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方红豆杉引种植物-三衢山喀斯特地貌

南方红豆杉引种植物-三衢山喀斯特地貌

【摘要】:中文异名:血柏、红叶水杉、海罗松、榧子木、赤椎、杉公子、美丽红豆杉、蜜柏分类地位:植物界松柏门松柏纲松目/柏目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南方红豆杉形态学鉴别特征:乔木,高达30m,胸径达60~100cm。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的基部。南方红豆杉叶面南方红豆杉种子南方红豆杉叶背南方红豆杉种子成熟期植株生物学特性:早春授粉,秋季种子成熟。

中文异名:血柏、红叶水杉、海罗松、榧子木、赤椎、杉公子、美丽红豆杉、蜜柏

分类地位:植物界(Plantae)

松柏门(Pinophyta)

松柏纲(Pinopsida)

松目(Pinales)/柏目(Cupressales)

红豆杉科(Taxaceae)

红豆杉属(Taxus Linn.)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x H.Lév.) L.K.Fu et Nan Li)

形态学鉴别特征:乔木,高达30m,胸径达60~100cm。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脱落。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绿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红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的基部。叶排成2列,条形,微弯或较直,长1~3cm,宽2~4mm,上部微渐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渐尖,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个。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常呈卵圆形,上部渐窄,稀倒卵状,长5~7mm,径3.5~5mm,微扁或圆,上部常具2条钝棱脊,稀上部具3条钝脊呈三角状,先端有凸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三角状圆形。(www.chuimin.cn)

南方红豆杉叶面(徐正浩摄)

南方红豆杉种子(徐正浩摄)

南方红豆杉叶背(徐正浩摄)

南方红豆杉种子成熟期植株(徐正浩摄)

生物学特性:早春授粉,秋季种子成熟。

生境特征:生于山地、山坡等。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栽植于草地、绿地等生境。

分布:中国华中、华北、东南沿海等地有分布。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