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跷老会保存有部分戏剧性的大段唱文。因民间习俗和信仰有“禳灾除祟、翦灭五毒”,因而备受天津民众追捧。如张天师的唱词:龙虎的圣人本姓张,可恨那金花白称娘娘。天津传统高跷会表演前要化妆。红桥普乐蜡庙高跷老会建会之初,不惜重金制作华美艳丽的服装头饰、精巧考究的仪仗道具。......
2023-11-17
目前天津传统高跷会表演的艺术结构、舞场调度等虽各有差异,但基本遵循“大场子”——又称“打场子”,即集体表演、穿插队形,是展现整体风格和实力的段落;“逗对”——又称“小场子”,即双人表演,大多含有简单情节,表现一定的故事和情感纠结,又有以诙谐、幽默为主体,表现民俗风情、应景打趣的段落;“斗场”——即一或两名以上演员,在其他演员陪伴、配合下即兴表演,是充分发挥个人技巧、展现绝活的段落。
“大场子”集体队形穿插变化图案有:龙摆尾、大螺丝、四角阴阳鱼、正反骆驼、窜亭子、摆山字、月食、单夹篱笆、双夹篱笆、园篱笆、插花反如意、众星捧月等。
一般地讲,小场子、斗对儿是高跷表演的主要内容,是高跷艺人充分展示个人技巧和艺术修为的华彩部分。表演时间可长可短,表演内容可以临场加减,但一般不会脱离所扮角色的情感发展和剧情主线,这叫作“各行当有各行当的规矩”,特别是一些正面人物,像“老渔翁”——肖恩、“樵夫”——石秀。当然也有例外,这就是会中的“公子”。公子的扮相又有俊公子和丑公子之分,这个角儿往往是高跷会中的灵魂人物,所谓“公子哥儿无规矩儿”,特别是丑公子,一般地讲,插科打诨,看看这儿,摸摸那儿,逗逗这个,撩拨撩拨那个,都是他的事儿,当然他也要有高超的跷技,像翻滚、跳跃、窜蹦、斜跷站立摇摆(跷腿子与身体几乎成90度角,数绝技之一)、单跷旋转等,都得会,加上耍弄扇花儿、甩动长衫,便可以不断地赢来喝彩声。
目前各会人物造型大多是渔、樵、耕、读(其实耕和读的人物形象较少出现,可能是由于其舞蹈的动态性较差,所以在演唱“渔樵耕读”的时候,一般就由俊公子和小英哥来代替)、头陀、英哥、老坐、青杆、白杆、丑公子、妈妈、傻儿子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剧目,赋予不同的人物形象造型,而不同的人物组合又可以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如根据《水浒》人物装扮:头棒——武松或鲁智深,二棒(又称卖豆英哥)——燕青或郓哥,青杆——鲤鱼,渔翁——张顺,白竿——蝴蝶,公子——王英,樵夫——石秀,坐子——孙二娘,前锣——扈三娘,后锣——顾大嫂,俊鼓——花荣,丑鼓——时迁。(www.chuimin.cn)
到了清末民初年间,百业萧条,民生窘困,为了满足部分人的自嘲打趣等无奈情怀,又增添了市井人物“傻儿子”和“傻妈妈”,说津白俚语,随口与观众问答,胡搅蛮缠,现挂表演,逗人一笑而已。至今现挂表演的内容少了,但这两个人物形象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然也还有许多以戏剧人物为斗对儿表演的老会,例如当年“河东大寺于家厂胜意高跷老会”:“余外翻场斗对儿,净似戏文斗对,有一出是‘瞎子逛灯’斗对,有一出似是‘出征别窑’斗对儿,有一出是‘二姐上庙’斗对儿,有一出是‘千里神驹’斗对儿……”
天津高跷最突出的特点是与观众的零距离交流和即兴表演。这也是天津人特别喜爱高跷艺术的根本所在——俗话说,“也掺和掺和”。这是观赏舞台艺术不可能有的审美体验。不过今天的一些大型活动,组织者出于安全的考虑,划出警戒线或表演区,高跷艺人与观众的那种直接交流和互动,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了。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四辑)的文章
天津高跷老会保存有部分戏剧性的大段唱文。因民间习俗和信仰有“禳灾除祟、翦灭五毒”,因而备受天津民众追捧。如张天师的唱词:龙虎的圣人本姓张,可恨那金花白称娘娘。天津传统高跷会表演前要化妆。红桥普乐蜡庙高跷老会建会之初,不惜重金制作华美艳丽的服装头饰、精巧考究的仪仗道具。......
