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期间,他虽健康欠佳,还十分关心“四明南词”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综观邵孝衍的一生,由于他热爱事业,执著追求,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所以他不仅是个高超的乐师,更是个优秀的戏剧教育家和有杰出成果的理论研究人员。刘仁福虽系盲人,但有天赋的音乐才能。此外,刘仁福还是一个多面手,不仅为四明南词演唱伴奏,而且也为宁波走书演唱伴奏,并能自拉自唱。......
2023-11-17
四明南词音乐系浙派南词音乐一脉,与绍兴的平湖调、台州的词调等同出一源而有所流变。在声腔方面,由于四明南词后来下海营业,多唱长篇大书,其中人物众多,情节纷繁,原来的南词声腔唱调已不足以表现,于是便吸收了其他声腔唱调加以辅助,形成了它自己特有的功能齐全、色彩斑斓的声腔体系。至于四明南词音乐中的器乐部分,则系江南丝竹乐的一派,偏重于活泼、华彩和戏剧性功能的渲染。
四明南词音乐的丰富多彩,优美感人,存在于其实际演唱和演奏中。同一唱调,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或同一演唱者演唱不同的内容,其唱腔多有变异。演奏方面亦然,无论是伴奏或单独演奏的器乐曲,在学的时候,都有正规的乐谱(工尺谱)作为依据,但在实际演奏中,他们并不呆板地照谱演奏。特别是一些“老搭档”,他们配合默契,即兴发挥,你高我低,你简我繁,变化万千,美妙绝伦。此书通过搜集、记录,整理了一部分常用的唱调、唱腔和演奏曲谱,以及它们在常态下的结构和一般的运用规律,但却无法写出他们在实际演唱和演奏中所发挥出的万种风情,因为四明南词音乐的生命和灵魂存在于他们动态的演唱和演奏之中。要想深入了解和研究四明南词音乐,还是得多听。
四明南词音乐主要分为演唱和演奏两大部分,其中唱腔的伴奏部分,本应属演奏部分,但因它与唱腔密不可分,故只好安排在演唱部分介绍。
演唱方面需要介绍的有:语言和语音、声腔、唱调、文体、曲体、伴奏和记谱法等等。演奏方面主要是一些单独演奏的器乐曲的介绍和分析。
这里先介绍有关演唱的几个方面:
(-)语言、语音:四明南词演唱时操吴语系宁波方言。根据人物和内容需要,文、白读兼用,有时亦用苏白。又因某些人物需要,偶尔还用少量的其他地方方言,如绍兴话、山东话、苏北话等。
因四明南词的演唱者在新中国成立前多为男性,而且是一人兼唱众多角色,为区别男女性别,用假声表现女性,称“里口”;以真声表现男性,称“外口”。(www.chuimin.cn)
(二)声腔、唱调:主要有:①四明南词腔系:包括[平湖调]、[紧平湖调]、[赋调]、[紧赋调]、[慈调],通称“五柱头”,即五种最基本、最主要、最常用的唱调。其中[紧平湖调]是[平湖调]的简化和浓缩;[紧赋调]是[赋调]的简化和浓缩;[慈调]亦可写作[词调],因其多用于哀伤之处,惯称[慈调]。②乱弹腔系:主要有[三顿板]、[缓二簧]和[三五七]等,是从邻近的乱弹戏曲剧种中引进,以弥补原四明南词腔系的刚健和激昂的不足。此外还有少量昆曲曲牌、邻近戏曲剧种的个别唱调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令小曲,只在一些特定情景中使用。
四明南词腔系的各种唱调,可独立使用,也可相互转接形成套曲,如[平湖调]转[赋调]再接唱[慈调],甚至还可以再接唱乱弹腔系的[三顿板]。这些唱调的相互转接,上世纪50年代以后在甬剧中使用更多、变化更多。
(三)文体:四明南词腔系的唱词均为七字奇言对偶句,即以七字句为基础,包括增字、减字;上、下句对称;每段句数成双。偶尔在段落终结时,出现一上、二下的三句式,称[凤点头](在评弹中亦有)。乱弹腔系的唱词亦多为七字奇言对偶句;只有[三五七],其上句为三、五式,下句为七字句。至于那些少量的昆曲曲牌和时令小曲的文体,则依各自结构不同而各异。
(四)曲体:①四明南词腔系的各种唱调,其结构均由诸多特定形态并有专称的上、下乐句自由选择连接而成。上句称“上韵”,下句称“下韵”。因为功能和形态的不同,“上韵”花色品种较多。如[平湖调]唱段的起始句称“开韵”,又因其句内分逗形态不同,而有[二字开韵]、[三字开韵]等专称。一般“上韵”也因其句内分逗形态或旋法不同而有[四字上韵]、[三字上韵]、[七字上韵]、[工字上韵]等专称;某些上句因其末三字行腔较长而称[某某中韵];还有一个特殊形态的上句类腔句,称[晓阳调],它舒展而高亢,这个腔句的唱腔,在江浙一带滩簧类戏曲剧种中都有,甬剧称[串板],姚剧称[双花],沪剧称[长板长腔],苏剧、锡剧中也都有它,以上这些腔句都属上句类。而下句花色则较少,只有[四字下韵]、[七字下韵]、[水底翻]、[落板]、[凤点头]和一些花腔及与“沙袋”相关的特殊腔句。[赋调]和[慈调]因它们具有一定的“板腔体”因素,且以叙述性为主,腔句的唱腔变化不多,上句多为[四字上韵]、[七字上韵],下句也如此,偶尔有个别特殊腔句。唱段终结句唱腔都称[落板],但形态各异。②乱弹腔系的[三顿板]和[缓二簧]都是紧拉散唱的上、下句结构。板腔体,因其各个句、逗的落音不同,其伴奏过门必须环绕此落音变奏数小节,然后转接“起板”。这种伴奏过门称“门头”,如上句落音为“5”,则称“火字门头”或“5字门头”。[三五七]则是较为定型的上、下句结构,变化不多,不宜多唱。③至于少量的昆曲曲牌和时令小曲,都有各自不同的较为凝固的曲体结构。
