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微机系统设计:单片机基础及应用

微机系统设计:单片机基础及应用

【摘要】:微机系统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包括微处理器、总线结构、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存储器等。2.总线与结构系统中微处理器是通过总线与外围芯片、电路板、其他设备相互连接来实现数据传送的。总线的选择应与选机型、确定结构同时进行。系统功能复杂,为避免重复设计,可以选用标准总线连接多板结构,通用部分采用标准板,专用部分自行设计。7.复位电路系统的复位有上电复位、按钮复位、掉电冻结、故障恢复等几种情况。

微机系统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包括微处理器、总线结构、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存储器等。

1.微处理器

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微处理器,其字节长度、时钟频率、指令功能、寻址空间、存储能力、I/O扩展能力、中断能力、定时/计数能力、特殊功能、功耗及兼容性都不同。

根据所完成的功能确定微处理器的类型(单CPU、多类型CPU等);根据性能指标所需的字节长度、时钟频率、指令功能、寻址空间、I/O扩展能力、中断能力、定时/计数能力、特殊功能、功耗确定芯片型号。

2.总线与结构

系统中微处理器是通过总线与外围芯片、电路板、其他设备相互连接来实现数据传送的。总线的选择应与选机型、确定结构同时进行。

大多系统采用标准总线结构,可简化结构、方便连接、可扩充性和维护性好、可靠性高。按照使用范围分为内总线和外总线。

(1)内总线

内总线是系统内部板与板间的连线,分为两种结构:

1)单板结构。系统功能简单,没有对外连接的总线。合理布局数据、地址线并采用I2C(Inter IC Bus)和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等连接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2)多板结构。系统功能复杂,为避免重复设计,可以选用标准总线连接多板结构,通用部分采用标准板,专用部分自行设计。这样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是研制阶段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

(2)外总线

外总线是设备与设备间连接的总线,一般采用标准总线。外总线分为并行和串行总线,其传输速率、可靠性、传输距离、使用的传输线数量都不同,常用的外总线如下:

1)IEEE-488并行接口总线。通用目的接口总线。

2)RS-232C串行接口总线。早些年使用广泛。

3)RS-422、RS-423、RS-485串行接口总线。比232性能好,使用广泛。

3.存储器

存储器有片内存储器和外扩展的存储器,也有存放数据和存放程序之分。

1)尽可能使选用的单片机芯片的内部存储器的存储类型、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功耗、数据保护等满足系统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2)需要扩展外部ROM或RAM时,一般选用容量较大的ROM和RAM芯片,如可选用2764(8KB)、27128(16KB)、27256(32KB)、6264(8KB)或62256(32KB),原则上应尽量减少芯片的数量,使译码电路简单。

4.I/O接口

一般数据输入/输出都是通过数据总线与I/O接口交换信息,必须使其有序进行。

(1)I/O接口编址

信息交换的方法是对每个外设确定一个相应的地址,给对应的地址进行读/写操作,就完成了数据输入的/输出。不同的微处理器有两种编址方式:(www.chuimin.cn)

1)统一编址方式(映射方式):所有I/O接口当存储器看,对外设输入/输出操作和对单元的读/写操作一样。在一般的控制应用系统中,主要是以充分利用存储空间和简化硬件逻辑结构为原则,确定采用全译码、部分译码或线选法。

2)单独编址方式:I/O接口地址和存储器分开编址,对I/O接口和存储器的操作指令相互独立,因此二者的地址可以重叠。

(2)I/O接口控制方式

微处理器和外设间交换的信息有数据、状态信息、控制信息3种类型。控制方式有以下3种:

1)查询方式。查询I/O接口状态,了解外设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的处理。这种方式要占用CPU时间,响应不及时。

2)中断方式。外设通过I/O接口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响应中断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该方式实时性好、效率高,如能分时操作更好。

3)DMA方式。在DMA控制器管理下,I/O接口设备和存储器直接交换信息,无需CPU参与。

(3)I/O接口芯片

首先是用于大、中型应用系统的可编程芯片,如8155、8255、8279等,接口线多,硬件逻辑简单,但节约CPU的资源;其次是用于小型系统采用不可编程的TTL或CMOS芯片,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功能,如三态缓冲器使CPU将控制信号和数据送至外设,寄存器将外设状态信号和数据送至数据总线。

接口芯片品种繁多,各有其特点,如74LS低功耗肖特基型,74AS先进肖特基型,MC14500系列,CD4000系列,74HC、74HCT、74HCU系列,HTL高阈值系列,MC68XX系列,Intel和Zilog的8XXX系列。

选用芯片时,应按系统的要求选取,以速度为主要指标应选TTL,以功耗为主要指标应选CMOS,以抗干扰为主应选CMOS或HTL。可编程芯片能减轻CPU的负担,程序简单,专门完成特定的任务。

5.总线驱动

微处理器通过数据、地址、控制总线与I/O接口交换信息,微处理器自身总线的驱动能力有限,如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口能驱动8个LSTTL电路,P1~P3口只能驱动4个LSTTL电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端口的负载不应超过总负载能力的60%~70%,如果满载或负载太重,会引起芯片发热、逻辑混乱、波形失真,导致系统混乱,从而大大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按照总线信息流动的方向,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一般地址线、大部分控制线、状态线是单向的,可采用恒定接通的单向8路三态缓冲器74LS244作为单向总线驱动器;数据总线是双向的,用两个单向驱动器或双向驱动器,可采用双向8路三态缓冲器74LS245作为总线驱动器,以提高端口的驱动能力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系统中尽可能选用低功耗的CMOS芯片,使负载消耗电流最小,可缓解总线驱动能力不足的矛盾。

6.时钟电路

时钟是CPU定时的基准,最好使用其典型值,对最高频率必须留有一定的富裕量。必须按照微处理器对时钟电平、频率、波形的要求进行设计,包括允许的最低和最高频率、高低电平容差、脉冲宽度容差、最大与最小升降时间;晶振有标准、高速、低功耗、高精度、多频切换的可以选择。

因要求时钟的频率要稳定,又要简化设计,最好选用典型的时钟电路,优先使用内部时钟电路;再选用专用时钟芯片,外部提供时钟时应选数倍于所需频率的晶振,经分频得到所需频率,从而保证稳定的频率。

7.复位电路

系统的复位有上电复位、按钮复位、掉电冻结、故障恢复等几种情况。

1)上电复位、按钮复位。不同的CPU和接口芯片所要求的复位电平和持续时间不同,应按照其要求设计,一般都采用典型的复位电路。

2)掉电冻结。电源电压较低时把数据保存起来,冻结CPU的运行,电压恢复时自动启动运行,掉电保护电路和复位电路要一起进行设计,区分上电复位和故障复位。

3)故障恢复。避免复位时造成数据丢失,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