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同时也是京东大鼓的保护单位。前辈很多老艺人,为京东大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就是京东大鼓名称确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之一。刘文斌、魏西庚、齐文洲被称为京东大鼓的“三杆大旗”,轰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刘文斌的成功,把京东大鼓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为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09-01
京东大鼓的前奏有几种弹法:一是刘文斌老先生的传统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第二种就是董湘昆先生经常用的,是董湘昆先生和他当时的弦师刘月循先生创编的。第三种是由刘少斌先生和郝德宝老师共同创编的前奏过门。
京东大鼓的伴奏乐器是三弦和扬琴。它们是三弦为主、扬琴为辅的关系。三弦定弦为“1 5 1”,即老弦至二弦五度,二弦至子弦四度。扬琴现在一般都用402型四排码琴(如果条件不允许,三排码琴亦可)。
京东大鼓的伴奏,除去前奏和上把、中把、下把这三把过门儿外,就是在演唱中间的模拟成分比较多。伴奏要经常重复演员演唱过的曲调(行内称之为“学舌”),使听众加深印象。
说到这给大家介绍一下京东大鼓老艺人刘文斌先生的弦师李景山先生。李景山和刘文斌是同乡。李景山给刘文斌伴奏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演出时经常有听众专门给伴奏叫好。李先生弹弦尤其注重托腔保调,弹起弦子来是快而不乱、稳而不拖、不搅不抢、处理灵活。尤其是“学舌”,那算是李景山先生的绝活。有人赞叹说,这弦子弹得就跟人唱的似的,可见李先生技艺的高超,可惜如今已不多见了。李景山先生从小就和刘文斌先生走南闯北搭档演出,亲如兄弟,几十年没有分开过,直到李景山先生1960年病故。现在有幸的是李先生和刘先生的早年录音有传世!网络上可听《隋炀帝下扬州》《鸿雁捎书》《拆西厢》《郭子仪庆寿》等等。(www.chuimin.cn)
还有一位弦师就是刘少斌先生(原名:刘雨辰)。他是刘文斌之子,曾在天津广播曲艺团、天津广播乐团、长影乐团、天津市曲艺团工作过。刘少斌自幼随父亲刘文斌先生在推进会南市等地一些书场演出。他早年拜董宝林为师学三弦,后又拜程树棠、田荫亭为师学习三弦、四胡、琵琶。他曾为奉天大鼓演员马宝山,京东大鼓女演员王艳秋,西河大鼓演员马增芬、左田凤、焦秀兰等人伴奏。在长影乐团时,他创演了一个人集“唱、弹、打、敲”为一体的京东大鼓新形式,很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京东大鼓除伴奏乐器外,还有两件演唱者用击节乐器——“书鼓”和“铜板”(也称鸳鸯板),演唱者用这两件击节乐器与伴奏音乐配合起来进行演唱。为了便于演员做动作,根据一般人的习惯,铜板拿在左手,右手持鼓键子。拿铜板的姿势与山东快书不同,正确方法是先将一块板放在四指上,上端在食指和中指中间,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微微弯曲,食指稍直,然后再将另一块铜板放在上边,用大拇指将铜板轻轻按住,勿使其上下移动、左右偏斜,保持平衡,利用手腕晃动,使铜板上板的下端碰击下板的下端,发出清脆的声音。鼓与板配合好,同时和伴奏乐器配合好,需要下一定功夫练习。
左右手的配合练习基本鼓点是:板鼓合、板鼓合、板鼓板鼓板鼓合、合合板鼓板鼓合。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四辑)的文章
宝坻区同时也是京东大鼓的保护单位。前辈很多老艺人,为京东大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就是京东大鼓名称确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之一。刘文斌、魏西庚、齐文洲被称为京东大鼓的“三杆大旗”,轰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刘文斌的成功,把京东大鼓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为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09-01
一段京东大鼓的音乐可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京东大鼓形成不到百年,唱腔还不够丰富。我邀请各位老师一起加入弘扬京东大鼓的队伍,一起努力,为京东大鼓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全面振兴祖国传统文化等战略精神的引领下,京东大鼓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京东大鼓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观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京东大鼓艺术必将书写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2023-11-17
天津古琴活动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保持着。借着这两次演出的东风,1981年12月26日,天津音协召开了古乐研究会恢复活动大会,会上选举李允中任会长,陈重、康少杰、于敬熹为副会长,委员11人,古琴组则吸收赵恩检、刘锡年、蔡延禄、邹柯等人入会。......
2023-09-01
天津地理与人文交融,就是以水文化为滥觞而派生的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水文化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体现——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有典型反映。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
2023-09-01
1960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师从骆玉笙先生学习骆派京韵大鼓。骆派京韵大鼓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骆玉笙嗓音甜美、音域宽广,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改革,推陈出新创造了很多新腔,艺术风格日臻成熟,特别是那微微的颤音深受听众喜爱,世称“骆派”,成为了继刘派、白派、张派之后京韵大鼓又一重要的流派。骆老师鼓励我说:“喜欢京韵大鼓的听众们,就是通过声音来了解你的,而你也是通过京韵大鼓来传递你的信息的。”......
2023-09-01
张雅琴 天津市曲艺团梅花大鼓演员。梅花大鼓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重要的鼓曲形式之一,其前身是北京的清口梅花调,又称“北板大鼓”,后更名为“梅花大鼓”,因三弦、四胡、琵琶、鼓、板这五种乐器刚好凑成梅花的五个瓣而得名。梅花大鼓的音乐性很强,慢板、中板悠扬婉转,快板、紧板活泼有力。梅花大鼓的音域很宽,不像京韵都是中音,时调都是高音,而是高音很高,低音很低,对演员的要求极高。......
2023-09-01
作为地名规范读音,作为天津的路牌和指示牌,应当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从古至今,一些地名经过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
2023-09-01
同治九年《续天津县志·风俗志》载:“至皇会之始,有谓因康熙三十年圣祖幸天津谒天妃宫时,民间作百戏以谢神,又借此娱圣祖,于是有‘皇会’之称。”光绪十年的《津门杂记》中有文曰:“三月二十三日俗传为天后诞辰……神诞之前,每日赛会,光怪陆离,百戏云集,谓之‘皇会’。”......
2023-09-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