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虚拟旅游对文化旅游的影响

虚拟旅游对文化旅游的影响

【摘要】:虚拟旅游从名称上的“虚拟”二字就直接代入了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文化。虚拟旅游的程序设计人员对此十分清楚,因而现实网络中对虚拟旅游的设置,通常都是从游戏化的结构、入门通道进入的。然而虚拟旅游是否一定会转化为实地旅游呢?现实能够肯定的答案只能是这样:虚拟旅游定会增强实地旅游的出行可能性,对虚拟旅游的点击极有可能会体现在现实中,转化为实地旅游的动因。

虚拟旅游从名称上的“虚拟”二字就直接代入了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文化。从文化旅游角度论及虚拟旅游,其实是对飘荡在网络空间的虚拟旅游的一种落地还形。

谈虚拟旅游的问题不妨从电影《2012》的副产品虚拟船票一事迂回切入,因为这也许更容易让我们的思绪开阔一些。好莱坞电影《2012》上映时现实世界出现的一个直接效应,就是“2012方舟船票”开始在网络热卖。国内百多家网店齐齐开办的这种兜售虚拟船票的网络交易,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热烈参与。暂且不论此事的情感体贴、心理抚慰等意义,这件事所能提供我们的一个切实认识就是,虚拟世界的东西已经与我们生活中许多人的日常思维及行为产生了密切关联。

从本质来看,虚拟旅游其实也不能完全算作是网络时代才有的新鲜东西。在久远的人类历史文化长河里,不难找到它的影子。如果宽泛而论,古人的坐游、卧游之类诗意栖居所发感慨,其实都可以看成是人类虚拟旅游心理诉求的原始起点。对中外人类文明进程进行简单检索即不难发现,虚拟旅游的幻想,在人类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及科普作品里可以说俯拾皆是。

与古人的坐游、卧游相比,形象思维的东西在网络化的虚拟旅游中得以弱化。这虽则是比较遗憾的事情,但也是一种无奈。而抽象思维下的具象事物的清晰,则无疑使它具备了贴近网民的务实风格。这也许正是对位于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适应了人们对超越自身能力的旅游需求的一种期待。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技术手段的日益更新,从普通固化照片、简要文字说明导览起步的虚拟旅游,今天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三维实景图片、电子地图、即时视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将虚拟旅游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其趣味性、实用性,既与早期粗糙技术时代不可相比,也较现实世界里的实地旅游又多出了一分随心所欲的任意性。能够受网民推崇,随意性体现出来的省时省钱的表征,当然是虚拟旅游的一个最诱人之处。

网络时代的虚拟旅游,游戏化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面。虚拟旅游的程序设计人员对此十分清楚,因而现实网络中对虚拟旅游的设置,通常都是从游戏化的结构、入门通道进入的。游戏的心态是一种放松的心态,进入虚拟旅游网页的人无论是在无目的地闲逛还是有意识地寻找,都应该不会有被束缚的感觉。而有销售功能的虚拟旅游网站,亦是在这样的攻心战中,以循循善诱的引导,诱惑着人们不断深入直至点击下单。(www.chuimin.cn)

现实中一些目的地网站许多是将网上虚拟旅游直接变身为网上旅游购物,或链入旅游企业的销售平台,或直接以“旅游超市”的形式,让购物者自由完成产品的拼接组合。这其实正是一些较成熟的酒店销售网乐于采用并早已采用的办法。比如专事世界各地酒店房间销售的TripAdvisor网站,就会将城市地图、主要景点甚至游览线路推荐放在目的地信息内,让人们在选择酒店的同时顺便对目的地境况有一个多侧面的了解。

然而虚拟旅游是否一定会转化为实地旅游呢?这恐怕又不能简单用“Yes”或“No”来做回答。我们的一些旅游目的地网站想当然地将此当作必然,直接确立相应的功利性目标,则显得有些许莽撞。现实能够肯定的答案只能是这样:虚拟旅游定会增强实地旅游的出行可能性,对虚拟旅游的点击极有可能会体现在现实中,转化为实地旅游的动因。

虚拟旅游能够让人们实现梦想的同时,往往也会轻松地将文化知识、人类传统、人类普世价值观等一并供人们吸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显然是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数年前他们就与谷歌公司开展合作,提供了部分世界遗产地的谷歌街景视图,吸引人们在完成“世界遗产虚拟旅游”的同时,增进对于世界遗产的了解,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保护世界遗产的工作。按照这项计划,谷歌派出了拍摄车前往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捷克和英国的一些世界遗产地,拍摄了近似球形的全景图(横向360度和纵向290度)。这些图片目前都已被纳入谷歌地图以供公众浏览,从而方便了浏览者虚拟完成个人的世界遗产地之旅。谷歌还特别表示,按照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将陆续访问和拍摄其他的世界遗产地,特别是那些公众不能很方便游览的世界遗产地。谷歌的这一决定,又刚好映照出虚拟旅游的一个夺人亮色— —那就是无远弗届。

法国的雅克·阿塔利很看好虚拟旅游在本世纪的推进,他预言:“虚拟旅游将是未来最大众化的旅游形式。它使人们可以躺在床上周游世界,每天去游览一个不同的有声响和图像以及慢慢具有气味和触摸功能的三维世界。这些虚拟旅游不仅有助于极限旅游的普及,而且还能避免交通拥堵。”[2]