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普及教育力倡新学荟萃京官商议创办小学堂

普及教育力倡新学荟萃京官商议创办小学堂

【摘要】:是年冬季,王照晋京,邀约一部分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同省京官,在松筠庵开会,商议创办北京南横街小学堂,然后向总理衙门呈请立案。总理衙门的王爷、大臣不懂教育,以为铺张,加以反对。由于王照事先得到徐世昌支持,最终获得总理衙门批准。他决心在中国造出一种普及教育的利器,那就是拼音新字。当初王照的大力提倡,为后来国语规定以北平方言为标准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日甲午战役后,朝野要求改革之风日炽,王照激情高涨,于1897年(丁西)9月,在家乡芦台创办当地最早的小学堂一处。有清以来州县地方立学堂前所未有,后人称其为直隶省教育史上破天荒之举。是年冬季,王照晋京,邀约一部分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同省京官,在松筠庵开会,商议创办北京南横街小学堂,然后向总理衙门呈请立案。呈文中有“名声第一号者,以后尽力推广,二号三号以至十百千号,多多益善”之说。总理衙门的王爷、大臣不懂教育,以为铺张,加以反对。由于王照事先得到徐世昌支持,最终获得总理衙门批准。1898年(戊戌)3月,“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宣告成立,即后来的燕冀学校,再后来又改称南横街小学堂,是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学堂。

按大清戒律,改良文字属于犯法。王照冒着生命危险,一直思索中国文字改革。他认为,“世界各国之文字,皆本国人人通晓,因其文言一致,拼音简便”。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口音相差很大,百里千里之外如同异域,“妨害多端,误尽苍生”。鉴于此,他立志创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统一汉字发音字母的官话。早在戊戌年(1898)六月,即义和团爆发之前两年,他即提出“国人知能远逊彼族,言论浮为万难国存”的反省议论。他决心在中国造出一种普及教育的利器,那就是拼音新字。他潜心钻研,创编官话合声字母,他到处宣传用合声字母拼写白话,申明“语言必归一致,宜取北京话为标准”,因为“北至黑龙江,西至陇,西南至滇,南至江,东至海,纵横万里,约二百余兆人,皆与京话略同。其余桂粤闽浙吴楚晋,与京音不同,亦且各不相通。是推广之便莫如京话,故可定名曰官话。”他解释说:“官者,公也,古今皆然。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当初王照的大力提倡,为后来国语规定以北平方言为标准音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后人称王照是中国文字从衍形到衍音的过渡者,也是在中国发明拼音文字的第一人。(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