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风雪山神庙-林冲投奔梁山故事,四明南词音乐揭秘

风雪山神庙-林冲投奔梁山故事,四明南词音乐揭秘

【摘要】:禁军教头林冲,同情百姓,被高俅视作眼中钉,一再陷害,发配沧州军营,看管草料。又欲置林于死地,暗差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逼使林冲怒杀群小,投奔梁山。《风雪山神庙》这段书是从林冲踏雪迎风,沽酒夜归开始,直至群小伏诛,投奔梁山为止,共有38句唱词。金玉兰虽系甬剧著名演员,但与四明南词感情很深,十分关心。

林冲唱段

注:宋徽宗时,太尉高俅专政,民不聊生。禁军教头林冲,同情百姓,被高俅视作眼中钉,一再陷害,发配沧州军营,看管草料。又欲置林于死地,暗差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逼使林冲怒杀群小,投奔梁山。《风雪山神庙》这段书是从林冲踏雪迎风,沽酒夜归开始,直至群小伏诛,投奔梁山为止,共有38句唱词。周廷发先生为了艺术地再现林冲的形象,把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细节所引发人物内心无比强烈的感情波涛,用[点绛唇]、[三五七]、[方调]、[靠山]、[赋调]、[紧赋调]、[汉曲]、[平湖单盘晓阳调]等多种曲调的妥帖组合,做了极为细腻、动人的描绘。这段书的全部唱腔和配曲,在1955年,由中国唱片社录制粗纹胶木唱片两张,成为周先生为四明南词留下的传世珍贵遗产之一。

【名家小传】(www.chuimin.cn)

金玉兰(1927~1989):女,原名周玉兰。1939年曾拜滩簧艺人陈翠娥为师,学唱小调;1941年,跟随筱金兰等“男旦”学习徽班表演;1943年拜四明南词著名艺人柴彬章为师学唱“四明南词”。1946年,她在宁波大世界剧场演出时,被当时甬滩名角金翠玉看中,赞叹不已,收为义女,带至上海恒雅剧场演出,由此始改名为金玉兰,步入甬剧演唱行列。由于她有天赋的明亮清脆嗓音和阴阳嗓,又能揉和妥帖使用,把四明南词曲调较好地运用到甬滩戏中,深受观众赞赏和欢迎。

1949年,金玉兰从上海回到宁波,与王文斌、沈桂椿的滩簧班合并组成“合作甬剧团”,在民乐剧场演出。1950年,在上海的徐凤仙、贺显民等艺人来甬加入剧团,后改称为“凤仙甬剧团”;1952年11月始改名为“宁波甬剧团”。金玉兰虽系甬剧著名演员,但与四明南词感情很深,十分关心。尤其在“文革”后,她经常参加四明南词的演唱活动,多次与四明南词老艺人陈莲卿搭档演唱《珍珠塔》、《玉蜻蜓》等书目。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曲代会举办的一次文艺晚会上,她上台演唱四明南词开篇《西湖十景》,赢得代表们热烈掌声,被誉为“金嗓子”。现今,市曲协还保存她的一些四明南词演唱的录音、录像资料,留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