以上简述四明南词演唱的几个方面,其中声腔包括唱调、唱腔、伴奏,是演唱的主要部分,内容丰富;而四明南词音乐中可单独演奏的器乐曲,其五音六律既具江南丝竹特色,又独树一帜。故此书将分列“声腔(唱调、唱腔、伴奏)”和“器乐曲调”两个专题作较为详细的阐述。
(李微)
有关四明南词音乐的文章
养老期间,他虽健康欠佳,还十分关心“四明南词”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综观邵孝衍的一生,由于他热爱事业,执著追求,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所以他不仅是个高超的乐师,更是个优秀的戏剧教育家和有杰出成果的理论研究人员。刘仁福虽系盲人,但有天赋的音乐才能。此外,刘仁福还是一个多面手,不仅为四明南词演唱伴奏,而且也为宁波走书演唱伴奏,并能自拉自唱。......
2023-11-17
四明南词是宁波地方曲苑中的一枝奇葩,由于词美曲雅,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士大夫们欣赏。这里所指的“文书”即四明南词;“武书”即评话,甬上俗称“讲武书”。四明南词因其词曲优雅,且以乡音说唱,妇孺能解,在浙江一带享有盛誉,深受群众喜爱。追溯四明南词的渊源,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由此宁波文书始改称为“四明南词”。新中国建立后,四明南词在演唱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改革和创新。四明南词音乐包括演唱部分和演奏部分。......
2023-11-17
而当时在宁波周边,正值乱弹兴旺之时,于是艺人们便从乱弹中吸收部分唱调,并加以改造,融入四明南词,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常用的乱弹唱调,根据使用频率依次为:[三顿板]、[缓二簧]、[三五七]。......
2023-11-17
序言俨然将吴藻视为浙西词派的继起者。后期浙西词人开放的词学观,无疑对吴藻的词学追求产生了积极影响。这首词无疑成为吴藻词学追求的宣言,在浙西词的地域文化中心明确推举北宋南唐词,对浙西词唯“白石梅溪”独尊的弊端进行了批评。......
2023-11-27
赵松庭先生是南派竹笛的又一位杰出代表,他是一位根植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竹笛艺术家。赵松庭先生早年的学习经历使得赵松庭先生具有很高的学识修养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因此他不仅长于演奏,在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自成体系。民族艺术文化为赵松庭先生的创作提供了不尽的灵感,其作品《早晨》便是取材于昆曲,晚年所创作的《幽兰逢春》中也带有明显的昆曲痕迹。......
2023-10-17
禁军教头林冲,同情百姓,被高俅视作眼中钉,一再陷害,发配沧州军营,看管草料。又欲置林于死地,暗差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逼使林冲怒杀群小,投奔梁山。《风雪山神庙》这段书是从林冲踏雪迎风,沽酒夜归开始,直至群小伏诛,投奔梁山为止,共有38句唱词。金玉兰虽系甬剧著名演员,但与四明南词感情很深,十分关心。......
2023-11-17
经典赏析国际歌知识阅读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称为雄壮美。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虽然都有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抒情的意味,但从他们所表现的情感性质与音乐特点来看,最基本的美学范畴还是壮美。《国际歌》是法国工人阶级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战歌。......
2023-11-01
四明南词产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些器乐段在四明南词开演之前或休息之后必奏一曲,以显示该班社的艺术水平并起到静场作用。到了现代,四明南词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2005年,四明南词被确认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6-2非遗传承人陈祥源先生陈祥源先生,是四明南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