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球哭泣:江河悲泣成母亲

地球哭泣:江河悲泣成母亲

【摘要】:江河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世界公认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文明”,是西南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黄河属于资源型缺水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断流、污染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河口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上中下游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与持续增长的供水要求,使黄河承担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休斯《黑人谈河流》

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历史上,人类文明与河流相生相伴,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河流有关,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途,宛如血管中的血液一般流淌在大地上。在地球的各类水体中,滔滔江河总是流动着,载浮载沉,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然后涌进大海。就是它们,冲开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冲出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与江河息息相关。江河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江河、顺应江河和治理开发江河,从而推进文明进步的历史。

人类文明的创造、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总是与水有着深远的渊源。世界公认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文明”,是西南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中国的文化也是两河文化,就是黄河文化跟长江文化。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择水而居”,是江河成为古文化生长摇篮的根本原因。在《诗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先人择水而居的事迹,以及在江河之畔居住下来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如《诗经》的第一首诗所讲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故事。我们的先人,在横贯东西、南北遥相呼应的两大江河之畔,不断地创造文明、推进文明。这两种文化从诞生之时起,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共同创造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起源与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综观历史,黄河流域已经发现了迄今已知的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生活在5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距今10万~3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的“河套人”等。为数众多的古人类遗址,由远至近,系统地展现了我国远古人类延续发展的漫长过程,清晰地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轨迹。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古人类化石的完整性、系统性,是我国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工厂每天排放大量带绿色或白色的污水,刺鼻的化工污水流入黄河(www.chuimin.cn)

然而,奔腾的黄河已不再如从前了。黄河属于资源型缺水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断流、污染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河口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上中下游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与持续增长的供水要求,使黄河承担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黄土高原的森林由历史上的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护。植物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能力的农作物。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20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愈演愈烈。中国海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除了流量减少带来的断流,黄河面临更大的问题是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1/3的三条大江——长江、黄河、珠江——都在遭受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黄河也是这三条大江中污染最严重的一条。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流域能源工业发达,原煤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2以上,石油产量约占全国的l/4。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目前近1/4的黄河已经是连农业灌溉和景观用水都不能使用的劣五类水。

水污染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使黄河河道中近1/3的水生物绝迹。据黄河水资源保护研究所专家介绍,黄河许多支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清鱼跃,目前却是全河皆污、臭气熏天,鱼虾绝迹。洛河的鲤鱼和伊河的鲂鱼自古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誉,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名贵鱼种因水污染而绝迹。70年代,渭河下游水草丰美,许多农民以打鱼为业,可如今渭河中只剩下一种俗称“蛤鱼”的鱼,且有浓重煤油味,不能食用。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国家紧急启动的第7次引黄济津被迫停止。1999年,黄河龙门以下河段发生严重污染,下游沿黄一些城市引黄供水一度停止近一个月。位于黄河边的河南省三门峡市,许多居民觉得经市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黄河水有异味,索性常年花钱买井水、泉水吃,出现“守着黄河买水吃”的怪事。

黄河污染水体

2004年6月,包头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黄河水源污染。如果沿黄河岸边向下走就会发现,从三圣公闸到乌梁素海总排干,仅仅流了短短300千米,黄河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质从三类水变成了最差的劣五类水,活鱼变成了死鱼。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乌梁素海说起,过去它被称为塞外明珠,但现在当地老百姓却给它起了一个很难听的外号,叫河套地区的“尿盆子”。原因是乌梁素海的地势较低,几乎整个河套地区都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到了这里,成了一个大污水池。当地环保局统计,通过乌梁素海向黄河排放的污水一年就达7500万立方米,是黄河内蒙古段最大的一个排污口。而乌梁素海的这些污水,汇入黄河之后,往下游100多千米,就来到了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包头。包头共有200多万人口,城市90%的用水都是靠黄河水,可以想象,它上游那个装满了污水的乌梁素海,不仅是一个“尿盆子”,更是一颗悬在包头头上的“定时炸弹”。2004年6月26日,这颗“定时炸弹”就曾经被引爆了,由于乌梁素海总排干排入黄河的水污染超标严重,对黄河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污染事故。包头市供水总公司被迫停止从黄河取水103小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这次黄河水污染事故使80%黄河野生鱼类死亡,虾类基本全部死亡。大量鱼虾的死亡固然令人痛心,但更大的危机是包头200万市民的饮水将从哪里来?

黄河是中国江河污染的一个缩影。关注中国江河问题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绿家园志愿者”制定了一项旨在关注和监督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长达十年的行动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组织10~20个记者、专家,到四川、云南的江河沿岸进行考察,将连续跟踪十年,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记录下它们的变化。他们指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不仅有水质、水污染的危机,还可能出现水源的危机。随着中国西部水电大开发的步伐加快,中国江河的巨变可能会出乎世人的想象:

过去的十年,中国的江河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的严重;未来的十年,中国江河的巨变可能会出乎世人想象。

当然,江河污染目前来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江河污染的困境。印度恒河就是其中一例。

印度教徒心中,恒河是永恒的圣河,而饮用恒河水则是人生四大乐趣之一。但如今这条最圣洁的河流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恒河是印度的“圣母”,恒河水更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水,成为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之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在恒河中朝拜、沐浴。

越靠近岸边水越浑浊,河底到处是树叶、纸张等垃圾。虽然天气还没有热起来,但仍然可以闻到水中散发出的腥味。距离著名的恒河浴场不远就有一个焚化场,站在河边就可以闻到河风吹来的浓重烟味,看到空气中飘浮的灰烬。很多虔诚的印度教徒正在河中沐浴,母亲用河水为年幼的孩子洗脸,大一点的孩子则在浑浊的河水中欢快地游泳

恒河水的浑浊程度在阿拉哈巴德体会更深。这里是耶姆纳河与恒河的交汇处,宽阔的河面上,一侧的恒河水浑黄污浊,漂浮着很多泡沫和各种垃圾,而另一侧的耶姆纳河则清澈见底。流入恒河的污水中有80%是两岸居民的生活废水,15%是工业废水。由于缺乏限制工业废水排放的法令,很多工厂只需交纳低廉的保证金就可以将废水直接排入恒河。含有盐酸及贡、铅等重金属的废水严重污染了水质,使两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恒河岸边有29个大城市,70个城镇和数以千计的村庄,这里3亿多居民的生活废水全部排入恒河,每天达13万立方米,某些河段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超标280倍以上。根据估算,恒河两岸的人口数量将在2020年达到10亿,到那时每天向恒河排放的污水将达25万立方米。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污水处理设施却没有得到改善。居民因饮用恒河水而引发霍乱、肝炎、伤寒等疾病的事时有发生。

全世界的江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文明的污染。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携带泥沙的同时,还要默默无言地忍受她的儿女们对其有意或无意的污染。人类在损害母亲河的同时,也损害着自己的健康,威胁着长期建立的文明。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然而母亲河却屡遭儿女们在自己的身体上蹂躏和肆无忌惮地发泄。母亲河的污染已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母亲河在哭泣!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如今,沧浪之水已不可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