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今一脉不了情:《红楼梦》的独特魅力

古今一脉不了情:《红楼梦》的独特魅力

【摘要】:对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评论者意见不一致,本来不算稀奇。可是,一对交情颇深的老朋友,争论得谁也说服不了准,最后弄得相互动手,这却是颇为少见的。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回目,沈雁冰随点随背,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按学界一般观点,《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等。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或1764)。在去世前十年,曹雪芹所撰前八十回就以《石头记》之名在世间传抄流传。现存《红楼梦》后四十回,多以为是程伟元和高鹗在公元1791年和1792年先后以木活字排印刊刻的。

自开始传抄起,《红楼梦》就非常受欢迎。乾隆末年,此书已公开在庙市中抄卖,并且昂价至数十金,据今日所见版本统计,在乾隆时期《石头记》抄本已有十一种之多,较著名的如甲戌、己卯、庚辰等本。乾嘉时期的《京都竹枝词》有句讲“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可见此书在当时社会被热传的程度。

在清人笔记中,关于“红迷”的记载不少,其中甚至还有读《红楼梦》着迷致死的。乐钧《耳食录二编》(卷八)有这样一条材料:昔有读汤临川《牡丹亭》死者。近时,闻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而读。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最后未尝读完,就病倒了。父母知道其中的缘故,急取书投到火中。女子就大声喊叫:“奈何焚宝玉黛玉!”从此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睡梦之中,未尝不呼叫宝玉。请来巫师与医生一起来治,一点效果都没有。一天晚上,她双眼瞪视着床头灯,连声叫:“宝玉,宝玉在这儿!”就饮泣而亡。类似的传说还见于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八),内中说:余年轻时在杭州读书,听说有商人之女,明艳工诗,因为酷爱《红楼梦》而伤心成疾。在奄奄一息之时,父母以为是《红楼梦》惹出的祸,取来把它投于火。女子在床大哭说:“奈何烧杀我宝玉!”喊着喊着就死去了。在经学史上,曾有爱《左传》的“左传癖”;在红学史上,也有读《红楼梦》着迷的“红迷”。邹弢《三借庐笔谈》(卷十一)曾说到他与许伯谦本来是老朋友,但因为争论《红楼梦》的问题,一个褒扬林黛玉,一个褒扬薛宝钗,谁也说不服谁,几乎挥动“老拳”,并发誓以后绝不再共谈“红楼”。对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评论者意见不一致,本来不算稀奇。可是,一对交情颇深的老朋友,争论得谁也说服不了准,最后弄得相互动手,这却是颇为少见的。

《红楼梦》的丰厚魅力曾经令无数的文学家乃至伟人为之倾倒痴迷。据记载,1926年的一天下午,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请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夏丏尊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沈雁冰酒兴正浓,便说:“好啊,以何助兴?”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么样?”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回目,沈雁冰随点随背,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同席者无不为他的惊人记忆力所折服。(www.chuimin.cn)

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曹聚仁说自己读《红楼梦》多达百遍。张爱玲生前回忆:“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讲:“我是《红楼梦》的热心的读者。从小至今,我读《红楼梦》,至今没有读完,没有‘释手’,准备继续读下去。《红楼梦》对于我这个读者,是唯一的一部永远读不完,永远可以读,从哪里翻开书页读都可以的书。同样,当然是一部读后想不完回味不完评不完的书。”著名少年成名作家刘绍棠则说:“我把《红楼梦》奉为中国小说家的‘圣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也非常喜欢《红楼梦》,并且向很多人,甚至在全党号召广泛阅读。有人统计,毛泽东至少通读过《红楼梦》五遍,他以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还讲中国有三项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一是鲁迅,二是《红楼梦》,三是中医中药。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在与几位将领谈笑时,毛泽东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能算中国人。1954年,毛泽东曾发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明确支持当时尚未成名的两个红学小人物蓝翎、李希凡的红学主张。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在1956年11月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说:“我们的古人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古人有言,其人叫王熙凤,又名凤姐儿,就是她说的。”里面的很多话与人物均出自《红楼梦》,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喜爱与熟谙。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