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元代衍圣公孔思晦与字辈的起源

元代衍圣公孔思晦与字辈的起源

【摘要】:元代中期,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规定,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为派,“思”以下为“克”字,这样,就有了字辈的萌芽。少数民族原本命名不用字辈,随着汉化程度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字辈。乾隆时期,宗室子弟繁衍日多,根据他的安排,康熙皇帝玄烨的直系,自他而下,用“永、绵、奕、载”四个字作字辈。

字辈,也称行辈、行第、班辈、字派、班派、派语等。

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

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即区分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

字辈的使用,对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像孔门这样绵延数十代,繁衍达数十万的持久型家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字辈这种能够分尊卑、别长幼的功能,也就为其他一些需要分尊卑、别长幼的群体所借鉴,如宗教教派、社会帮派、武林门派等。

字辈的产生,有人说起源于汉代。经过考察,我认为,汉代,甚至在先秦时期,只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有一定意义的“吉字”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明确确定字辈的记载是在宋初。宋太祖赵匡胤在“玉牒大训”中提出,赵氏族属虽众多,但多数居他邦,导致疏远,“因无统序,昭穆难分,纵然相遇,亦若途人,心实有憾”,于是,在乾德二年(964)下诏,除去已早逝无嗣的兄曹王匡济、弟岐王匡赞之外,余下的自己与晋王光义、魏王光美三支,分为三支派,各立14字,以别源流,以序昭穆,以达到“朕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的目的。

太祖赵匡胤派的14字为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学。太宗赵光义派的14字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魏王赵光美派的14字为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古、光、登。

到了明代,字辈的使用进入了相对成熟、相对规范的时期。

明朝历代皇子的名字,第二代均为单名,“木”字偏旁,这符合朱元璋起名以五行为偏旁的原则,可从第三代也就是成祖朱棣之子始,则用双字名,并有字辈。这个字辈是怎么来的,已不清楚。经过归纳,这个字辈依次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有意思的是第三字仍然以五行为偏旁,仍按火、土、金、水、木排列,如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宪宗见深、孝宗祐樘,另一轮为武宗厚照、穆宗载垕、神宗翊钧、光宗常洛、熹宗由校。这种字辈的用法,在其他家族尚不多见。明朝是字辈使用进入相对成熟时期的另一个理由,是封建社会各家族中最有影响的家族字辈——孔府字辈就是此时被确定下来的。(www.chuimin.cn)

元代中期,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规定,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为派,“思”以下为“克”字,这样,就有了字辈的萌芽。

明朝初年,有说法是朱元璋,也有的说法是建文帝,赐孔府自五十八代之后八代用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清代时因避雍正皇帝讳,改为衍),孔府自己再加上五十六代的“希”和五十七代的“言”字偏旁,形成第一个十代字辈用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

天启年间,这10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衍)植奏请皇帝,又续上10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年间,经朝廷同意,又续10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进入民国后,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于1919年咨请北洋政府核准后,又制定了20个字辈用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长、裕、文、焕、景、端、永、锡、世、续、昌。这样一来,孔府就有50个字的字辈用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长,裕文焕景端,永锡世续昌。

孔府的字辈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均为吉字;二是颁布都经过政府;三是全族人的取名都必须按照字辈,这是孔府历次修谱前发布榜文中明确指出的,凡不循世次随意取名者,概不准入谱,即可看出取名按字辈的严肃性;四是孔府的字辈,不仅孔氏族人使用,就连孟、曾、颜三大家族也都照行不渝,四个家族共同奉用一套字辈,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唯一的。

少数民族原本命名不用字辈,随着汉化程度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字辈。满族早期命名的汉名都是满文音译,没有字辈。康熙时期才开始讲究子孙的字辈用字或用偏旁区别名字,以此来明宗支、世次,别关系亲疏。乾隆时期,宗室子弟繁衍日多,根据他的安排,康熙皇帝玄烨的直系,自他而下,用“永、绵、奕、载”四个字作字辈。道光七年(1827),又续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七年(1857),再续了“焘、恺、增、祺”四个字。由于“绵”字辈之后,近支宗室迅速发展,宗支日渐增多,因此,又在名字的第二个字用偏旁区别远近,直系中“奕”字辈第二字均用“言”字偏旁,如奕訢、奕、奕、奕詥等,“载”字辈均用“三点水”偏旁,如载沣、载涛、载漪等,“溥”字辈均用“单人”偏旁,如溥傑、溥儒、溥侗、溥佐等。

少林寺为禅宗祖庭。据寺内《释氏源流碑》记载,元代雪庭福裕禅师立曹洞根本一宗,并预先排定70字作为字辈,以供后来僧人按规定取法名,定法裔辈数高下。这70个字是:祖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宗祚,表正善喜祥,谨悫原齐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现在,少林寺的方丈永信禅师为第三十三代“永”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