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琴活动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保持着。借着这两次演出的东风,1981年12月26日,天津音协召开了古乐研究会恢复活动大会,会上选举李允中任会长,陈重、康少杰、于敬熹为副会长,委员11人,古琴组则吸收赵恩检、刘锡年、蔡延禄、邹柯等人入会。......
2023-09-01
治印最重要关键性的过程是“写印稿”,而写印稿最重要的问题是整体的构图及篆字的处理问题。印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篆刻的成败。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章法是写印稿时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方寸天地,气象万千,印人在治印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且加以修正,对印章作品艺术效果的完美呈现具有指导意义。现将我平时治印之构思、修改事,择其部分叙述如下。
(一)“吴门书风”印是奉田正宪先生之嘱,为吴门书风展及作品集所刻白文印。为了调节布局的虚实效果,将印文做逆向旋转的回文布排。初稿对四字空间(红底)安排欠妥,“门”字被压缩得过扁。改稿减去“书”字一横画,为“门”字留出更大空间,大面积留红,与“风”字下部的留红相呼应,既增强了朱白的对比效果,又使全印趋于疏朗,优劣自明。
初稿
定稿
(二)“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朱文印,小篆文入印。初稿,全印不和谐,“育”字下部篆法不妥,全印不安且欠均衡。改变“育”字下部篆法,繁化“天”字,定稿胜于初稿。
初稿
定稿
(三)“传承——龚望弟子珍藏先师遗墨展纪念”一印,是奉龚绶先生之嘱所治。2017年夏,由龚绶先生策划,龚望先生弟子将珍藏的龚望先生作品在天津图书馆展出。同时,龚绶先生编辑并印刷的宣纸线装《龚望弟子珍藏先师遗墨集》问世,令我治此印以钤于该集扉页。观此印初稿尚可,唯“师”字与整体不和谐,改动后安妥。
初稿
定稿
(四)“从租界到风情区”细朱文印,是奉王振良先生之嘱刻治。此印初稿笔画过于均匀刻板,缺少起伏变化。“从”字左部过圆,“情”字“心”部劲健不足。改稿时细化线条并改变“从”“情”篆法走势,上攀下援左右穿插,得流畅劲健之态,似胜于初稿。
初稿
定稿
(五)“谷雨”印是仿汉玉印风格。初稿“雨”字中的“四点”少变化少情味。改稿作半圆和弧笔处理,增添了此方印的灵动之趣和生动感,且与“谷”字圆笔相呼应。
初稿
定稿
(六)“人所饲”是三字经句。初稿“所”字与“饲”字似互不相干,缺少顾盼呼应。改稿遂将“所”字“斤”部向左延伸,与“饲”字“食”部形成顾盼有情、相互呼应的态势。整方印成“U”型布局,上中部大块留红,朱白对比鲜明,大开大合。
初稿
定稿
(七)“女娲补天”白文印的初稿,四个字平均分配在各自的地盘上,是章法中最普通也最常见的安排方法,印面并不失衡,但感觉有所欠缺。于是改变四字的占位面积,消灭了印面的疏密关系。“女”“天”二字给另两个繁复的字让出了大部分印面空间,呈现了均匀之美且并未削弱对角呼应的效果。
初稿
定稿
(八)“杜诗韩文”系鸟虫篆印。鸟虫篆印经过汉代的繁荣之后进入了衰期。现当代方介堪、韩天衡先生均是鸟虫篆印的大家。此印初稿刻成,感觉“韩”字右部的竖画直通不妥,将贯穿于“口”字中间竖画去掉,似胜于前。应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初稿
定稿
(九)“友与朋”是三字经句。初稿笔画几乎填满空间,缺少气韵且装饰性过强。改稿让多笔画的“与”“朋”二字占地减少,对少笔画的“友”字反给予较多的占地并留出大块红地,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加强烈,是对邓石如的“疏处走马,密不透风”观念的实践。
初稿
定稿
(十)“吴玉如全集”白文印是奉田正宪先生之嘱,为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吴玉如全集》而作。一稿:全印满白,有实少虚且“玉”“全”“集”三字横画就像“搭积木”似的叠加,令人窒息。二稿:“玉”字左右各加一弧笔,“如”字“口”上留红,较一稿有所改进,但感觉“全”字下部与“集”字上部横画叠加板滞少变化,遂成三稿:将“集”字首笔作微圆弧处理以求变化,并对“集”字横画披削,以求在平实的笔画里透出“虚”来。“如”字“女”部仍采用一稿篆法,较一二稿当胜。
一稿
二稿(www.chuimin.cn)
三稿
(十一)“天津图书馆”细朱文印。史上有很多藏书家对书爱护备至,主张藏书印应以细朱文印为好,不玷污图书。1998年适逢天津图书馆建馆90周年,该馆委托龚绶先生嘱我刻制细朱文“天津图书馆”印两方。其中一方初稿“馆”字左下部与底边粘连,感觉不畅且与全印不和谐。脱离底边,取横弧,势应胜于初稿。
初稿
定稿
(十二)“人寿年丰”拟朱文古玺印。初稿,“寿”字上部向右上不妥且右倾重心不稳。遂改向左上,与“年”字顾盼呼应。
初稿
定稿
(十三)“扬州市邗江古籍印刷厂”朱文印,以“婉而通”的小篆入印,突出的是全印的工艺之美。线条明快、匀净,独具文人雅意。然初稿“籍”字右中部篆法有离群之憾,借鉴缪篆的字法特点改之,使印作结构缜密严谨,章法妥帖、和谐。
初稿
定稿
(十四)“霜降”白文印。初稿“霜”字右下部“目”字突兀且留红过于分散不和谐。改稿加强虚实对比,似纠正初稿之失。
初稿
定稿
(十五)“意在沛公”界格白文印,尝试草书入印。“意沛”二字较“在公”二字略繁,初稿有头重脚轻之感。改稿作“回文印”布局,形成对角呼应,安妥。
