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应当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一方应当首选结扎措施;计划外怀孕应当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是指利用医疗手段终止12周以内妊娠的一种生育控制术,可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
2024-01-08
明清两代,家谱的结构基本定型,大致排列如下:
1.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中心是强调家族血缘的重要性和谱书记述的真实性,内容较丰富,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4.谱论:也称谱说、援古,主要收录前代名人学者谈论谱学的简短语录,其中尤以欧阳修、苏洵、朱熹、程颐、曾巩等宋儒语录最为普遍。也有将明清两代皇帝的谕民榜、谕民诏令载入谱中的,将之作为另一种类型的谱论。
5.恩荣:也称告身、诰敕、赐谕、公文,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诰命、御制碑文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德。
6.图: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多数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一般总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牧场、水源或住宅四至图。
7.节孝:宋代以后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都在首卷立节孝一章。
8.像赞: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有些还写上赞语,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使“后世子孙起敬起孝,且可借为感奋”的目的,有的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9.考:有疑则考。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索。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得姓始末、始祖、始迁祖、支派、迁徙经过和原因、如今分布、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比较重要,其中以先世考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也有的家谱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10.宗规家训:可单称为族规、族约、祠规、祠约、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议、家典、家范、家训、家箴、规约、诫谕、宗禁、祖训、规条,是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的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制裁。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诫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世的道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教。还有一部分为庙规,也称家礼,为家族祭祀礼仪,如祖庙、祠堂组成,祭祀规矩、程序,婚丧仪式等等。这部分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在家谱中的集中体现。
11.祠堂、祠产、坊墓: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次、祠联、祠匾、配享、崇祀、管理,以及祠产、义庄、义田、祭田的管理和牌坊、祖茔及各房墓地的分布与坐向等。
12.派语:也称字辈,为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语。封建时代,家族排行都是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www.chuimin.cn)
13.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14.世系录:也有家谱称世序、世系考、传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15.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的名可行世之人才能进入的。形式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和年谱等多种。传记又可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有懿行的女子传记,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也有的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分类排列。
16.仕宦录:也称荐辟系、科第录,用以记载族中历代及第入仕族人的名单、履历、科名、政绩、功勋、著作等。
17.志:家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资料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仕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族内学校、学产、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成。
18.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的契约、合约、合同、诉讼文书等,范围很广很杂。
19.文献:也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20.修谱姓氏: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末。
21.五服图:五服是封建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家谱后附五服图,目的是为了令族人重视和了解,不得混乱。
22.余庆录: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23.领谱字号:为了防止家谱外传,一般在家谱后都有顺序号,或用一段特殊文字,如撷取《千字文》中的一段等,然后登记注册,某人领某号,定期抽查。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四辑)的文章
⑥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应当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一方应当首选结扎措施;计划外怀孕应当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是指利用医疗手段终止12周以内妊娠的一种生育控制术,可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
2024-01-08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中,人性善恶问题是伦理思想家们建构伦理道德理论的出发点。和孟子相反,荀子则明确主张人性本恶。北宋的王安石也认为性本无善无恶。但告子却未能进一步阐发,故龚自珍有《阐告子》一文,对人性无善恶的思想予以继承弘扬。庄子认为人性是无法用善恶来界说和解释的,因为人性乃是超善恶的东西。......
2023-08-30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始终强调“家国同构”,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非常关注家庭伦理关系的建构和维系,强调个人在家庭、国家等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和应尽的义务。虽然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家庭伦理的内容中有不合理的成分,但合理的成分还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思考与探究1.简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
2023-08-30
像这类取名方式,在家谱中并不常见,一般还是采用地名、郡望、姓氏、几修加上家谱字样来命名。家谱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类型。家谱类型中,更有一种专门记录本家族所有庶母的极为特殊的类型。家谱是一种被供奉于祠堂,接受族人祭拜的极为正式的家族文献,在这种文献中,正式确立了庶母在封建家族中的地位,不能不引起后人的重视。......
2023-11-17
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2 30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图1.12西安大雁塔图1.13西安小雁塔⑥艺术加工表现为真实和成熟。图1.14《营造法式》图1.15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1644—1911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
2023-10-13
明清时期壁画主要见于2、4、9、11、12、51等窟内,多为装饰性图案。其中价值较高的当属瑞应寺大殿左、右壁的明代彩绘和馆藏的清代纸板水陆牌画。这是明清时期麦积山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显密结合的佛教壁画作品之一。......
2023-12-05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其他西方各国,则是较为后起的南京布的贩运者。这也是英国购买南京布的最早记录。1741年,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4艘船装运了15 699匹南京布。1765—176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整个贸易季度购买南京布18 000匹。为清晰起见,谨将各国商船自1786年起历年购买的南京布列成下表。诚然,有不少年份,英美国籍以外的商船,输出南京布数量也不容忽视。美国首次开往中国的商船就参与到了贩运南京布的行列。......
2023-10-16
所以秦始皇的不立扶苏,是预定了的。封建政体既已不能维持,于是分封甫定,而叛乱即起于东方。至前202年,项籍遂因兵少食尽,为汉所灭。从秦亡至此,不过5年。其成功之速,可以说和汉高祖的灭楚,同是一个奇迹。这亦并不是汉高祖所能为,不过封建政体,到这时候业已自趋于没落罢了。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的,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