2023-11-17
天津市区高跷会的历史一般可上溯到明代和清初。据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项目单位申报表”显示:津南区葛沽长乐高跷老会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绘于清代的《天后宫行会图》题注中讲,津西傅家村高跷从“兴天妃圣会头一年就有傅家村的高跷随驾出巡”。试想,如若在天妃灵慈宫开光大典上这“津西傅家村高跷会”就随驾出巡,其存在的年头自然更加久远了吧。高跷的表演同时满足了天津人这两方面的需要。......
2023-11-17
过去,有两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天津百姓最喜欢玩儿的,每天晚巴晌儿街筒子里锣鼓声一响,撂下饭碗就往外跑,干嘛去?近十多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终于使即将销声匿迹的天津法鼓、高跷的锣鼓声又重新响了起来。目前已被列入天津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的高跷会已达25道,仍居民间花会项目之首。下面我想就高跷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天津高跷的历史、天津人为什么喜爱高跷、高跷艺术的类别和特色等几方面来谈一谈。......
2023-11-17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在广博浩瀚的中华妈祖文化中,发端历史最久远、文化生态传承最完美的经典具象形态,当属天津人创造的皇会。皇会本是天津天后宫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曾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早期皇会的会期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为止,共举行九天。这,或许就是我们天津人所共同拥有的皇会情结吧。......
2024-04-17
但徐肇琼未作考查,甚或未见原书,就在《天津皇会考》中把它改题为《天津皇会歌》,这是有违作者本意的,因为诗中明白写的是“欢喜爱作迎神歌”,并无出现“皇会”一词。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的演出“皇会”一词的最早出处,笔者所见为樊彬撰《津门小令》。这是目下所知最早把天后会称作皇会的记载。以致后来民间出现了真正以“皇会”为题的《皇会歌》。......
2024-04-17
《天津游览志》有关皇会的记载侯福志笔者藏有一册1936年出版的由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全书共计24章,约16万字,另附天津地图一张和39张图片。笔者曾用心将《庙会》与《津门杂记》中的《皇会论》作了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异同。......
2024-04-17
葛沽的妈祖崇奉故事刘景周天津的皇会是清代津沽崇奉妈祖的鼎盛仪式。其实不然,礼失求诸野,津门的葛沽元宵宝辇会,其实就是天津皇会的异地保存。海下人对妈祖崇奉十分执着,葛沽宝辇会数百年来不肯间断。改革开放,葛沽人首先要恢复的就是娘娘和宝辇。新中国成立前,葛沽已有维护娘娘巡游出会的许多故事。1920年元宵节临近,葛沽绅董刘少卿为治安故,让警察局阻止出辇。一时葛沽街上来了18个木匠,抢粘摔坏的木件。......
2024-04-16
最后一次皇会的筹备周利成1936年4月举办的皇会是老天津的最后一次皇会。尽管举行了只有一天,但从发起、呈请市政府批准、筹集经费,到制订出巡路线、保证治安等,“皇会圣母出巡筹备委员会”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此次拟将该款全数作为举办皇会的经费。8日,筹委会在天后宫召开了筹备会,市政府秘书长施乐衢、市商会主席纪华等41人出席会议。最终,皇会并没有如筹划的那样盛大举行。......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