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软件需求工程:实现黄金圆环方法

软件需求工程:实现黄金圆环方法

【摘要】:在分析三个问题之前,或者是说在具体了解软件过程中的“人”之前,我们先从“黄金圆环”说起。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在这个黄金圆环上都是从外到内的,但是激励型的领导者则与此相反。图1-1黄金圆环既然黄金圆环法则具备生物学依据,还能解释如何激发人们的行动,那它能否适用于软件领域呢?这是符合黄金圆环法则的,毕竟控制语言和控制行动的部分互不统

从1.1.1节可知,软件项目的成功需要着重注意的因素中有4个与人有直接关系(高层支持、用户的参与、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项目管理技能),由此可见人在软件项目中的重要性。需求过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业务,做好、做细业务问题,才能保证需求调研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但是作为需求人员,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总是会感叹软件的需求为什么总是变化?沟通为什么总有障碍?实施敏捷、改变组织为什么那么难?与这一切相关的还是人,也许只有更多地了解软件过程中涉及的“人”之后,才能更好地解答上面这些问题。

在分析三个问题之前,或者是说在具体了解软件过程中的“人”之前,我们先从“黄金圆环”说起。作家西蒙·斯涅克用图1-1的黄金圆环法则为我们解释了那些伟大的人为何与众不同,他们为什么能激发人们去追随。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在这个黄金圆环上都是从外到内的,但是激励型的领导者则与此相反。而且黄金圆环法则还有着生物学依据:人类的语言、情感和行动是由不同大脑区域负责的,负责情感和行动的大脑区域并没有语言功能,但是我们能够用语言、形象、情感和行动唤起人们的情感、行动响应。

图1-1 黄金圆环

既然黄金圆环法则具备生物学依据,还能解释如何激发人们的行动,那它能否适用于软件领域呢?能够用黄金圆环来分析和说明上述提及的三个问题吗?

1.软件的需求为什么总是变化?

如果我问我的用户,他们只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李世彬(软件公司副总经理,高级项目经理);

客户告诉你的永远是他的解决方案,而非真正的需求。

——张殿超(软件公司区域分公司经理,高级项目经理)。

软件需求的变化历来是软件研发中的重大难题。几十年来,业务及技术专家们想尽办法,却无法有效阻止需求变化的发生。为了限制变化,需求变更委员会应运而生。需求变化是如此不受欢迎,因此当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我们总会抱怨,为什么不能提前发现,为什么不提前说清楚呢?其实我们没有发现,关于需求,我们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假设,就是用户知道他需要什么,而且有能力描述清楚,但是我们认为他没有这么做。然而,黄金圆环法则告诉我们,这种假设并不正确,客户实际上并不能用语言准确描述他情感和行动上的真正需求,他也只是在观察、解释和分析而已。虽然事实上只有当客户真正看到软件并开始使用的时候,他才真正知道这是不是他想要的,但没有人会承认他不能说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当客户很诚恳地告诉你“这的确是我以前说的,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的时候,请别抓狂,这位客户能这么告诉你已经很好了。客户的需求有可能从来就没变过,变化的是他的描述和我们的理解。图1-2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图1-2 需求的变化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不需要和黄金圆环法则对抗,而是要利用它做到更好。

(1)接受现实:客户无法精确描述他的需求,即使是产品经理也不能。(www.chuimin.cn)

(2)实地考察:如果能够有机会真正了解客户对软件的操作和感受,一定要自己进行观察分析确认,不要仅仅依靠客户的语言描述,那只是他自己分析的结果。

(3)多种方式:采用更丰富的手段收集需求,包括图形、录音、录像,这样才能够从情感、行动等维度了解需求。

(4)尽快验证:让客户尽快看到、体会到他需要的产品,纸上原型、原型界面、及早交付等方式都可以采用。

(5)接受现实:当客户反馈说,这不是他想要的时候,请勿丧气,这是了解客户需求很好的机会(可能是最好最实际的方法,不过别太晚)。

2.为什么沟通总是有障碍

首先来看图1-3所示的沟通漏斗,它告诉大家,沟通是很难的。首先你心里想的,你并不能完全由语言表达,因为还包含情感和行为,所以你能表达出来的就不是100%;然后你用语言描述了你想表达的内容,或许还带着自己的情感,但可能你并不知道或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再后,别人听到了你的描述,试图体会你的感情,观察到你的行为,这就是别人听到的50%;别人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和行为来感受和分析他听到的、体会到的、观察到的这些部分,这就是别人理解的40%;最后,别人试图把其听懂的用行为表现出来,这就是别人接受的30%,其实能剩下20%已经很不错了。

图1-3 沟通漏斗原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解决沟通漏斗的问题上应认识到“沟通就是影响力”,对于有分歧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无论大事小事都及时进行讨论,如有必要还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如有偏离应及时纠正。每项工作都应有专人负责,并对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如遇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及时提供需要的信息,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强调沟通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接受沟通是存在客观难度的,所以结合黄金圆环法则的要求,在沟通的同时还要关注情感和行为,以异地沟通的邮件为例,除了必要的工作内容汇报说明外,可以加入自己对事件背景的分析思考、情感、行为、信念等,让收件人能够与自己不仅在语言上,还在情感、行为上产生共鸣,沟通成效自然就会有极大的提升和发展。

3.实施敏捷、改变组织为什么那么难?

改变行为模式最有效的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目睹—感受—改变”。

——曹新彬(软件公司副总经理,高级产品经理)。

实施敏捷、改变组织都是改变,而改变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激发人们的行动。当然,作为实施敏捷或者推动组织改变的人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于是发明了一个词来描述这一现象,这个词就是抗拒。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在抗拒改变,因为我们已经告诉过他们敏捷和改变带来的好处了。千言万语都抵不过脚踏实地的一次行动,所以,对停留在说教上的人来讲,改变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在软件产业中的我们,如何加快Why-How-What循环的速度是大家可以学习和研究的。我们的学习和改变会经历多个步骤:听说某种行为有效——意识到某种行为有效——相信这种行为对自己也有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改变——寻找机会进行改变——克服困难进行训练——掌握这种行为。在这些步骤中任何一步出现困难都会导致改变不能发生。如果还想传授这种行为,需要的步骤更多。对大多数人来讲,从认知到行动的时间是以月计,甚至以年计。这是符合黄金圆环法则的,毕竟控制语言和控制行动的部分互不统属,只能相互影响。但是经过专门的训练,大家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从听说到行动的速度可以以天计。主动学习速度在激烈变化的时代和环境中是很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