初稿
定稿
(十六)“窦燕山”是三字经句,朱文缪篆印。初稿右一左二布局不妥,改为三字并排布局,较初稿为胜。
初稿
定稿
(十七)“自子孙”是三字经句,拟战国古玺印。初稿对二“子”做右左势处理以求变化,但仍觉雷同失其趣。改稿将“子”字下方以二小横借用代替“孙”字“子”部,这种借字方法不仅省去字画之繁和雷同,而且变得非常别致。
初稿
定稿
(十八)“传承与突破”是奉王振良先生嘱治,拟“烂铜印”风格,追求浑朴、高古的意趣。初稿差之较远,改稿似得。古代铜印历经千百年的自然风化、剥蚀,残破比较多,造就了印章的“自然美”和“残缺美”,即所谓的“烂铜印”风格。残破之法被吴昌硕运用到了极致,极富金石趣味,其残破运用之妙可以说至今尚无人能及。
初稿
定稿
(十九)“知足乐天”白文古玺印,是为恩师龚望所作。2001年9月,龚望先生染疾,术后,书“知足乐天”四字。我将四字刻石并作文刊于石四壁,此为先生所治最后一方印。初稿虽得古玺大开大合营造空间的章法,但未能出奇造险,得天真烂漫生动雅逸之趣。改稿将“知”字出框栏之外,放大突出“乐”字,似胜于初稿。此印还有很多可推敲处和多种佳构布局。
初稿
定稿
边款
修改过程貌似是一个完结,其实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重复的过程。此仅一孔之见,于此艺远不能穷尽,学无止境。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四辑)的文章
天津古琴活动实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保持着。借着这两次演出的东风,1981年12月26日,天津音协召开了古乐研究会恢复活动大会,会上选举李允中任会长,陈重、康少杰、于敬熹为副会长,委员11人,古琴组则吸收赵恩检、刘锡年、蔡延禄、邹柯等人入会。......
2023-09-01
天津地理与人文交融,就是以水文化为滥觞而派生的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水文化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体现——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有典型反映。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
2023-09-01
作为地名规范读音,作为天津的路牌和指示牌,应当在汉字地名上方以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这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从古至今,一些地名经过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
2023-09-01
同治九年《续天津县志·风俗志》载:“至皇会之始,有谓因康熙三十年圣祖幸天津谒天妃宫时,民间作百戏以谢神,又借此娱圣祖,于是有‘皇会’之称。”光绪十年的《津门杂记》中有文曰:“三月二十三日俗传为天后诞辰……神诞之前,每日赛会,光怪陆离,百戏云集,谓之‘皇会’。”......
2023-09-01
我在多年的探索中感觉到,纪实摄影就如同中医药,不够量不行,不够火候不行,急于求成更不行,所以纪实摄影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需要沉淀的,就像窖酒一样,时间越长味道越好。纪实摄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像一种用图片进行的社会调查,它通过一系列符号式的瞬间截取,收集大量的信息加以比对,从而发现和归纳出社会关注的问题。纪实摄影的历史性是其社会价值的重要方面。......
2023-09-01
罗朝汉和孙云婚后长期居住北京。罗朝汉好友、著名翻译家林纾(琴南)高度评价孙云诗作,说:“每读……辄为倾倒”,“其诗境之妙,乃为闺秀中之所无”。罗朝汉、孙云夫妇均工绘画写生,夫唱妇随,诗画联璧,伉俪情深。所以在罗朝汉和孙云的画作中,不时可见“泽霖”“罗沛如印”“罗廉如印”“惠如”等印鉴。......
2023-09-01
青木正儿则认为,今天的剧场中,元曲已经不在舞台演出,为死剧,而明清戏曲还在舞台演出,为活剧也。京剧现在还相当活跃,它当然属于“活”着的、有生命的戏曲,它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其发展阶段。其间一件大事舒缓了文化人和京剧人的焦虑感,这就是京剧已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显然人们对当下京剧的看法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当代京剧很是不错,不少人还成为某些演员的忠实粉丝。......
2023-09-01
到北新书局时期,鲁迅根据中国书很少印造精装毛边本的现状,确立了书根部位对准冲齐、书顶书口皆为毛边的所谓“怒发冲冠”式毛边书样式,并且很快就为众多的毛边党们所普遍接受与认同,并且都把这种毛边装帧的形式视为中国毛边书的正宗。这时的鲁迅,早已把他对毛边书的钟情,上升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而不再是早期那种仅仅出于“实际的考虑”那样的层面了。......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