要在凌晨4点之前起身干活。工作时间减少,但出活并不减少。
究其原因,不外有四:①脑子似乎越来越灵便,因为人文社科的各门学科是彼此相通的;②写作翻译越来越得心应手;③电脑工具越来越好使;④互联网和云计算使“一切”信息唾手可得,将脑子从繁重而枯燥的记忆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具原创性的写作和翻译。
今年是我来深圳大学工作20周年,又值深圳大学建校30周年,此刻出版《夙兴集》,最深刻的感悟是——
(1)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其乐无穷。
(2)学者应该主动流放自己。地域上的流放可打开别外洞天。每次流放,学问都上一个台阶。1987年投奔南京大学外文系陈嘉教授读硕,美国文学洞开大门。1980年留美一年,接触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决心把麦克卢汉和爱德华·霍尔介绍给中国读者,自此一条腿迈入比较文化和传播学。1993年,在小平南巡讲话的感召之下,在“知天命”之后进入人才济济的深圳大学,良性竞争又把我“逼”上一个新台阶。
(3)学科上的流放产生新的动力。1995年,我参与组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团队的力量促使我深化比较文化研究。2001年,我“闯进”中国传播学会年会,从此开始大张旗鼓地译介麦克卢汉及其学派媒介环境学。
(4)母校四川外语学院艰苦奋斗的学风使我终生受益,使我明白:小学校也能做大学问,也能养育蓝仁哲、杨武能、刘小枫、邓正来这样的大学者。
(5)新兴的深圳大学也能创造奇迹。2005年,我应邀在广东省外国语学会年会上致词时,曾经“狂妄地”预测,不出十年,深圳大学就可以跻身前列。谁知不出几年,她就完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人才培养的“三级跳”。(www.chuimin.cn)
(6)文科学者老而弥坚、炉火纯青。只要脑子好使,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做学问。以我为例,我的学问井喷期和巅峰期是在退休以后到来的。 自2002年退休以来的11年间,我出版的著作和译作50来种,逾1200万字,加上退休前的300万字,我的著、译、论已逾1500万字。
《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收录文章40篇,共八章:借火与播火;麦克卢汉研究;媒介环境学研究;伊尼斯研究;莱文森研究;其他传播学学派研究;文化史、媒介史、传播史、人类学及其他;心路与足迹。书名里的三个关键词“闻道、播火、摆渡”是我30年来的学问追求。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发蒙的读物是儒学经典《四书》,稍长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誓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世纪80年代初游学海外一年后,决心脚踏东西文化,既“盗火”,又“播火”,一边引进学术经典,一边回到中国经典。本书第一章“借火与播火”就是这个双重使命的点滴成果。
我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本书第七至十篇倾注了我研究中国文化的心血。《中华文明的生命力》讴歌中国文化的无穷生命力。《和而不同息纷争》的英文版题名“Chinese Legacy for This Eventful World: Harmony Allo wing Diversity”宣示了一个坚定信念:中国文化是救世良方。
第二至六章集中精力在一门学科中“盗火”与“播火”。这门学科就是积极成为显学的传播学。我将麦克卢汉的精华和研究他的精华尽可能“一网打尽”。他的《理解媒介》已由我出了三版中译本,其中的第二版(商务,2000)还进入了“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其中的第三版“增订评注本”是麦克卢汉研究第三次高潮的标志之一。
第七章反映我广阔的人文社科视野,涉及文化史、媒介史、传播史、人类学、政治学。限于本书篇幅,我在哲学、艺术、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著述和译作就难以旁及了。
第八章“心路与足迹”追寻和回眸我的治学历程,第40篇“架桥铺路、沟通中西是我的梦想”勾勒了我摆渡人的身份。
我在人文社科领域广泛涉猎,对中华文明略有感悟,对人文社科翻译情有独钟,在比较文化、传播学研究上用力最勤。《夙兴集》从诸多方面反映了我的追求和梦想。
何道宽
2013年2月13日
有关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Selected Works of He Daokuan的文章
作品定名为《裸猿》是别具匠心的。主观原因是,1987年出版《裸猿》中译本距今22年,确有必要出第二版予以更新。既然网络和传统媒体如此青睐《裸猿》,且特别愿意“窃取”我的第一版《裸猿》,似有必要更新译本,借以堵住侵权行为的进一步泛滥。......
2023-11-18
道宽先生的译事虽说以传播学科为主体,但绝非时下花样翻新之末道小技耳!所以,先生之译事绝非为时尚所牵引,而只为了学术之培本固基也,这是其寄意所在。翻译实际上就是意义唤起的过程,好的翻译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唤起意义,并且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之中生成了新的意义。......
2023-11-18
我们这一本《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视角》将是他在中国的第二种译著。《与社会学同游》初版于1963年,伯格时年34岁。他主张社会学开放,向其他学科开放,向不同的研究方法开放。单以他这本《与社会学同游》为例,你就可以在网络中检索到评论、提要、批注、注疏、解释、语录,甚至有词汇表。......
2023-11-18
《帝国与传播》问世,已经50余年,20来万字,却奉为传播学之圭臬。他为后世留下两部传播学经典著作:《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欲了解人类传播纵横数千年、数万里的历史,这两本书构成最佳的互补参照。《帝国与传播》是一部讲稿,共六章,成书出版时,补写了一篇绪论。......
2023-11-18
保罗·莱文森是世界级的媒介哲学家、著名的社会批评家、科幻小说家。和麦克卢汉不同的是,他更加多才多艺。他不愧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在全球性的麦克卢汉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他是一位大明星。1999年,《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使他成为公认的“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新千年的明星学者。......
2023-11-18
中国的文化研究以哲学界为主力军,缺乏一支多学科的队伍;理应成为文化研究主力军的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界没有标新立异的领头人物和创新论著。中国的大门敞开之后,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迟迟未动,已经给国际交往、国内建设造成损失。上述各点用霍尔的话说,叫做延伸迁移综合征,这是我们在摆脱文化钳制、超越文化局限中必须翻越的障碍之一。霍尔在他的著述中,反复对西方思维模式和时间语言提出批评。......
2023-11-18
吴予敏今年是年轻的深圳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也是我最尊敬的学长何道宽教授学长七十一寿辰,还是何老师从事高等教育五十周年。这是因为,我深深感到,在深圳大学这所年轻的特区大学里面出现的让全国学术界都瞩目的“何道宽现象”是有着某种深意和特殊价值的。我想说的“何道宽现象”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办理退休手续以后的这些年。而传播学界因为有了何道宽这样诚实的学者和忠实的译者,又是不幸之幸了。......
2023-11-18
基层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毛细血管”,已经被堵塞了。基层 图书馆往往还固守着“等、靠、要”的阵地式经营理念,缺少拉动人 气的办法。图书馆是广大群众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全民阅读能力和提高人们文化水平的重要文化场所。远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标准。因为图书馆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竟成为安排闲杂人员的地方。这造成人员队伍素质劣化,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加剧了图书馆的冷清。......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