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约有8亿多人处于贫困和饥饿状态。有人把这一次地球生物的灭绝,称之为第六次物种灭绝。2006年,一个由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长江进行了为期38天的寻找白鳍豚行动。报告的结论是,自1987年以来的20年间,人类消耗地球资源的速度已经将人类的生存环境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因为温室效应已对整个地球环境造成极大威胁。报告指出,由于全球人口的膨胀,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支1/3。......
2023-11-17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情况如何,仅仅用文字描述是难以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的。为了科学地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科学家提出了用“生态足迹”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它是指维持某一地区人口的现有生活水平,所需要的一定面积的可生产土地和水域。例如一个人对粮食的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可以转换为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这种表示方式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着人类的大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态系统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生物,包括人在内,否则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生态足迹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区、某一城巿甚至某一国家,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可生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它的值越高,表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重。
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留有生态足迹,也就是说消耗一定量的自然资源并产生废物。根据计算,目前我们的消耗已经超出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因此我们需要1.2个地球。如果所有国家都以发达国家消耗模式为样本来消耗资源,我们将需要3个地球!
例如,通过分析计算知道,我国合肥市生态足迹近年呈上升趋势,并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7041公顷/人增长到2004年的2.10108公顷/人。2004年,山东省人均生态足迹为8.904公顷,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4公顷,人均生态赤字为8.480公顷。
生态学家曾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计算,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公顷,全球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在这5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
1997年,我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
为了使各个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占用情况“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2004地球生态报告》,在这个报告中用“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列出了一份“大脚名单”。在这份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石油开采居于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和科威特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排在第二位;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位居末位。(www.chuimin.cn)
在这份“大脚名单”中,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
这份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有较好的“生态盈余”,这些生态盈余国家为全球生态环境的维持做出了贡献。
2005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生态足迹表明,该地区对自然资源损耗的速度,是其复原速度的2倍,而该地区的人类所需的资源,比该地区可提供的资源高1.7倍。这表明,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在严重的衰退和供不应求。中国在1961年到2001年的40年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1倍。
亚洲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区域,其生态足迹对全球有重大影响。比较而言,欧洲和北美的人均生态足迹仍比亚洲的人均生态足迹高3~7倍。由此看来,世界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对缩小“生态脚印”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从农业社会开始,就在不断地消耗着自然资源,并留下一个个“生态足迹”,不过那时的脚印显得很浅、很小,甚至很快就会被大自然抹平。当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个脚印在逐渐扩大、加深,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这个脚印已经很难去掉。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破坏也随之快速增长,生态脚印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些脚印散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给曾经毫发无损的地球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是谁创造了这些生态脚印?是谁使这些脚印留在地球的脸上、身上?是谁还在让这脚印继续加深加大?不是别人,不是任何其他生物,是我们人类自己。
有关地球的哭泣的文章
目前,世界约有8亿多人处于贫困和饥饿状态。有人把这一次地球生物的灭绝,称之为第六次物种灭绝。2006年,一个由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长江进行了为期38天的寻找白鳍豚行动。报告的结论是,自1987年以来的20年间,人类消耗地球资源的速度已经将人类的生存环境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因为温室效应已对整个地球环境造成极大威胁。报告指出,由于全球人口的膨胀,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支1/3。......
2023-11-1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酸雨,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在酸雨区域内,湖泊酸化,渔业减产,森林衰退,土壤贫瘠,粮菜减产,建筑物腐蚀,文物面目皆非。酸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区域环境问题。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也已出现酸雨,特别是西南、华南和东南沿海,酸雨污染尤为严重。由“酸雨”发展到“毒雪”,如此严重的环境恶化趋势,值得人类反省!......
2023-11-17
地球的生命之源已经向人类亮出了黄牌警告。造成大量鱼贝类和海鸟死亡,赔偿金额达720万美元。这一事件后,海洋污染成为海事的重要问题。淮河水污染事件。拯救地球生命之水,已经刻不容缓。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第一声警钟: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2023-11-17
草原的荒漠化现象的日趋加重,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1996年6月17日是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土地荒漠化的表现大致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三种形式。我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千米。......
2023-11-17
联合国把这次大旱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获奖后不久,年仅33岁的卡特自杀了。臭氧是存在于大气平流层的一层气体分子,由于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因此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灭顶之灾。臭氧洞出现,使大量的紫外线直射地面,就对地球生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地球大气中臭氧洞的发现,以及其他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警示,引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普遍担忧,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对地球面临的危机进一步重视。......
2023-11-17
——普希金《致大海》自鸿蒙初开,大海就是生命的摇篮。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公报显示,近年来,中国全海域海水水质污染加剧,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大面积和有毒赤潮多发,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可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023-11-17
我们居住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所包围,大气圈随地球一道转动,形成一个整体。地球的“衣服”也是透明的,不过皇帝的新装是虚无的,而地球的“衣服”是真实存在的。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为10~20千米。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距地球表面20~50千米。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这个水的循环过程往复不止,所以地球上始终有水存在。......
2023-11-17
由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已经给一些产煤地带来了严重后果。但近年来,这种地陷频频出现在城市中,广州、上海、深圳、杭州、武汉、天津等全国数十个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陷。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我国已有5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扩展到9.4万平方千米,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起。以山东滨州为例,调查发现,该市商家滥用地下水情况极为严重。......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