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务基础

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务基础

【摘要】:[2]当今时代人们对文化、文化旅游的认知与以往相比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这一情况,观光厅召开了由相关的有识之士参与的探讨会,对“MICE推进行动计划”进行了总结。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之热度不断升温,让呈现于现实的旅游面貌发生了不少变化。

斯特斯·林赛在《文化、心理模式和国家繁荣》一文中曾直言:“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文化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因素,因为文化影响到个人对风险、报偿和机会的看法。”[2]当今时代人们对文化、文化旅游的认知与以往相比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些变化,原因就在于文化、文化旅游的涵盖范围及所起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中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的加入最为明显也最具影响力。虽然这一切改变并没有颠覆文化旅游的基本属性——它乃旅游者的言为心声的一种自由表达、一种乐得选择的出行方式,是现实世界各型各类的旅游形式中拥有最广、最高关注度的一种——但各方面力量的加入,已经将对文化旅游的认知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甚至将其与国家文化政策联系到了一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曾出版《大不列颠文化政策》一书对英国的文化政策所做介绍中,就特别提及了英国文化政策中新出现的“大文化”概念。“大文化”的概念除了文学艺术之外,还包括了广播、电视、时装、园林、建筑、体育及旅游。英国的国家文化政策制定之所以将以上这些内容都归入“大文化”的范畴,目的非常直接、明确,就是为了“鼓励外国人来英国旅游,以使旅游企业为国民经济做出最大贡献,同时增加接近英国文化遗产的机会”。[3]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首肯赞赏,也体现在1999年9月27至10月1日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上以A/RES/406(XIII)号决议通过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当中:“出于宗教健康教育和文化或语言交流的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是非常有益的旅游形式,应当得到鼓励。”

我们来看一个日本政府在推进“MICE”方面所做努力的具体事例。

MICE是由企业等的会议(Meeting)、企业等举办的奖励/研修旅行(奖励旅行)(Incentive Travel)、国际机构/团体/学会等举办的国际会议(Convention)、活动和展会/商品交易会(Event/Exhibition)的首字母构成。MICE是对有望招徕众多客户、进行大量交流的商务活动等的总称。

日本国土交通部观光厅为了达成让日本成为举办国际会议的“亚洲最大的举办国”这一目标,集中投入国家、自治体、经济界、学会等拥有的资源,举国促进国际会议的举办/招徕。观光厅认为,国际会议的招徕/举办一直以来都是观光厅的重点开展措施,而推进国际会议以外的MICE,对于增加访日外国旅游者、经济效果、地区的国际化/活性化等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观光厅,不能仅重视国际会议,还需要不断振兴MICE整体。根据这一情况,观光厅召开了由相关的有识之士参与的探讨会,对“MICE推进行动计划”进行了总结。以观光厅为中心,在与MICE相关主体紧密合作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实施“MICE推进行动计划”,借此,在继续积极促进MICE的举办/招徕的同时,不断采取提高MICE认知度的各种行动,以便让国民理解MICE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和效果。(www.chuimin.cn)

按照日本的MICE推进行动计划,日本将2010年确定为“Japan MICE Year”并开展各类活动。依照计划,通过各种活动不仅要向海外宣传日本是适合举办MICE的国家,而且要在MICE的意义等尚未完全渗透到日本各地的情况下,对日本国民进行启蒙。

为推进MICE的发展,日本观光厅甚至还设计了一个MICE的专用标识,并对此MICE专用标识进行了具体说明:图形中用“MICE”的首字母“M”抽象地表示两人正在握手的样子。而且,还使人联想到日本的象征——太阳旗,将其设置在“M”的上方。此外,用大字构成了“JAPAN MICE”,借此提高关注率和能见性。图中文字“Crossroads”本意是“十字路口”,不仅意味着是大量路人来往的地方,还意味着是“需要做出重要判断的时刻”,其中蕴含着日本将成为东西洋的十字路口、知识的十字路口,以世界(Global)性的MICE举办地起到重大作用的意义。

中国政府方面近年里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也让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在各类旅游形式中凸显。2009年12月,国务院以国发〔2009〕41号文件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在“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一节中明确指出:

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国家的重视,带来的当然就是旅游整个行业对文化旅游的倾斜以及旅游者的顺势而为。文化旅游之热度不断升温,让呈现于现实的旅游面貌发生了不少变化。中国新闻网2019年3月的一则报道对此予以特别提及:“中国旅游者在文化上的需求正不断提高,博物馆旅游开始走红。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吴哥国家博物馆等备受中国旅游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